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十響風情多元──簡說金門文學讀本《浯島潮聲》散文卷
2023年底,金門縣文化局出版金門文學讀本二書:《浯島潮聲:詩歌‧散文卷》、《牧野篝火:小說‧報導文學卷》,石曉楓、吳鈞堯主編。
《浯島潮聲》散文卷選取十家:楊牧、焦桐、林媽肴、牧羊女、洪春柳、洪玉芬、吳鈞堯、石曉楓、林靈、周怡秀。其中,楊牧、焦桐非金門籍,但曾軍旅金門。
1.楊牧:〈水井與馬燈〉
楊牧1962-64在金門服兵役,古樸的金門,提供了楊牧對西方中世紀、東方中國宋朝的浪漫想像。
「我在井邊沐浴,沒有任何邪想,井淨化了我,美化了我的行伍生活。」
「我把馬燈提到桌子上,就著它讀一首湯瑪士‧葛萊的長詩,就著它寫信給遠在異國的聰聰。」
2.焦桐:〈貢糖〉
焦桐1978--80曾在小金門服役,兵役期間遇女友兵變,焦桐以高粱酒和貢糖療傷,他熟知金門貢糖的多元口味,尤愛鹹酥貢糖和竹葉貢糖。
「鹹酥貢糖外脆內綿密,牙齒輕觸即碎,……竹葉貢糖外覆一層麻竹葉,清淡竹葉香擁抱著花生酥。」甚至知道金門人「貢糖油炸粿」、「春捲皮包貢糖」的民俗吃法。
3.林媽肴:〈穿越鐵蒺藜與軌條砦〉
長居小金門的林媽肴,集積眾多烈嶼歷史下、戰火下的特殊地景、地物,表達出其對小金門濃烈、厚重的鄉土情懷。
「在濱海車轍道旁的木麻黃間距裡,懸掛在鐵蒺藜上紅色中英對照的『雷區』三角牌,……大九架的閩南式建築,馬背山牆下的『八二三』戰火彩繪:彈如雨下的焦土、指揮若定的將軍、勇猛奮戰的兵士。」
4.牧羊女:〈家書〉
牧羊女以鄉間父親、都會弟弟五十年來、五百多封的書信往來為素材,剪裁、編織出一幅動入的家族溫情畫面。
「這家書一來一往,看似各說各話,經常牛頭不對馬嘴,兒子交待論文進度,父親細訴豬隻賣了、收成不好,地球那一邊一封信要一、兩個月才能收到。空間與時間,竟無礙父子間溝通。」
5.洪春柳:〈紅瓦素櫺古厝美〉
洪春柳以夾敘夾議之筆寫古厝,資料雖多,卻能有條不紊,兼具理性與感性。
「古厝的美感來自於屋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多子多孫多福氣,……,厝厝相連,守望相助。求一人安,不如求一家安;求一家安,不如求一族安。富有不算什麼,富有之後能幫助別人才是可貴的。」
6.洪玉芬:〈遲來的嫁妝〉
洪玉芬從父親的走販小金、南管夢,看到自身的商旅多國、作家夢,父女緣深,情也濃。
「父母生於困苦,長於憂患,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將近一世紀的光陰,他們容顏已老,但是小屋的花崗岩外觀,隨著歲月的淘洗,愈發風華無限。」
7.吳鈞堯:〈勇者〉
身邊的人物,外婆、二伯父、父親;生命的常軌,生老病死。任憑環境變遷,他們都能剛毅勇進。
「我在他們身上看見金門不變的剛毅質地,……歷彈傷,遭火煉,他們的特殊不在於活了下來,而是鍛練出非凡的視野和凝視生命的能力。」
8.石曉楓:〈關於一條街的身世〉
浯江老街不死,老榕樹年年新綠,老木棉歲歲花紅,新生的嬰孩更為老街帶來了熱鬧的哭聲、笑語。
「那時,我被暱稱為『雞母頭』,……,雞年出世後,短街裡四戶人家便接連迎來了弄璋之喜。……第二家周醫師夫婦,第四家賣金門菜刀的洪氏家族,還有第五戶白家,小壯丁們紛紛跟進來報到,更遠一些,邱厝埕的邱家古厝裡也傳來喜訊。」
9.林靈:〈將軍的眼淚〉
林靈訪談將軍,聽其憶述母親艱苦的一生:童養媳,丈夫落番,母代父職,空閨孤苦……。言及母苦,將軍淚下。
「在沒有男丁的家庭裡,將軍的母親隻身肩負起全家生計。母兼父職,每每天未亮便肩挑餿水餵養禽畜,菜園澆肥,推著兩輪推車,到靶場、灘頭販售冰品與涼飲。」
10.周怡秀:〈月橘〉
清香的月橘是爺爺手栽,爺孫情深,一起賞花,一起看雲。但風雨會來,爺爺也會老去。
「那段五分鐘不到的路程,我心中卻五味交陳,這場颱風摧毀的不只是滿園子的花,我最愛的月橘,更是我和爺爺的回憶。看到家門時,爺爺摸著我的頭說了:『花會再開的!』」
由楊牧的1960年代到周怡秀的2020年代,《浯島潮聲》散文卷選文的長度橫跨半世紀,江山代有才人出,以金門為素材的散文無數,眾中選十,取捨之間,就是批評。
難得的是,《浯島潮聲》散文卷除了選文成輯,主編石曉楓還親為篇篇隹作寫賞析,引導讀者去咀嚼、去想像、去探索「佳作何以成為隹作」的理由,讓讀者能緩下閱讀的目光,享受「慢讀」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