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后浦培德小學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2,403

我的三叔公林天乞(1919年-2006年),1949年以前在廈門工作,2001年開放金廈小三通後,一直在翹首等待,盼望找機會再回金門探親團聚,可惜因年事已高,最終抱著遺憾離世。
他曾經講起讀過后浦培德小學,在廈門的校友還有顏西岳(1905年-1991年),是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的創會會長,擔任過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除了1985年去香港會金門鄉親外,特殊的政治身分,也未能回到日夜魂牽夢縈的故鄉。
廈門基督教會自1842年開創以來,英國倫敦教會1896年分別在沙美及西園二處設立會場,翌年又在后浦南門設立會所,百餘人入教。1897年基督教長老會邵德貞來金傳道,在后浦北門及烈嶼各建一處會所。民國初年,中華基督教會成立,併納倫敦會和長老會。基督教閩南大會廈門區會管轄同安、安溪、廈門、鼓浪嶼、金門等5個地區。同時以發展事業促進傳教,興辦學校即是其中之一的重要項目。1916年基督教會在后浦設立幼稚園一所,園內分幼稚、蒙學、國民等3級。
原本金門地區基督教堂會有烈嶼、西園、沙美、后浦南門、后浦北門等5個聚會處所。1923年后浦南門與后浦北門合併,稱為后浦禮拜堂。1924年,新建會所於后浦北門文衙門原址(相對稱前清金門鎮總兵署為武衙門,1913年金門歸思明縣,縣丞廢署為駐金科員辦事處,1916年清理官產處飭縣估價變賣,變賣部分為基督教堂,部分為民房。)附設培德小學及幼稚園,設逢源學堂於烈嶼。根據老照片來還原位置,私立培德小學在今天基督教堂與牧師樓中間的前方,有一個雙開的校門,供師生上下學出入使用。
1937年日本佔領金門,下令教會要斷絕與外國宣道會的關係,所有外國宣教士一律遣返,於是任職金門教會的黃衛民牧師,也被迫離開金門,改由日本東亞宣道會差派,以便偽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但培德學校仍然得到金門海外僑胞的支持,自1941年下學期起,南洋校董每年從新加坡籌寄叻幣3000元。
日本戰敗投降後,地區紛紛恢復教育工作。培德小學在校長王慶雲的積極奔走勸募經費,得以復校開學,依據1947年珠山學校發行的《顯影月刊》調查報告,培德小學分5個班,共170名學生,教員有6名。
一份現存的〈金門縣僑辦(助)小學校董會成立案一覽表〉官方檔案,立案時間為1949年3月,由金門縣私立培德小學董事會提出,地址登記是金門縣珠浦鎮北門街。內容說明資產與資金及其他收入,是從1948年10月起,每年收廈門鼓浪嶼建國路4號的校產店屋租金白米72擔而來。
1951年,培德小學和縣立城廂小學合併設立金城鎮示範中心國民學校,校址即前金門公學舊所,1963年改名金城中心,為金城國民小學前身。
百年的培德小學,兼具教會和僑辦學校身分,是金門教育歷史上的佳話。談及金廈兩岸故人的思鄉情懷話題,不免又有些失落惆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