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王永仁的人生故事之二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1,972

民國19年,王永仁就讀私塾改良,私塾改良就是私人聘請教師,依照政府規定之課本施教,在村裡授課的老師李增閣先生乃古寧頭北山人(後盤村王裕萬之內兄,之後僑居新加坡)。永仁首次接觸新式教育課本,有《國語》、《三民主義》、《常識》、《社會》及《算數》等,老師先以國語講課文,再以閩南語解釋,學生感覺新奇,校外人士聽聞,也都來學習國語。李老師管教認真,少年老成,新舊學識兼備,但次年南渡新加坡,謀業工商界。
民國20年,永仁的四弟永遠出生,母親陳氏因子女多且幼小,怕照顧不週,萬不得已,經坤堅嬸婆介紹,將永仁三妹珠簾送給賢厝顏許氏為養女(按許氏乃後浦南門許允選之妹),臨送往時全家人都依依不捨,永仁經常陪母親前往探視,顏家無自生女兒,非常疼愛。
當時主管教育當局規定各村里的私塾改良,必須按規章來辦學,父親九鐵及村中執事四處遴聘小學教員,適有本村遷居廈門數代之宗親王裕榮字友梅,中學畢業來金門遊玩,九鐵與其結識後,聘請他回鄉任校長兼教員。校名改為私立金盤小學,永仁在此讀第四至五冊,課程內容有很多新項目,二弟永堯今年也入學啟蒙讀第一至二冊,王老師督課甚嚴,學生如有刁頑偷懶者,體罰甚重,不但需跪讀、背誦,有的被鞭打手心發腫,永仁自幼勤守規矩,學業從不落後。
民國21年,永仁在原校升讀第六至七冊,校長王裕榮仍兼老師,學業日漸加重。永仁得空仍須幫忙農事,閩南語說:「會吃糜,就會撿螺」,農家很多輕便工作都由兒童擔任,逢假日永仁率二弟永堯,追隨父親九鐵上山耕作。永堯自幼勤勞,小永仁四歲,但對工作不落人後,學業如有不懂,請教兄長,永仁也悉心指導,兄友弟恭,上山入學同進同出,很少爭吵。永仁自幼喜歡繪圖,曾臨摹父親九鐵所畫人物花鳥,父見甚喜,有一次帶往後浦南門友人劉顯先生(字維赫)畫室參觀,父云:俟讀冊畢業後,再來拜見劉先生學畫。
民國22年,永仁在私立金盤小學升讀第八冊,因父親腳蹥生瘡,日久未癒,惡化為「風毒流注」,行動不便無法耕種,永仁休學半年,致力家中農事,宗親鄰右前來幫忙,家人以便餐及點心招待,親友同情婉拒工資。農作缺肥料,永仁隨同鄰居振撓,多次徒步前往後浦四門城頭撿拾豬糞,有感於農耕辛苦,決心努力求學,脫貧上進。蒙老師特別優待,於休學期間,可利用晚上或天雨時入校旁聽,曾冒雨入學,獲得老師嘉勉賞識,老師命題抽考永仁書信,題目:「父致子信囑回家完娶」。永仁年方十四,難以領會父對子如何催促婚姻?幸好在家耕讀時,曾向父親九鐵修習「指南尺牘」,雖一知半解,乃依題目撰寫成篇上繳,內容尚能得體,獲得老師好評及同學欽佩。在此休學期間,永仁想為父治病,將家中保存之舊書翻箱倒篋,看了很多,皇天不負苦心人,看到先人所遺手抄中藥秘方數冊,發現有治「風毒流注」藥方,與父親商量後,照方買藥煉膏,將藥膏敷在父親腳蹥上,更換數帖,竟治癒其腳蹥惡瘡,可謂天助自助也。
民國23年,父親腳瘡痊癒,重操農事,家人欣喜,鑒及永仁好學勤勞,課業不宜中斷太久,二弟永堯數次向父母說道:「讀書很艱苦,我不喜歡讀書,讓大兄多讀幾年書。」雙親喜其謙讓,答允永仁以同等學歷升讀「金門私立初級中學」,此校係縣立鄉村師範改組,校址在後浦西門金門公學,附設於二樓,校長洪毓汶。每日早晨,永仁由後盤山出發,赤足步行七華里至後浦入學,自帶地瓜乾及木柴,中午在同學親友家炊煮,自帶菜鹽配食。傍晚放學後步行回家,晚餐後努力自修,誠恐功課趕不上,祖母愛孫心切,準備麵茶供永仁夜讀食用,夜間與祖父光墻公同睡一床,老人家常以古訓格言鼓勵用功。此年天花病症流行,當時衛生醫藥不發達,四弟染上天花,病重不治,全家悲痛哀泣,尤其母親陳氏日夜思念,家人唯恐她傷心過度,經人介紹收養山前許嘉在之女為養女(名進治),慈親視如己出,頗為疼愛。(本文補述改寫自先父手撰《有義回憶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