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山仍在水不絕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其祥。
點閱率:3,381

輕盈的風將我帶到宜蘭八寶村,漫步在全臺第一條的千里綠道示範路段,朵朵阿勃勒在空中飛舞,構成一幅金燦燦的景致,猶如大地的書籤,撥開扉頁就能與生命之源邂逅。漫步公埔圳,八寶湧泉源源不絕,盛夏光亮熾熱,總有陰影遮翳的時候,蔥蘢卻幽暗,唯有歷經考驗,脫下生命年華的繁重,才能看懂眼前這片水柳林的明澈通達。
一邊閒逛,一邊默頌從三山國王廟求得的籤詩:「行路迢,待時至,百事饒……且宜守己,勉行善道,直待時亨,凡事皆好。」在紅塵存身本非易事,洗滌物質之欲,消除貪念的狂熱,守望心中的信念,方可凡事皆好。
振安宮的三王公形象比較特別,有張花臉面,不同一般黑臉三王,花臉在傳統戲劇中,象徵粗獷、威武、勇敢的男性角色。鄉諺「大王好日子、二王好地理、三王好煞氣。」三王公為武駕神聖,具有禦番除煞的威力。人生渺小短暫,一陣狂風、一場暴雨,隨時發生致命的變化使前行受阻,動搖心中的堅持。人間需要三王公這樣的信仰,只需稍稍發威,一切的侵害和危難都將葉落色飛,旁若無他。
武身三王讓我不害怕面臨世間的惡行和醜態,不必擔心經驗折磨與曲解。點燃三炷香,敬拜禱告,三王公賜我一首籤詩,「萬事乘除,隨時而處,否極泰來,事無齟齬」,隨著時光的流程,苦難終究會過去。
故鄉對於遠涉重洋的移民者而言,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回去的地方,當他們離開後,故鄉僅能化為一個記憶。三山國王廟的出現,保留一片故鄉的風景,讓思念從此生根,永不褪去;讓人們歸省自我,不在茫茫的異鄉迷失了純粹。「有人才有廟,神明有人扶才會興。」帶有原鄉模式的三山國王廟,在蘭陽平原上形成新天地,不但尋求心靈和精神上的寄託,凡是治安、教育、聯誼、娛樂、祭祀……等等,都透過廟宇推行,成為相互滲透,團結互助的所在。
山嵐雲霧湧升,掀起一陣午後雷雨,我撐著墨綠色的雨傘,立在公埔圳的橋頭,兩岸長滿水柳、九芎、野薑花,雨滴從水柳平滑的葉面蔓延到鋸齒狀的葉緣,卸下塵埃浸染的辛酸,然後墜落,回歸樹根周圍的泥地。
雨後,藍天寬曠無垠,我踏察林寶春圳和林吉記圳。清嘉慶十四年(1809),林國寶、林秀春、范阿兼、羅天祿等七十二人,奉諭來溪南開墾。為了施行土地水田化,林國寶和林秀春興修水圳,從武荖坑溪引水灌溉,開發冬山的重要基礎,蜷縮在土地中的事物都將得到滋潤。先民依靠圳水安家立命,印證生命的存在與延續,隨著生活環境型態轉變,稻田日漸消失,被水圳灌溉滋養的日子,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看見一小片白雲從山邊飄過,襯疊在灰藍色的天空,顯得清新脫俗,我有點懷念山中的空曠。
我又去了新寮瀑布步道。過了新建的吊橋,迎來陡上的石階路,有些人在此轉過身去,原路折返,同行的友人也打算歸去,我問:「好不容易走到這裡,為什麼要回頭呢?」他說:「不是每個人都有繼續向前的勇氣……前方有著我承受不了的挑戰。」暫別友人,我追逐瀑布聲往前邁進,越往山裡走,人跡越稀寥,對於這樣的空寂,我不覺得恐懼,倒能傾聽深藏在心底的隻言片語。
到達第二層瀑布時,雨過水豐,清澈的水有微風的殘痕,一隻褐綠色的斯文豪氏赤蛙從石縫跳出,鳴聲浮動,我聽見季節轉換的聲音。我喝口素馨茶,再嚐顆金棗蜜餞,酸裡冒著香甜,揣想即將到來的澄明之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