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黃埔軍校
1924年6月6日,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指示籌辦,選址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陸軍軍官學校,通稱黃埔軍校,是國家直屬軍事院校,首任校長為蔣中正。創辦以來培養無數的軍事及政治人才,有中國將帥搖籃的美譽。
我的二姑丈楊明光,字首之,河南巩縣孝義人,抗戰時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投筆從戎,為黃埔軍校第19期學生,編入第一總隊砲兵第一隊。這些資料從大陸1984年6月16日在北京核准成立的黃埔軍校同學會,都可以查詢到相關檔案文件。
1949年二姑丈隨軍轉進金門,在金門縣政府軍事科任職。婚後調職搬遷到中壢,二姑丈過世,二姑媽即往台北謀生並定居下來。有一次,二姑媽從新北市寄來資料辦理印鑑證明,其中特殊的印鑑章是用鋼質材料,空心的外殼內含有一顆滾動鋼球,印面鐫刻著秀麗的篆體名字。我好奇問她,老人家回答說是當年結婚時,二姑丈兵工廠同鄉好友,選用與武器等級的鋼材精心設計鑄造的賀禮,因此一直保留下來當印鑑章。二姑丈生前通過第三地與老家親人聯繫,但未能等到開放大陸探親,最終的心願是往生後與多數老鄉葬在同一墓園,稱為河南公墓。
1984年黃埔建軍6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我參加了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舉辦的全國國軍體能戰技比賽。
前一年11月,駐防花蓮所屬的單位陸軍210師(光武部隊)步一營第三連,由精誠連整編改組成戰技連(同年6月,曾獲得全國步兵體能戰技普測第一名)個人仍任連上行政管理士,隨軍負責後勤業務。
隔年3月底,接到軍團命令,由花蓮移往台中車籠埔光隆營區,採取嚴格密集訓練。出差期間總是坐夜間平快車,直到清晨五點鐘到達台中火車站,搭上往太平的首班客運公車。
比賽前半個月,連隊入住高雄鳳山的陸軍步兵學校。經過激烈競爭的體能戰技比賽,得到全國體戰地面組第五名及單項射擊刺槍優勝獎項。
離開鳳山時,部隊全副武裝搭乘夜間平快運兵車廂,抵達台北再轉車,走到羅東,又換接駁車返回花蓮,整整花了22小時。當年8月宣布獲得全國莒光連隊榮譽,並由我赴台北光華商場,訂製有個人名字和兵籍號碼資料的紀念獎章。
轉眼之間,40年後馬上到來的6月16日,又是黃埔軍校的百年校慶。
回想讀金門高中期間,國家處境風雨飄搖,校內常可見「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標語。1980年高中畢業,金門並未設大學聯考考區,需要提前到台灣參加應試,所以校方安排由老師帶隊,抵達高雄暫住鳳山中正預校一個月作考前衝刺。
頂著酷熱的豔陽天,我與三個軍事人才培育學校相遇機緣,都在盛夏的季節。穿學生服與草綠軍服的時代,不約而同會發現三個地方都有茂密生長的含羞草,任其頑強抵抗烈日下的乾旱,似乎是有意大面積在教練場栽植,用來磨練學員穿越荊棘的意志決心和激發高昂的生存戰鬥潛力。
黃埔軍校有文武合一、捍衛國家的傳承使命,百年造就歷史的優良人文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