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故鄉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2,873

又到農曆新年,對許多人而言,這個年肯定是終生難忘的。
去年春節,和家人照例在廈門過年,循小三通從水頭出發時,一切如舊,但在廈期間已經是一天一個樣了;除夕前就傳出了武漢即將封城的消息,那時也不以為意,心想距離還遠著呢,總能控制住吧,不想先是從電視上得知,出門「建議」戴口罩,緊接著又規定所有計程車、大眾交通工具可以拒載不戴口罩者,再來是地鐵、公車減班,景區、公園關閉,超市每兩小時清潔消毒一次。往昔人潮如織的中山路頓時門可羅雀,倒是近在咫尺的「八市」還有些買年菜的人潮,但相較以往的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已不可同日而語。計畫鄉下走春兼訪友的行程,自然也「黃」了,朋友來電說:「甭來了,村裡回來一個武漢媳婦,封了。」,那會兒腦袋頓時出現一個聲音:「這還是正常的廈門嗎?」果不其然,未久便有廈門「可能」封城、小三通「考慮」停航的消息四處流竄,這時年假也近尾聲,面對「空蕩蕩」的廈門,再不舉家返金就真傻了。回程只收到一張居家注意健康的通知,慶幸一切尚未「走鐘」。但接下來的狀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恐怕編劇都不敢這麼寫:全球超過一億人感染確診,超過兩百萬人死亡。
如果這個場景發生在上世紀或上上世紀,我信,但在二十一世紀就有點跳脫「常識」了;但本世紀真有什麼了不起嗎?正如網文上說的,「二十一世紀過去五分之一了,為何還沒有出現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相較於上個世紀前二十年的輝煌,二十一世紀的前二十年,還真沒出現過什麼偉大的科學理論,遑論能與牛頓、愛因斯坦比肩的偉大科學家,難道是人類的智慧退化了?當然,沒有牛頓、愛因斯坦,科學依然會繼續向前發展,但一年內兩百萬人死於同一場流行性疾病,實在是現代科學與文明下,難以想像的結果,是人類的自作虐,還是文明的不可逆,只能留與後人說了,許多人更關心的是,往後日子怎麼過?甚至是,這個年怎麼過?
在大陸,因為返鄉過年的「春運」,一直被喻為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去年春運,大陸官方的預估是全國旅客發送量達三十億人次,今年因為各地疫情此起彼落,大陸各省市積極的鼓吹「就地過年」,許多黨政機關、國營企業更被要求「帶頭在當地過節」,民間企業更祭出發紅包、給補貼等等優惠政策。在政策普及下,春節鐵路預售票一下子銳減六成,國內航空班次更是取消過半,這樣的一個年基本上已經快沒「年味」了;同樣的,臺商返臺過年也一樣路迢險難,不但沒了「一日生活圈」小三通的利便,「十四天隔離加七天自主管理」已是基本款,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現在自陸回臺休假再返陸開工,至少要耗上一個月以上的隔離期,這還沒算上染疫風險、數倍增的花費與精神壓力,面對這些糟心事,或許更多國人也會選擇在異鄉過年吧!要說這個新年讓人過得無比憋屈,誠然不假,但相較於兩百萬轉瞬而逝的生命,這點委屈又實屬微不足道。
久違的故鄉年,一樣的家常菜,要說有什麼不同,唯有門外的人、他鄉的景,以及條條款款的防疫規定。一直以來,總以為他鄉已成故鄉,然在危難之際,迥異處還是顯而易見的,只願從今而後歲月靜好,如此刺激的年,不來為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