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之熊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肅民。
點閱率:4,336

為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文化局刻正展出「青春島嶼記憶」教授老兵展,其中一位參展者是90歲的孔依平,他駐守金門時才16歲,90歲重返金門還印象深刻,因為1949年10月25日那晚,他人正在「金門之熊」MA51戰車後20公尺處。
金門防衛指揮部政戰主任張榮順少將特地來參加開幕儀式,並邀請這群老兵參訪擎天坑道,坑道內正展出古寧頭戰役的相關史料,當介紹到沙灘上有三輛MA51戰車立大功時,孔依平馬上指正說他人在現場,只有一輛鋁帶脫落的戰車留在現場,負責解說的人一下愣住了,因為跟他們所熟知的史料不同。
孔依平回憶說:「古寧頭戰役是民國38年(1949年),我們的部隊是由台灣調到金門去的,軍隊番是80軍201師602團2營6連,我是小兵迫擊砲排。9月3日到金門從料羅灣到古寧頭,到那就一直挖戰壕、挖兵坑,作一些戰爭的準備,我因為年紀小,沒有想到要作戰。那一天10月25日是月底,潮汐的起落是最高潮,知道大膽島、二膽島那邊有很多漁船,沒有想到大膽、二膽離金門不到2000公尺,他們半夜跑過來被衛兵發現,我們也開槍他們也開槍,對方船一靠岸本來預計船要馬上回去載第二批,因為那天退潮及時船擱淺了,無法馬上回去,只好躲在壕溝裡面。我們拿槍把他們圍在壕溝裡面沒有殺害他們。」
「我們二營營長叫徐庶先生是中校,那個時候軍官穿大夾克戴禦寒帽,對方一看開槍打中眼睛,營長倒地,我方因此失去(營長),那時候已經上9點是要去登船結束戰爭的,船裡面死傷慘重,但還有些散兵在樹叢裡面。我那時候16歲跟同學17歲,都是打迫擊砲的,半夜背對著背站守衛,兩個人都很怕。『金門之熊』離我們20公尺,第二天早上當我們大家都很開心打勝仗時,有個人打開戰車蓋子站在很高的戰車上面歡呼,突然『蹦!』的一聲,人摔下來死了。」孔依平當時上戰場時是青年軍一員,古寧頭戰役青年軍死傷無數。
「金門之熊」是陸軍於1949年10月古寧頭戰役中的首功部隊,由21輛M5A1戰車組成的一個戰車營(缺二連),在古寧頭戰役立下大功,事後獲頒「金門之熊」榮譽錦旗。但當晚停留在嚨口一點紅沙灘上的戰車究竟是孔依平說的一輛?抑或是軍方說的三輛?而陸方的說法是兩輛,究竟何者屬實?各種說法讓人有點撲朔迷離。
大陸的說法是:「1949年10月24日傍晚,金門國民黨軍聯合演習結束時,戰車3連排長楊展駕駛的美制M5A1輕型坦克,在觀音亭山以北『一點紅』脫落了履帶,停在海灘上搶修。因缺乏工具修不好,坦克開不動,連長周名琴命令另一輛坦克留下來幫助楊展。嚨口到古寧頭的海灘叫『一點紅』,寬5000米、深600米,是金門最好的登陸點。台灣方面在這一帶重點設防,修了不少土地堡,並在這裡安排抗登陸演習。沒想到當日下半夜解放軍244團恰恰在這一地段登陸!這兩輛待在海邊灘頭的坦克就地開火,阻擊立足未穩的解放軍,給解放軍登陸部隊造成重大傷亡。但是解放軍卻沒有相應的火力來摧毀這兩輛坦克。……台灣當局的兩輛坦克在阻擊解放軍登陸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戰後被台灣當局譽稱為『金門之熊』,至今保存。」
根據國軍戰史的記載則是:「古寧頭戰役發生的前一天,國軍正於古寧頭地區舉行步戰聯合演習,一輛M5A1戰車因拋錨而陷入嚨口海灘,所以入夜後國軍便留了戰車一排(3部M5A1戰車)在原地搶修,因此當共軍登陸之時,這3部M5A1戰車得於第一時間對敵展開射擊,而揭開了古寧頭戰役的序幕。再就戰術的角度來看,由於當年登陸的共軍並未攜行反坦克武器,所以古寧頭戰役全程,M5A1戰車得以縱橫疆場,所向無敵,成為國軍在古寧頭戰役中決勝的關鍵性武器,稱之為『金門之熊』或『金門的守護神』,都在強調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金門之熊」在當年立下不世之戰功,可惜據悉原參戰戰車已於1950年(民國39年)隨戰車第一營調回台灣,66號戰車隨後在台中戰車工廠報廢拆解,其M6戰車砲管就現地作為工廠圍籬,現今古寧頭戰史館前陳展的兩輛M5A1戰車,均非原參戰車輛,就文物保存層面而言,確實令人痛心與遺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