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分享文學分享愛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學敏。
點閱率:1,675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所有集會被迫停辦,人心惶惶,全民生活跟著失序……。我們只能在家中禱告祈福,盼願大家都平安喜樂。
  2020年2月初,黃克全和王學敏兩人禱告後心裡有個感動,決定於2月16日開辦「路加人文雅集」微型文學沙龍。我們與主立約:希望在這險惡的一年裡,以神的恩典、真理,和文學的美善,對抗這場兇惡的瘟疫。
  我們預定要連辦52場--時間是:每個週日下午2:00~4:00,地點設在:臺北市光復南路自家大樓2樓的公共宴會廳。每場與會人數5-7人,邀請一位主講老師,分享文學經驗或心得。開場由學敏先獻唱聖詩一首,然後朗讀或講述幾小節路加福音,再為全球疫情消退禱告,為人們祈福。接著進入文學分享時間,由主講老師開講。
  為甚麼起名「路加人文雅集」呢?首先,路加是醫生,疫情期間讀路加福音,或有助於建立心靈及精神防線。「路加」二字有三個口:第一個口,唱詩、讀經、禱告、讚美神。第二個口,喝茶、吃點心聯誼,舒緩疫情帶來的疏離與壓力。第三個口,聊聊文學,以文會友,彼此切磋,相互砥礪。
  詩友高塔兄說,我們這樣的人文雅集,讓他想起英國吳爾芙的劍橋會。也因為高塔兄這句話,我們真格仿效作家吳爾芙與畫家姊姊凡妮莎、作家斯特拉奇、藝術家弗萊、經濟學家凱恩斯……等組成的藝文團體「布魯姆斯伯里沙龍Bloomsbury Group」呢!徐志摩曾受邀參與過幾次「布魯姆斯伯里沙龍」,覺得這樣的文藝活動很有意義。1920年徐志摩把這個理念帶入中國,1923年徐志摩與胡適之、聞一多、梁實秋、凌叔華、林徽音……等文友創立「新月社」,以Bloomsbury Group為摹本,創設藝文沙龍、辦書店、辦詩刊……。
  「路加人文雅集」在疫情不斷蔓延的情況下,我們倚靠主,憑著信心,堅持不懈,從2020年2月16日到2021年2月7日真的完成了52場。過程中,當然少不了汗水與淚水,焦慮與瀕臨崩潰,以及被迫幾乎要停辦的險象環生--譬如:疫情升溫我們大樓依「社區防疫管理法」要我們立刻停辦。我們禱告,求主開路,學敏四處奔走尋找新的聚會場地,克全則軟弱地要向現實低頭,主張停辦。感謝主!感動嘉興街「泰富豪」餐廳的劉老闆情義相挺,願意把包廂借給我們使用。「路加人文雅集」才得以繼續往前走。
又如:疫情緊張,邀約主講老師困難,我們禱告主,在請不到講師時,由克全講一場,游常山弟兄講一場,再請不到,就由學敏墊檔墊一場……。如此這般,我們總共以37位講師,完成52場「路加人文雅集」。按場次排序:王學敏、落蒂、黃克全、劉正偉、游常山、朱介英、林煥彰、汪士淳、翁林澄、陳慶瀚、蕭蕭、李宏政、李瑞騰、張璉、白靈、陳若曦、宋玉澄、方梓、管管、向明、張啟疆、鍾文音、歐團圓、李進文、凌拂、夏婉雲、李子恆、張默、楊照、吳彩娟、林央敏、詹明儒、洪惟助、呂健吉、張國立、韓良憶、林文義。在此,克全和學敏誠摯向每一位老師致敬、致謝,深深三鞠躬;感謝您們願意在疫情期間、無講師費的情況下,鼎力相助、熱情相挺。也盼願已榮歸天家的翁林澄院長與管管老師收到克全學敏的三鞠躬。此外,我們也要感謝每一場與會的藝文好友及弟兄姊妹的扶持與鼓勵,您們時常熱情加添精緻可口的下午茶點,使我們每一場「路加人文雅集」的午茶桌上更加豐盛有餘,歡樂圓滿。還要感謝民生報電子報和中國時報電子報曾為我們作了深入報導,引起很大迴響。
  如今,我們將每一場雅集紀實彙集出版,正是我們好朋友:報導文學家楊樹清口裡不住稱頌的「52堂文藝課」。這驚濤駭浪的疫年,我們仰望神、分享愛與文學,一起平安喜樂度過COVID 19大劫難;也為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一點珍貴的歷史人文印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