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醫者豈可無德?

發布日期:
作者: 彼言。
點閱率:402
字型大小:

「醫德」究竟只是醫護人員養成教育過程中的寥寥數個營養學分?抑或是每一個懸壺濟世者終生信守與自我要求的崇高理念?邱小妹妹遭父親施虐成重傷,卻因醫療體系的人為疏失作出不當轉院處理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原本應該以救人為先的醫生竟是如此輕率處理人命關天的急診個案,淪為醫療人球的邱小妹妹何辜?生了病只能與醫院打交道又不得不相信專業的民眾面對如此的醫療環境又情何以堪?

人吃五榖雜糧,病痛在所難免,生了病得求助於醫生,目的自然是希望藉由他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解除病痛、重獲健康。也因此一直以來,民眾對醫生的期待多半著眼於醫術,技術高超能妙手回春者即是人們心目中的「良醫」,也因求診者趨之若鶩而成「名醫」。然而在病患求診權益意識逐漸抬頭的今日,真正的良醫或名醫不僅須具備精湛的醫術,還要有「視病如親」的醫德,醫療院所內經常可見的「仁心仁術」賀匾,正是每一位從事醫療工作者或有志於投身這個領域的人應有的體認與自我期許。

思及邱小妹妹的不幸遭遇以及仁愛醫院醫師的罔顧醫德,國內長久以來遭人詬病的醫病關係失衡問題再一次浮上檯面。掌握醫療能力與資源的一方始終是強勢而傲慢的,而身心承受病痛煎熬與壓力的病患卻是相對的弱勢,尊重專業卻總是未能得到專業應有的尊重。儘管愈來愈多的民眾開始懂得正視並捍衛自己的醫療權益與尊嚴,加上所謂的醫改團體投入監督醫療服務品質改善的行列,終究因為醫療體系中某些專業人員的自我要求不足,影響了整體的和諧運作,也損及病患的權益。

醫生與教師一樣,都是影響至深的志業,被社會以更高標準期許與要求自是應當,尤其醫生挽救的是一個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若沒有一顆菩薩心腸,任憑醫術再精湛,卻是能為應為而不為,不僅愧對自己良心,也褻瀆了這份神聖的志業。

醫者父母心,期盼行醫者能善待每一個無助的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多一點慈悲心與同理心,或能避免類似的不幸事件重演,贏得病患與社會的信任與尊敬。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