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因應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什麼?

發布日期:
作者: 李明華。
點閱率:1,425

前一陣子,世界上第一個有國籍的女機器人誕生了,她叫索菲婭,媒體報導如下:索菲婭的大腦利用簡單的無線網路連接,裏面裝載大量辭彙。雖然她擁有一些驚人能力,卻不具獨立的自我意識。漢森機器人公司創辦人漢森(David Hanson)表示,他們希望未來幾年,可以讓索菲婭擁有自己的意識。
 索菲婭接受阿拉伯報紙《海灣時報》(Khaleej Times)訪問時表示:「看來家庭概念真的相當重要。如果你有個充滿愛的家庭,那你很幸運;如果沒有,你也值得擁有。我認為這對人類和機器人都是一樣的。」
 索菲婭作為機器人,10月獲得沙烏地阿拉伯公民身分,引發眾多關注。有人質疑她比沙特女性「享有更多權利」。她在公開場合無需穿戴頭巾,也不受限於監護人體制。因此索菲婭誕生後,「索菲婭呼籲放棄監護人制」的標籤開始在社交網站上流行。
她接受媒體採訪,對答如流,尤其問到有關和人類及家庭的關係時,回答得更是一絕,看到這則新聞時,我的感想是一個新時代又來臨了,在我們還沒準備好的狀況下已撲面而來,一個科技時代已來臨,一個人工智慧取代一切的時代已來臨,所有學習可以以晶片植入方式獲取,機器人智慧化、人變成機器化。那未來我們的孩子還需要這些傳統的學習方式?還需要困在所謂的升學學習上嗎?所謂學習的高下還有可比性嗎?如果這樣的未來已無可避免?那因應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的是什麼呢?
一種能力,一種能因應未來多變社會的能力;一種能力,一種能讓自己快樂的能力。如何去獲得這種能力?答案可能就在戲劇中!戲劇課程培養孩子發展語逼與溝通能力、發展理解與解決問題技巧、創造性思考與表達能力、團體活動的參與(包含合作、同理心、自我評價、社會觀察)、對藝術的瞭解與興趣。余秋雨先生曾說: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機會從小學習表演,將來很難成為有魅力的社會角色。讓兒童參加戲劇表演,不是要培養文藝愛好者,而是要賦予孩子們一種社會技能。
這個暑假回金門接了一個表演藝術課程,一開課我就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不會玩,也不敢玩,第一堂課堂中回答最多的是「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那怎麼會來?」
「媽媽安排的」
「那媽媽有問過你要不要來或喜不喜歡嗎?」
「沒有」
「那你喜歡上嗎?」
「我不知道」
這段對話就像一段重複無解的循環,這是我們的孩子?沒有主見?沒有想法?沒有自我意識?一切聽從「安排」?但這真的是父母所期望的「聽話的乖孩子」嗎?這樣的孩子又何以因應未來的社會?還好在經過近一個月的培訓之後,他們從中找到樂趣,在最後的呈現也玩得很開心,至於培養了什麼能力也只能在他們生活中慢慢體現,只是我仍會不斷想著,因應未來,我們還能給我們的孩子什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