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馬作家串門子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3,364

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於十一月下旬、十二月初以及中旬,分別於台北、金門與馬祖辦理《島嶼時光》發表會,書籍由作家張姿慧主編,邀請作家寫故鄉,馬祖籍作家謝昭華、劉枝蓮、劉宏文、陳長柏、劉梅玉、林淑萍、陳翠玲七位、金門籍作家洪玉芬、林靈、顏湘芬、張國治、楊樹清、王婷、陳妙玲、牧羊女、翁翁、吳鈞堯、蔡振念、李台山、趙惠芬、陳長慶、陳慶瀚、張姿慧等十六位,以及許小西、黃邦培、王傳信三位攝影師,文字搭配圖像,生動呈現離島風情。
台北發表會於市長官邸進行,作家各自抒懷,我的發言主要陳述金門、馬祖,名字常被連串一起,作為前線戰場,以及電影最高榮譽「金馬獎」等,實則兩個島嶼甚少往來。
我甫出版的散文《台灣小事》,除了綠島、蘭嶼之外,唯一「漏寫」的島嶼就是馬祖,並非對它沒有感情,反倒,我搭船以及搭乘飛機,到訪馬祖三、四回,盤桓近三周,馬祖六個島嶼都去過。第一回去時,我裝熟地用閩南語跟當地居民攀談,他們都客氣微笑,也才知道馬祖居民說福州話,而非閩南語。除了語言不同,金門住三合院、馬祖以石頭屋為主,而作為前線戰場,金門發生過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打敗共產黨軍的古寧頭大捷、以及震驚世界,讓金門成為反共前哨的八二三砲戰,而馬祖卻屬於長期備戰,什麼時候會打仗沒有人知道,而長期備戰造成的疲憊,從生理延續到精神,連人物性格也一起被捏塑,金門人多豪氣敢說,馬祖人則含蓄內斂,兩地釀造的高粱,一個刀烈、一個溫潤,酒是一方水土的精粹,無意間成為金馬兩個島嶼的臉譜。
金門與馬祖的不同,也不是只有台灣人不了解,許多馬祖人到訪金門,忍不住驚呼,「地好平!有農業!有宗祠!」金馬名字常被連在一起,原來並非兄弟,頂多是遠親。金馬在生活上、經濟上無法互相理解跟支援,長期倚賴後方台灣,台灣就算不是生父生母,至少也是養父養母,這便可以解釋八○年代「金馬撤軍論」在兩個島嶼引起的震盪。
所以我致詞時,特別建議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可以搭建金門、馬祖交流平台,讓作家彼此串門子,有一天金馬再聯合文學出擊,可以金門寫馬祖、馬祖寫金門,必然有更多發現。
其實,我已寫過多篇馬祖觀察,一度在演講時,果真金馬一家,我逐一介紹兩個島嶼。二○一六年五月我離開主編十七年的《幼獅文藝》,旋即啟程廈門交流,接著便接受邀請,到馬祖東莒島,展開為期一個月或者更久的駐島計畫。實在也無法想到,駐島第八天,父親來電告訴我,母親走了。傷心、慌亂之際,正是文化局長吳曉雲、議會總務主任劉枝蓮協助幫忙票務,讓我在第二天得以順利搭船、搭飛機,飛抵台北。
母親驟逝的痛太深了,我總不願意去想當時發生的事,連他們的善意、協助,多年後才有勇氣面對,寫了一篇感受,但文風、體例與《台灣小事》不符,便沒有收錄。
如果金馬作家串門子計畫能夠實施,我高舉手說,我想第一批去。也是時候了,該放下悲傷與往事,找到生命更多感動。相信母親也會贊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