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敬餘年,俺媽和大姑媽的壽衣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炳洳。
點閱率:3,444
字型大小:

老媽離世前,深怕粗心的我忘記,數次提及她的壽衣就擺放在她房內大櫥櫃上方的紙箱子內。大概二十年前,在她才六十幾歲時,就聽從大姑媽建議,一起去定做了這套壽衣。每當她提起時,我都嫌她好好的,說這些做什麼;偶爾還要打趣地笑她說,都什麼時代了,還穿那種老古董衣服。
原以為壽衣就是一套像戲服的長袍衫褲,直到前年初老媽過世入殮前,拆開用膠帶纏繞細裹的紙箱,才發現壽衣竟然包含了內外長短厚薄、顏色各異、總共七層(套件)的絲質、棉質衣袍衫褲,還有鞋襪及包含髮簪、手鐲、珍珠戒、姓名印章戒及耳墜等的首飾盒,儘管已經擱置了近二十年,款式似乎也不怎麼合乎時宜,但一一攤開擺放後,看著還是挺有儀式感的,也無怪乎老媽生前總叨念著。
入殮當日,和大姐二姐一起幫老媽換穿壽衣,我又看見老媽右大腿從後側到內側、那個有成人手掌張開般大小、早已脫痂泛白的疤痕。自從老媽行動不便,每當看護阿喜協助老媽屈腿翻身拍背,時不時也總會瞥見那道被火燒燙過的疤痕。
小時候,老房子的灶腳(廚房)在廳堂左側通往護龍的櫸頭,櫸頭不大且低矮。雙孔灶就佔了快半個櫸頭,灶前能夠擺放柴火的空間十分窄小。那年代,也沒有什麼瓦斯爐、電磁爐,一日三餐、煎炒燉煮或是年節前油炸魚蝦及炊糕做粿,甚至冬日裏洗臉洗澡用的熱水,靠的都是灶上兩口鍋鼎。平日裏,左邊那口鼎是用來做吃食的,右邊那口稍微大些,是用來熬豬食用的。而最常用來當柴火的,則是用方形籮筐裝著的木麻黃鬚,那是姐姐放學後去耙回來的。但逢著高粱玉米收成季節,曬乾的玉米高粱根莖葉稈,也是柴火主力。
日子對於老媽而言,除了田裏的活以外,有大半時間都得在廚房張羅一家三餐。學齡前的我喜歡圍著她轉,偶爾也幫忙照看灶口、塞些乾草柴火,嘴饞時,就往灶口內丟進一兩個地瓜。記得有一日近午,老媽熬煮麥糊粥,灶前的柴火是一大捆曬乾的玉米稈,葉闊莖長的玉米稈在送入灶口前都得對折兩次,塞上一把就可以燒上好一會兒,老媽也可趁著間隙忙點別的。我照例跟進跟出,在天井摳摳搜搜玩著。偶一抬頭,看見一股股濃密黑煙從櫸頭的門席捲而出,跑過去探頭一看,只見灶前那一捆玉米稈正熊熊燃燒著,我驚惶狂喊,老媽三兩箭步衝到灶前,抱起那一捆燒得猛烈的玉米稈,衝出廚房,往天井的地上一甩後,再度跑進廚房把灶前的餘火撲滅,避免了一場可怕的火災。那時只覺得老媽好厲害、好勇敢,也不曉得關心她是否受傷。直到好多好多年以後,才知道老媽大腿上的疤痕竟是那次大火燒燙所造成的。
老媽脾性好,打從我有記憶起,就少見她發脾氣、更別說打罵孩子了。她也不喜串門子、不愛東家長西家短,聊得最多的,估計就是回答我的好奇追問。比如阿公阿祖生前種種,或是家族親戚的關係脈絡;比如古寧頭大戰時,親戚避難到賢厝、一起躲在老家床下及某親戚為了到水缸舀水喝、不幸被炮火擊中的情形;比如當初國軍佔用老厝,一家老小被趕到護龍兩小房間內及頂埕各家戶的駐軍情況,以及她聽來的關於日本時代抓丁的種種……。又比如她參加「婦女隊」實彈射擊,瞎貓逮到死老鼠、竟然中靶的趣事;還有大姑媽出嫁前,偷偷去山上暗中觀察大姑丈的情形……。
去年,大姑媽也已往生。入殮前我也去看了她最後一眼、和她告別。大姑媽最外層壽衣袍子也是棗紅色,和老媽的相同,其他的六層及首飾估計也都一樣。是啊!誰能不一樣呢?儘管每個人的餘生或有長短、悲喜不一,但終點都是一樣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