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的華麗─聆聽談宜芳博士的彩繪修復分享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秀竹。
點閱率:1,838

在一個夜涼如水的冬夜,因為喜歡金門傳統建築的心,深受談博士彩繪修復專業的吸引,於是踩著淡淡的夜色,行進在燈光輕灑的街道上,意外的遇到水頭金水食堂的荔枝主廚,正在忙著隔天金門縣文化局瓊林老街新店開張的佈置。
一進到會場,與會的有金門縣文化局人員、建築界、彩繪修復從業人員和熱愛彩繪的朋友們,談博士接了金門縣政府彩繪修復的計畫案,首先分享了三個案例,包含西園、塔后、田墩,現場也有屋主的後代與會參與了解,其中田墩這一棟是讓談博士乍見就瞠目結舌的喊出:「哇!哇!哇!」她預埋了伏筆。說回頭會分享這棟建築為何深受她的青睞。
從西園古厝談起,我對於塔后更有興趣,據談博士的田調所知,塔后古厝是興建於1934年,屋主陳廷箋先生早年於緬甸與馬來西亞從事木材原料販售及加工業,返鄉興建了這棟三落大厝,一、二落為傳落建築,三落則為番仔厝(洋樓),屋主旅外經商又遇戰亂,只有避走外地,自己幾無使用,其中曾經日軍佔用、國軍暫居,也曾做野戰醫院來安置病患用、女青年工作大隊和國防心戰總隊軍官住所,現則轉為塔后社區老人休憩中心、塔后社區資源回收站;古厝內其精美裝飾,談博士肯定為地區首屈一指。
我有興趣的是屋主下南洋打拚的經商觸角不僅到馬來西亞,而且經商範圍遠到緬甸,有一次蕭永奇先生於沙美做族譜展時,我記得他分享有一位烈嶼僑胞即是緬甸華僑,兒子自小未見父親,壯年時和父親聯絡上,當時赴緬甸只能以勞工申請,去和父親相處了一個月左右,回來之後,年事已大的父親就過世了,也算享受短暫的父子天倫之情。
其次塔后這棟古厝曾做為女青年工作大隊駐地,我在軍訓教官實習時,在五中隊三個月,因此對此大隊充滿感情,還有大娘姑的兒子當兵分發至心戰總隊駐地就在塔后,那時常來塔后看他,增加了對這棟古厝的不少聯結,承載許多記憶,現在參加了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和社區資源回收關心環境的理念又緊緊相連。
田墩古厝是談博士最鍾愛的一棟傳統建築,這棟古厝是清末時期的壁畫,是採用一種稱為「濕壁畫技法」,這種繪畫工法,主要是一種在表面的細灰泥地仗層尚且濕潤時,畫家用浸泡過石灰水的顏料施畫,顏料滲入細灰泥層,陰乾後顏料就與之凝固在一起,耐久性較佳。由於此技法講求速度與精準,一有閃失就必須敲除灰泥層重做,相當考驗畫師的功力,也是談博士覺得此建築的珍貴之處。
談博士談到此棟建築的用色:藍、紅、黃、黑、白,除了藍色,其他都可就地取材,此棟建築還用了少許的綠,而藍、綠都是屬舶來品,透露出屋主的財力雄厚,也是讓談博士一開場瞠目結舌的原因,聽課中,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談博士對瓊林蔡氏家廟的門神十分鍾愛,怎沒有談到?今晚的講座地點又選在瓊林,終於,她談到蔡氏家廟的門神衣領處也有少許的綠色,從這種舶來品,談博士說,證明了在19世紀金門與世界的交流關係。
談博士覺得從彩繪修復,讓她發現金門的繁華勝景、貿易的暢通,因為礦物原料的就地取材,發現地質的多樣性提供了具地方特色的彩繪材料,今年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接受金門縣政府委託,辦理「110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及教育培訓計畫」,在田野調查中,更加了解金門地質的多樣與珍貴,如今聆聽談博士從古厝彩繪修復可進行建築藝術的研究之外,她提到還可供地質學、貿易史、海洋史的研究,讓人如醍醐灌頂!真是一場冬夜中最珍貴的知性饗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