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爸的歌,熱烘烘的太陽往上爬呀
小時候,村落裏人多,傍晚時分,戶戶炊煙,曬穀場小孩成堆嬉鬧,彈珠、紙牌、跳繩、顧關、救全國、打棒球……。那時候沒有網路遊戲、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電話,也沒有電視和卡通;甚至連電力照明也僅有昏黃晦暗的小燈泡。一到夏天,晚餐後經常和俺爸爬到護龍屋頂納涼;逢著花生晾曬時節,還可邊剝著吃、邊數著滿天星斗。而俺爸教唱的第一首歌,也正是在這夏夜的屋頂。
「熱烘烘的太陽,往上爬喲往上爬,爬上了白塔,照進我們的家,我們家裡人兩個呀,爺爺愛我,我愛他呀!……」。那時一知半解地跟著亂吼亂唱,長大後讀過沈從文的《邊城》,才知道原來這歌是由林黛所唱、1953年電影〈翠翠〉的插曲。
後來村莊宗祖「王仔」家買了電視,當時正熱播「西螺七劍(崁)」,時間一到,他們家的廳堂、深井,總是滿滿當當擠了一屋子人。電視當然不能白看,大夥兒一邊手上剝著玉米粒,一邊目不轉睛地瞅著電視。隨著主題曲中的咚咚鼓聲響起,幾個已經上學的小孩跟著大聲唱著。「少林寺,阿善師,唐山過海台灣來,收門徒傳武藝,雙拳單刀打擂台,頭崁是雙龍出水、二崁是五虎下山、三崁是犀牛望月、四崁是仙女紡紗、五崁招懸照鏡、六崁是招全進規、七崁是關公托刀狄青收寶馬……。」
這劇這歌對俺爸應該也有頗多觸動。忽有一日,俺爸要我陪他去金山頂田裏幫挖地瓜,說是地瓜賣了後也要買台電視回來,我興沖沖地跟著去挖地瓜。沒幾日,俺爸果真買回了俺村的第二台歌林二十吋黑白電視。當時,華視正播著〈八卦山下〉,至今劇中人物主角姓名,還能記得七七八八。再後來熱播的〈保鏢〉,人物、劇情、主題曲,至今猶能朗朗上口。
隨著兄弟姐妹陸續上學,爸媽也始終為一家生計忙著。電視之於俺爸,吸引力早已不若當年。代之而起的是一台小型收音機,他總是隨身帶著、聽著、也哼著。到了晚年,俺爸最常逗留的地方,莫過於莒光湖畔的老人協會(俺媽口中的「老人間」),偶爾也會到雄獅堡找友伴下棋聊天。俺爸的歌聲,雖不若他棋藝般了得,以前也總覺得不咋地,現在回想,俺爸磁實的嗓音似乎還不錯,至少比俺是強了不知多少。
他口袋裏有一本小小的記事本,用藍色原子筆寫了一串歌名,應該是他經常在莒光湖畔老人間,拿著麥克風高歌的歌單。他的作息單純,可說二點一線。不是老人間,就是在家裏的竹躺椅上酣睡,不睡的時候,偶爾也會哼哼歌。俺爸最愛哼唱的一首,是頗有難度、由楊燕所唱的〈王昭君〉。
「王--昭--君」三字吟唱未完,就讓人胸悶得慌,感覺一口氣快緩不過來。「悶坐雕鞍,思憶漢皇,朝朝暮暮,暮暮朝朝,黯然神傷,前途茫茫,極目空翹望;見平沙雁落,聲斷衡陽,月昏黃,返照雁門關上。塞外風霜,悠悠馬蹄忙,整日思想,長夜思量,魂夢憶君王。……」隨著抑揚頓挫、哀怨婉轉的詞曲,恍若辭別故土的昭君如在眼前;接著歌風一轉,由徐入急,層層遞進,怦然乍響。
「陽關初唱,往事難忘,琵琶一疊,回首望故國,河山總斷腸……。陽關再唱,觸景神傷,琵琶二疊,凝眸望野草,閑花驛路長,問天涯茫茫;……。陽關終唱,後事淒涼,琵琶三疊,前途望身世,飄零付杳茫……。」
陽關三唱,一唱往事難忘、再唱觸景神傷,終唱後事凄涼;琵琶三疊,一疊回首望故國、二疊閑花驛路長,三疊飄零付杳茫。想來這歌不是抒寫昭君出塞而已,對於碌碌一生的俺爸而言,也是一種引動共鳴的映照與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