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漳州老街文化走春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1,146
字型大小:

新年期間想到一個熟悉的老地方走走,就去附近的漳州老街區吧。
從汽車站下車往後徒步,經十餘分鐘來到中山公園門口。民國七年創建的中山公園,過去是漳州府衙舊址,為閩南近代史上城市公園的濫觴,往常的樂趣,可以在公園裡觀看薌劇演出,迎春賀歲打出熱鬧的花海園藝造景。穿越公園南門,看到始興北路上的曉風書屋,結合「沙龍、音樂、咖啡、讀書」等複合式經營理念的書屋,室內寬敞寧靜,幾道書牆分隔出獨立空間,提供愛書人及旅行者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對面設有一間漳州非物質遺產展示館,平日亦對外免費開放。
薌江是漳州城的代稱,凡九龍江北溪、西溪流經漳州城附近,都被稱為薌江,漳州薌城區有大片區的騎樓式紅磚建築及街屋,民國七年,陳炯明管理漳州時期,一共拓寬取直三十五條街道,也仿照當時廣州城市風格,建築了十幾條騎樓街道,引領潮流影響到後來泉州、廈門一帶城市改造,重新鋪設的路面,石材則取自拆除的古城垣石條。
唐代已有的南市街,曾經在古城繁華一時,後來改名香港路,也是清末至民國初年時期南區的主要商業街,街道上有兩座明代牌坊,分別是尚書探花坊和三世宰貳坊,前者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國史副總裁的林士章所立,他是嘉靖年間探花,牌坊立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後者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為南京吏部右侍郎蔣孟育及其父親、祖父所立。兩座牌坊南北相對跨街矗立,皆為三間五樓十二柱的石仿木結構建築,生動出色的展現龍鳳走獸、花鳥人物裝飾細節,完整保留傳統精湛的石雕工藝風貌。另外新華東路東端岳口街也有閩越雄聲、勇壯簡易等兩座清代牌坊,足以增添古街道的人文勝景。
漳州文廟創建於宋代,是漳州城內的最大古建築群,漳州府儒學設於此,清末廢除科舉改辦為學堂,目前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文廟現在也是漳州文物管理單位,以前在館內觀看過漳州史前考古出土文物,打製及磨製的石器與金門地區相同。此次走訪文廟,前面的店屋攤商都已經拆遷搬移,重新修築古代泮池規模,四周環繞石雕欄杆,恢復文廟古典清雅的舊貌。
漳州街道的改造四處充滿著磨合的痕跡,美化的工程圍籬依然可以看到規畫者的用心,幾則短語如:「城樓推窗見繁華-佇立在東橋亭的屋簷下,兒時的記憶,再次的鮮活了!」、「道冠古今一脈傳-生活不只有現狀,還有詩和遠方。」許下漳州古城的蛻變與未來願景。
漳州古城舊有九街十三巷之說,老街區的風貌,變與不變,它都在改變;我們期待既能保留了自然的生態環境,也能找回來鄉愁裡的人文記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