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遺忘在山谷裡的冰滴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478

從遺址的現場向山谷裡俯視,冷峻清澈的谷底有著豐沛的潺潺水流,濁水溪平靜的順著山谷的曲線宛延著。群山籠罩在初春微寒的山嵐之間,中央山脈層層疊疊,遠山之後的遠山是濱海的花蓮縣境。海拔600公尺的山谷靜靜地橫陳在群山之間。空氣中瀰漫著春泥初耕而散發出的草香味,我彷彿聞到兒時置身家鄉田園裡的熟悉氣息,這裡是曲冰──南投山區,瀕臨中央山脈,據說正處於台灣的地理中心位置;台灣之心。

車群偏離往霧社的幹道進入山谷小徑時,我們才穿越過滿是群櫻綻放的奧萬大台電園區,舉目所及盡是嫩綠鮮亮的梅子林簇擁著花團簇錦的櫻紅,一片繁華,加上突如其來穿透陰霾的層雲,直射而下,幾道金黃燦爛的陽光,想像不出還會有更美好的景緻了。相形之下,初抵曲冰時的第一印象,遠不如聽聞中所預設的種種遐想。

趁著難得的春節年假,偕同妻子參加了女兒班上策劃的一趟關懷社區人文之旅,南下探訪曾經歷過九二一災變的南投山區裡,一處幾乎被遺忘的原住民部落──曲冰;是散居在台灣山區裡最北端的布農族部落。形容被遺忘並不誇張,據說行政編制內的某些地方官員竟然不知道在自己轄區裡有這樣的一處行政區域。我稍稍感到些微的自適,想到自己遙遠的故鄉,雖然地處邊境離島,畢竟經歷過歷史有意無意的印記,我們匯聚了諸多的焦點與注目,能見度是這處偏遠的山區裡遠遠不及的。反而是近些年來的天災水禍頻傳,才喚起外界的關心。

孩子們第二度造訪這個偏遠的山區部落,很快的便和部落裡的小朋友熱絡了起來,女兒和同學們依照她們既定的計畫,負責教導部落裡的孩子接觸電腦,學習上網、架構網路環境、並且吸收來自全世界的資訊。雖然整個行程無可避免的牽扯到一些商業行為的濫觴,但是商家們畢竟也義無反顧的奉獻了不少的軟硬體,對於山裡的孩子而言,如果連生計都成問題了,有什麼理由抗拒這些外來的資助呢?這其中夾雜了幾位熱心於社區文化營造的家長、正汲汲於體驗人文精神本質的高中女孩們,以及投入物資、經費贊助活動的廠商。

山谷裡的生活平靜無華,布農族的耆老迫切的想傳達他們瀕臨困窘的文化傳承,如同大部分原住民部落一樣,缺乏教育深耕的青年族群們,捨棄了貧困的山區部落,他們必須涉入繁華都會,爭取低廉待遇的工作機會。少數留駐山裡的中壯族人則擔負著整個部落的生計大任,農耕、狩獵、對付隨時可能山崩地裂的土石流來襲、得空則口么喝族人勤歌練舞,以招待偶有造訪的外來賓客。能夠替族人多爭得一份工作的機會與收入,都是他們所珍惜的。除了農事,山區裡不可能有多餘的謀生機遇。

山區裡慘澹經營著僅有的一間虹谷農場的民宿老闆「廖爸爸」,有著原住民的熱忱與開朗的真性情,他自嘲說:我們「布農族」既不擅於織布也並非專長於務農,我們沒有文字、沒有圖騰,歌聲靠著口耳相傳,我們引以為傲的八部合音聽久了就會跟哼唱,我們沒有舞蹈,你們看到的表演舞步是我們自己編的。我姓廖,但這也不是真的,只是為了方便和外界往來溝通。

早在民國七○年,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就在部落外不遠處挖掘了一處史前聚落遺址,約莫2500年前的一處聚落遺跡,雖然後來斷斷續續有一些學術專案的資助挖掘,但是畢竟難成氣候。「曲冰遺址」被鐵絲網環繞成一處禁區,原本鋪蓋著的白色塑膠布,不敵風吹日曬已經支離破碎。如果連排山倒海而來的的土石流災禍,官方都無毫無招架之力,又何來多餘關愛的眼神面對這一處弱勢族群的宿命?暴露在風雨炎陽下的這一處遺址,只能無助的在歷史沈重緩慢的步履中,繼續延展著歷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