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井中亡靈,如何得渡 ──古寧頭戰役七十週年有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益源。
點閱率:6,889

  9月中旬,遠在泰國的凌峰大哥告訴我他臺北有位摯友往生,其妻有篇追悼丈夫的文章,提到:「2018年夏秋之際,一位法鼓山師兄來到家裡,帶著他採訪拍攝的照片,問能否一起來幫忙;照片內容大多是過去金門戰地沒有被好好處理、土地裡的亡靈目前境況,其中一張最令人震撼的照片,是在一座廟旁井裡丟了2、3百具屍首,因此起了念頭想,我可以做什麼,如何去幫這些亡靈得渡。……」
  我並沒有親眼看到那張令人震撼的照片,但猜想那口井應該就在古寧頭某座廟旁,學校同事規勸我:「不要因為好奇而去尋訪那口井、更不要刻意靠近,任何起心動念都會形成連結」、「在洞內、在井內群聚的比一般戰亂意外的要不分青紅皂白很多」。
  之後接連幾天,午夜夢迴,我腦中總是不斷浮起一些與廟、與井、與屍體有關的畫面,那些畫面有的來自我調查雲林口湖萬善爺祠「牽水車藏」儀式現場(道光廿五年,1845,海水倒灌淹死二千餘人),有的來自1999年南投集集921大地震(死亡2415人),還有一些是出於我閱讀越南著名小說《戰爭哀歌》所見收屍隊在「招魂林」收屍的描述。
  截至目前為止,我並沒有問到古寧頭的哪一座廟旁有那麼一口井。只查知古寧頭林厝村郊原有一口「觀音井」,井水隨四時而變色(春綠、夏碧、秋白、冬黑),1949年10月古寧頭戰役之後,「屍橫遍野,清理戰場時,古寧一帶田野中的水井,成了堆積屍體現成的洞穴,觀音井也無能倖免,成了堆積屍首的水井之一,其確切的位置,今日恐怕也很難找到了」(引自黃振良《金門古井風情》)。
  根據當年陸軍第12兵團18軍11師一兵彈藥兵柯炳炎先生的回憶,古寧頭戰役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7日清晨戰役結束後我們部隊搜索殘餘共軍時,戰場上屍橫遍野的慘狀,尤其是湖尾、觀音亭、林厝、北山一帶共軍死亡人數最多,附近的池塘、古井、糞坑全被屍首填滿,比較低凹處也將就的把屍骨以沙土掩蓋,或是再挖坑掩埋」(詳見《古寧頭戰役65位參戰官兵口述歷史暨65週年紀念戰地巡禮紀實》)。
  長期記錄金門民防隊口述歷史的文史專家還告訴我,他聽古寧頭耆老講述當年戰場屍首多到有些只能鋪排在地瓜田一畦與一畦之間的凹地,再把兩側的土鏟過來覆蓋,結果一下雨,手啊、腳啊、頭啊,又紛紛露出土來,景象可怖。
  吳鼎仁大師10年前在《金門日報》副刊發表一篇〈哀愍同胞公墓─戰後一甲子請為古寧頭埋戰骨〉,也說過:「數以萬計的屍首要以手工埋葬,實是一件大工程,傳說在鄉間就近往古井、大糞池丟滿,覆土省事,或就散兵坑、炮坑草草了事,遇洞藏洞,遇坑埋坑,滿山遍野亂葬。」
  以上所言各種埋屍亂葬之地,最令人感到無比沉痛、揮之不去的應該還是幽深的古井吧。水井,乃先民飲食之所賴,原是最講究清潔的聖地,殘酷的戰爭竟使得它成為棄屍之所,並因而困住無數戰火亡靈,致令魂無歸處,這當如何是好呢?而古寧頭無辜遭殃的百姓又該怎麼加以撫慰呢?
  凌峰大哥傳給我的那篇悼夫文中曾表示:「金門這塊戰地,如今承平的社會下,卻有許多孤魂沉冤無處申訴,有許多無名弟兄骸骨被隨意安置,我們禮佛、供佛所迴向的祝願,有許多是沒辦法傳遞到這些角落的。」凌峰希望可以幫助摯友完成遺願,超渡金門亡靈;我們10月在紀念「古寧頭戰役七十週年」時,可不可以也一起幫忙想想辦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