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創造美好的生命願景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驤。
點閱率:1,130
字型大小:

子輿和子桑,二人是朋友。一場霖雨連續下了十日不停,子輿擔憂友人恐怕要餓出病來了!於是,他帶著些吃的東西去探望子桑,給子桑吃,免得真的餓昏了頭,就大不妙了。

子輿憂心忡忡地來到子桑的門前,就聽到屋裡若歌若哭的吟唱:「父啊!母啊!天啊!人啊!」子桑的歌吟之聲弱而詩句急促。

子輿排門進去,問:『你歌吟的詩句,為何這般的潦落喪志呢!』子桑回答好友說:「吾思使我落得這般窘困地步的原因而不得解。父母難道單單會使我貧困嗎?窮究使我貧困的道理而得不到所以然,然而我貧困至此地步,這是命吧!」

這是道者之流對自然賦予的生命「逆來順受」的生命觀。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崑崙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支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及我,我又何惡焉!」道者對生命就是抱持這樣的樂觀態度,過著積極而又自我的│享受生命的快樂。

塵垢,佛家亦認為外在的世界的色法及心法,都是內心的幻化,不是真實的真實,有無不一不異,祗有認取實相,活在當下,生命才是最真實、最有意義的。而,儒家就不同於佛、道者流了。它說:「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是十分重視名相的。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必較重視現實的生活,也貼近中國人的生活核心,功成名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及生命觀,無論是道、佛、儒的生命觀;最重要的,取決於自己對生命的志向和態度,以積極的態度去經營,才會有美好的生命願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