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學友之家
民國八十八年一月十六日,本縣為了延伸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服務觸角,突破離島科學教育侷限,落實科學與環境教育,提昇金門科學教育水準,並開啟金門自然科學之教育門戶,成立了金門自然學友之家,讓愛好科學之民眾及學子有個自由探索學習的場所。
自然學友之家是一個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小天地,除了有家的歸屬感外,尚能自行觀察、研究及體驗探索自然科學的樂趣。初期是設在金城民生大樓七樓(現金城車站樓上),設有生命起源、金門岩石礦物、常見植物、各季候鳥、常見生物、天文氣候、自然環境、金門風獅爺、進修實驗操作區及特定展示區等空間。除定時展示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科學教育展品外,尚由專家協助收藏研究成果,記得當時莊文星博士還將金門之岩石礦物數位典藏於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料庫,具有整合利用各地資源的功能,讓金門民眾在有限的資源中獲取最大科學教育效果。
當時我奉縣政府核派為召集人,負責安排邀請科教專家蒞金演講、規劃辦理科學教育、終身學習、研習座談及各項展覽活動,並安排全縣熱心科學教育之老師擔任服務志工。而且每半年與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精選主題,結合館內蒐藏與研究資源,轉化為主題展覽。將科學知識利用文圖與標本緊密搭配,民眾可近距離觀察標本與討論知識,讓學習更直接有效,並且充滿趣味。
後因原址變更用途,且自然學友之家當時隸屬文化局,故搬遷至文化中心圖書館三樓(現之文化局),並由文化局派專人管理執行相關工作。後又因推展活動大部分為教育局業務,再度搬至金城國中圖書館三樓,直屬教育局(現之教育處)社教科,深獲當時教育局及金城國中校長之支持,並由專人負責推動,根據統計,至少超過三、四萬人次以上參加過自然學友之家活動,成效卓著。
自然學友之家是一處難得的科學教育場所,不過前一陣子聽說已經拆除,有些設施也已破損流失,只剩少數可保留之物品,包括展示之岩石礦物。記得當時這些岩石是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莊文星博士配合暑假時間,與我們到金門各個角落採集並整理命名的,這些岩石的取得實屬不易,值得我們珍惜與再利用!
本想趁文化園區目前正在規劃設置金門博物館之際,希望將自然學友之家尚留存的物品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但經協調結果後,教育處將再找合適的搬遷地點安置展示,以期充分發揮科教效果。個人感到非常高興,期盼相關單位能相互配合,繼續努力讓我們金門之科學教育有個固定的家,嘉惠金門學子與民眾。
回想金門自然學友之家當時成立之目的,是要讓金門民眾與學生能享有與台灣同步的科學教育新知,發揮全方位與多元之社會教育功能。歷年來金門縣政府全力推動科學教育已有輝煌的成果,金門學子在台灣科教界嶄露頭角者甚多,我們應持續努力,重新找尋及建立金門民眾學習自然科學的家,包括現在正積極推動的金門博物館計畫,結合學校科學教育,依據生態博物館的理論架構,比照台灣各縣市所設立之博物館模式,進行整體之發展計畫,以拓展金門民眾之廣角與視野,促進金門自然科學教育之再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