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浯
臘鼓頻催,又到一年書寫春聯的時節,我在金門樂府「孟府郎君」神像座前,拉出八仙桌開始揮毫,寫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馬上貼在郎君左右。此聯是歷史上第一聯,蜀君孟昶所創製,開啟千年來中國人貼春聯的習俗;祂也是我們南管音樂的祖師爺,朝夕相處了十幾二十年,崇拜孺慕之心見諸筆墨、絃管之間。
此時彰化王瑞慶網傳來求聯,要用其父之名「鏡湖」做冠首聯,我即製「鏡花水月真幻境;湖景山村美鄉居」交寄,並囑他不是貼門上,而是要裝裱懸於中堂傳家。我與王瑞慶素昧平生,先前網傳來求我著的《金門古書畫藝術》一書,因其中收錄〈重建武廟〉碑,說是他五代高祖王啟浯所書寫的碑。我在簡介上寫「王啟浯,應為金門人,年籍不可考」,又是遺憾自己的孤陋,有眼不識泰山,馬上寄書奉送金門先賢的後輩,並請他寄來其先祖王啟浯遷台事略!
金門王氏八世祖諱啟浯,字炳璋,號披源,官章鍾秀,諡章秀,後浦人。道光30年(1850),署福建提督全省軍務,統轄台灣水陸官兵金門等處地方總鎮加一級施得高,倡建金門後浦內武廟,佐幕王啟浯書碑。王啟浯後寄籍台灣,咸豐六年,並修族譜。隨鎮軍林向榮討賊戴潮春,咸豐11年,以五品同知銜王鍾秀書「善化百二甲殉難義塚碑」。同治元年,身陷斗六城,啟浯公與舉人王獻瑤等數人被執,為偽丞相莊天錫所救,脫回牛罵頭(清水),逆賊追殺,幸再由清水百萬大戶蔡源順所救(後結為親家)。同治二年,左宗棠調派提軍林文察(霧峰人)與副將王世清回台剿匪,而延攬啟浯公入幕籌畫,所向皆捷,由軍功獎五品頂帶,賞藍翎。
王啟浯自此遷居彰化,駐阿罩霧(霧峰)為宮保第師爺。同治四年啟浯公遽遭家變,因兒女爭奪一匹送禮之布,責子祖傳沒出息,怒踢一腳而亡。其妻洪氏玉璽鬱抑自戕,一婢殉之,都葬八卦山(大佛後側)。五日三死,啟浯公哀痛欲絕,想出家為僧。後因林夫人為他續聘李氏也好,生一子名王三(祖榮),(另有祖繼、祖述亡迭不可考)。光緒三年,為親家蔡源順家僕殺人案,出面調停,宴菜中下毒欲報復兇手,師爺啟浯誤食中毒,須服解藥三付,因藥味難下嚥,只服一付作罷而喪命,從霧峰運回彰化,肚邊爛一大洞,得年54,葬八卦山,後遷花壇公墓。前年我到彰化,參加鄉親同學陳瓦木的畫展開幕,瓦木兄彰化女中教美術退休,居留彰化,還好能常返鄉聚飲。我趁機第一次上八卦山,登大佛望穿眼,時逢普渡,祭案百桌聯駢,香煙裊繞,不識何處是鄉魂,大佛低眉無語!
王三得其父啟浯餘蔭,家底豐厚,讀書但不求仕進。甲午抗日,八卦山之役死傷慘烈,王三為了求生,四處亡命。現今彰化遺有祭祀公業-王三規堂、王三槐堂,是以王三之名,傳下金門王氏遷台之遺緒。彰化王氏家廟懸有「開台祖王鍾秀」的啟浯匾。120年後鏡湖先生來金門當兵,只知是故鄉,卻不能與宗親交流。1970年代金門社教館館長王秉垣(與啟浯公不同支),因王天樞之託,赴彰化尋親有成,彰化王氏親堂,後期有回金門故鄉祭祖探親。
閩王傳來金門王,自古人才輩出,開疆闢土,家大業大。豪哥在金門追討祖產,登記有案的三千多筆,被共產了。當年王家花園占地,包括整個縣府及法院用地。民國六年,縣府頒給王家有蓋關防的「山田屋鹽米酒持有證」,產權包括整座太武山,山上遍種草藥,自產蘆黍酒(高粱酒),浸泡藥酒行銷大陸,有酒牌完稅。書畫家豪哥,若祖產討回來後,請留一塊地,給金門美術學會蓋美術館。金門王,開啟浯鄉藝文,才是永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