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環境變遷與綠化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1,171
字型大小:

金門歷代由於開墾或外來侵入活動之關係,導致地表植被產生重大改變,亦即對環境綠美化各有不同之景象。自一千六百多年前晉室南遷,始有中原人士避亂於此,因當時古木參天,林木蒼盛,將金門視為世外桃源。據唐史柳冕傳載:「唐德宗年間,柳冕為福建觀察使,奏請於同安、南安等處設萬安牧馬監」,於是將金門闢為牧場,當時牧馬侯陳淵即奉派來金牧馬,為金門全面開發之始。清方輿紀要及同安縣志、金門縣志也記載唐時置牧馬監於此,當時有「浯洲八景」及「洗馬湖光」勝景,可想見綠草如茵的浯洲牧場,也曾是金門之特殊景觀。
至宋代,大批中原人士避難於此,築堤闢園,整地墾殖,農漁昌盛,金門也由牧馬時期進入農業開發階段,因此整體環境綠化情況,尚稱良好。至元代大德年間,於金門建鹽場徵鹽,編民丁為灶戶,每丁日辦鹽三升,顯見當時金門山野林木尚多,燃料不虞匱乏。然而卻造成島上林木漸減,林相破壞甚鉅,造成水失土散、風沙四起。明《滄海紀遺》記載:「太武之東為十八都,其山自石門關下,盡於鳳山。…自鵲山而下者為李洋(現之內洋)、田浦、後顏,大地諸社附焉。…洲上皆有風沙,而以上諸鄉為甚。」由此可見,當時金門林相尚未復原。又因當時倭寇海盜侵擾,金門又於漳廈海口門戶,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於是動輒殺伐縱火,燒林驅賊,且百姓又以林木為柴薪,故林木有減無增。又明末鄭成功據守金廈,起兵抗清,建造船艦,原已不甚多之林木,可說砍伐殆盡。至清朝討伐鄭成功,毀城焚屋,使島上村民更是雪上加霜,直至鄭軍潰敗,清兵入島,居民為防風沙,在村中大量種植榕樹,並視為神樹,不可砍伐。並於每村風沙大之角落建置風獅爺,以鎮風去邪,這期間,也並未大規模造林,僅零星植樹,因此可以說是環境綠化之黑暗時期。
民國初年,地方有識之士開始倡議植樹,於1921年間,有后浦人傅錫琪先生曾招股成立因利公司植樹場,在太武山下試種樹苗及培養林木。1936年,全縣擴大植樹運動,由當時第四行政公署核撥經費,自集美購置一萬株相思樹樹苗,這才使金門環境綠化展露出一線生機,也可說是金門林區遭受摧毀以來,首次大規模植樹的創舉。1937年,日軍佔據金門,強迫居民廣植鴉片,為保護鴉片園田免受風沙之害,同時推廣植樹,數年之間,卓然有成。但由於島上居民均以林木雜草為主要燃料,因此所剩林木僅少數之相思、苦楝、朴樹、潺槁樹及村落之榕樹而已。
至1949年國軍播遷來金,為力守金門,一度將民房拆除取材及伐木作為防禦工事,也使金門林木受損,直至局勢稍穩,當時總統蔣中正先生看到金門風沙蔽天,因此提出:「金門一切建設,必由造林始」。乃指示當時司令官胡璉將軍積極造林,綠化金門,因此正式展開金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之造林運動,這段時期軍民合作,全民一心,奠定金門植樹造林之基礎,爾後持續推動綠美化,也才有今日「海上公園」之美譽,期間雖遭受幾次風災的摧損,尤其今年的莫蘭蒂颱風,是使金門造林及綠美化的一大創傷,但再大的傷害仍然無法阻擋我金門人植樹造林及改變環境的決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