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砲」的木作功夫--高手在民間系列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3,955

這一陣子,我每天期盼快點天亮,不是為了看日出,也不是為了聽鳥鳴,只因為我收藏很長一段時間的一些老木頭,正逐步變身為一幕幕風景,它們在「大砲」的巧藝下,逐漸展開新生命。
「大砲」濃眉大眼、皮膚黝黑,講話大聲,肺活量大,歌喉響亮,這樣的「天賦」,有點不像金門人,我好奇問他祖先是;哪裡的?他賣弄玄虛的說他阿嬤是馬來西亞的貴族,原來,大砲的阿公是西浦頭人,落番到馬來西亞,娶了一位「番婆」,生下父親,為了延傳唐山這支脈,父親一歲時,阿公就把他帶回金門,交給嬸婆養飼,然後祖父又回南洋打拚,因此「大砲」是西浦頭人,卻出生住在古寧頭,姓莊名養清。
「大砲」屬猴,13歲開始學木工,民國59年作司ㄚ,投入後浦東門模範街,福建溪底派王益順的後人王呈祥門下學藝,當學徒三年四個月,是舉「雙斧頭」的,學習作門斗、梭通樑之類的,這些大木作的基本功,主要來自大師兄王淑溪的教授,傳統木作是講究紮基本功的,不讓徒弟投機取巧。
「大砲」說有一次他們工班到「溪邊」村起厝作工,因為路途遙遠,夜晚是睡在村莊的一間媽祖宮,夜間無事時,「大砲」望著廟裡的吊籬,就在廢木板上依樣畫葫蘆,拿起鑿子刻花起來,被師兄王淑溪看到,告訴師傅,師傅責備不會走路就想起飛,疑「大砲」怕吃苦,不耐操,其實當時「大砲」只是閒著沒事,想多學一樣功夫,並非是要撿軟柿來吃。
「大砲」學徒出師後,在王呈祥的工班又作了三年,開始有月薪(一千元)可領,在師傅家,前後總共待了六年。民國64-66年,「大砲」轉到榜林張大牧匠師工班又作了兩年,耳濡目染,大木與細木均略有心得,就想登高望遠,試煉人生。
走在木匠的路上,民國66年「大砲」赴台,先是到板橋一間舊料行,專拆日本厝,整理舊木料。民國68年當兵,退伍後,大心肝想要賺快一點,就在台北釘板模,但一次工安意外,就縮手。
民國70年代起,「大砲」開始在台北作裝潢,當老闆,投資異形皇宮KTV、酒店、三溫暖等大包,一面當頭家一面當工人,不料碰到郝伯伯掃蕩八大行業,老闆跳票,自己也千金散盡。「大砲」愛自我解嘲,作事情比別人認真拚命,但就是沒當老闆的命,一樣的工程,別人包了,會賺錢,他就是賺不了,似乎是他生命中的財庫已經裝滿了。
民國102年,「大砲」因為「千億裝潢」王老闆的招喚,回到金門,專心作裝潢,因為新舊木作的技巧,「大砲」都能駕馭,備受歡迎,目前是后宅「十全裝潢」王承情老闆的台柱。比起插榫的傳統木作,「大砲」說新式裝潢是容易許多,他自學技術,有設計圖,就按圖施工,沒圖,就現場畫尺寸草圖,作將起來,因此被「十全」王老闆視為台柱之一。
「大砲」有傳統木作的基底,有在台灣作大裝潢的經驗,新舊木作的技術融會,加上喜歡「搔腦」(大砲想問題,一隻大手總是愛搔著後腦杓。)因此總是有別出心裁的想法,比如他能很有技術地把老厝的萬字磚黏疊在老木料的框架裡,組砌成一個典雅的方形窗;他能刨除腐朽的木板,因形就態,作成很有味道的電視檯;他和他的「一對手」洪師傅合作,能把堅硬的鐵木、柚木,合體作成直菱線板的櫥櫃,既新潮又老味;他能以鐵木製作長條凳,椅腳的左右兩端,再橫跨一條寬版木板連接,因此坐在椅面上,可以舒服地擱腳,也可以輕鬆地點地,而整張條凳的寬度,可以全身躺臥望星空,如此造型,結合傳統的條凳與實用的簡約風,十分討喜;他以插榫工法,將老柚木刨製修整,作成下半是五呎長的壁櫃,上半的木支架再鑲以玻璃櫥窗,老木的褐色,與玻璃的透明,顯得高貴又輕靈,尤其木頭圓潤的轉角,總讓人愛不釋手。這些巧作,是「大砲」木作的創意與硬底功力的呈現。
在合板盛行的裝潢時代,還能夠露兩下傳統的木作功夫,算是難得的。見過風浪的「大砲」,起起落落的,也許是看開了,笑說祖父給他取了一個「養清」的名字,害他生命中的財庫,很早就滿載,如今還在拿工資,唯我看他是拿得起放得下,還一直在挑戰生命的能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