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回報無言

發布日期:
作者: 風林。
點閱率:1,036

︽世說新語︾有一則故事:「劉道真年少時,經常在沼澤地捕魚,又善於吟歌長嘯。有位老婦知其非常人,來日終非池中物,一天就宰了隻小豬請他吃。劉道真吃完後,連一點謝意都沒。老婦見他像沒吃飽,於是又上了一條小豬,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另一半還給了老婦。還是不言謝。後來劉道真果然做了大官,老婦人的兒子也做了個小官。劉道真便刻意的提攜,破格升用。老婦人的兒子不明所以,便去問年邁的母親;老母親這才一五一十的告知。老婦人的兒子弄清了原委,立刻備辦了美酒佳餚去拜訪劉道真;這時劉道真反而不領情,只是說:﹃回去吧,回去吧,不必再來報答我啦!﹄」

「無言的受恩,無言的回報」,當是這則故事最傳神的地方。中國人一向重情重義,一般人在受惠之餘,總會在潛意識裡種下「你惠我一分,我要回報你三分」的心裡種子,所謂「受惠莫忘」正是一種知恩的表現。但要做到如劉道真者流,一言一行,均是斤兩十足,絕不容許任何一句無據的空話掏走生命中固有的份量,說起來並不容易。劉道真那種回報無言的恩情,最能叫那些徒負空言的人感到慚愧。

人世間,有些人的生命就是這麼厚實。然而,到了今天,情隨境轉,大言而不慚、受恩而忘恩的人卻所在都有。也許是眼光太短淺,要不就是利益令智昏,面對恩情,現實一點的人立刻可以裝得淡漠而不在意。反正恩情擺一邊,利字中間放,管你做人處世要怎麼的有情有義,恩斷義絕,還不是照樣的平步青雲,無往而不利。

當然,在一個多元的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一旦趨向冷漠時,整個社會立刻會變得沈悶而毫無生氣。現代人其實要更懂得恩情才對,否則功利過了頭,再來面對一切倫常,豈不有愧!

有人說生命是無窮盡的「業障」,活著就必須忍受痛苦。是的,多一分痛苦,你才會多一分感恩,這生命中無窮盡的「業障」,正是人們知恩報恩的動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