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
端節前後活動多,大致都是包粽賀節的聚會,年年如此的節日氣氛只會增多,不會減少,結論即是有錢好辦事。
昔日的艱困,養成長者今日的節儉,而許多獨老與雙老,不是沒有子女,而是老的住古厝,年輕的住樓房。或者後輩子孫遷居台灣,除逢年過節,見一面難上加難,甚或只有送終時才見上最後一面。
社會的關懷,給的是溫暖。物資有了,空虛的心還在,盼的是親人給的力量。出門在外的孩子們,多給父母一點關心,是老人家延續生命的力量,否則有今天、沒明天;見得到朝陽,不一定看得到月亮的感慨,如影像重播般地哀哀自憐,徒嘆奈何!
父母節衣縮食只為一個家,今日的長輩幾乎都不用孩子養,在孩子有需求時,無論買房或買車,眉頭都不皺一下,就連棺材本都可以傾筐倒篋,如此對待雖屬天性,但他們老了,是否獲得同樣的回報呢?
科技進步了,獨老在家中的生活情形,孩子透過鏡頭在外關心,隨時畫面呈現,是他們孝順的另一種選擇。曾經我們探慰完畢,前腳一出,在台的子女來電感謝,她看見我們又去關懷她的母親了。
愛不嫌多且要及時,最近非常感動的是慈濟慈善基金會與我們分享長者居家環境改善的照顧,希望資源的提供,藉由安裝扶手,減少長者跌倒的機率,避免造成摔傷後所影響的家庭與社會負擔。
慈濟高齡長者「居家安全改善服務」的啟動,其服務項目包括:安全扶手、無障礙坡道、照明改善、改坐式馬桶、止滑措施。凡65歲以上獨居、雙老相依、隔代教養家庭、中低收入戶、清寒家庭之榮民眷長者及身障失能者,均可提出申請。申請後、待評估通過,會儘速安裝完成。
落實服務的同時,資源有限,期望用在有迫切需要的地方。而預防重於治療,防患未然,方能減少臥床的機率。慈濟亦分享了一位有居家安全維護需求的長者,對於該項服務非常滿意,長者的滿意及鼓勵,促使了推動的動力。
慈濟也呼籲有水電專長者投入,無論是按件計酬或當志工都非常歡迎。當今水電師傅難找,一般家庭有水電問題,不是找不到人,即是三催四請還不一定有人可以協助,慈濟能夠尋覓有愛心者一起為鄉親服務實屬難得。
社會福利很多人不知情,有需求時亦無從申請,此回透過慈濟的多項推動,有需要的鄉親可善加利用。但前提是必須同意慈濟志工到家中拜訪及會勘,方能了解實際需求,並在屋主同意房屋修繕後,雙方共同規劃及進行。
社會資源的有效運用,視實際需要的方式進行:周遭有需求又不知門路的長者,大家多一點雞婆,多多協助他們,當長者的生活空間獲得完善的協助,全家好,社會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