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溝
「你的夢想是什麼?」,賣豆腐。「有沒有大一點的夢想?」,考清華、上北大,出國留學。「然後呢?」,回國創業,賣豆腐。
*
小時候,咱家後院旁有條小水溝。狹長秀氣,繞著房子走,直到路的盡頭,拐了個彎,經過一段暗管,遁入更大的排水溝。這條溝在村裡算是「現化化」的工程,雖然沒有蓋,但比那些土砌的、卵石壘的,總掉渣的水溝還是要靠譜許多。
那時候鄉下人不講衛生,或者說也沒條件講衛生,連家用廁所都算是稀缺物件的年歲,著實沒法要求太多。所以,小水溝便成了小毛孩們方便且公然便溺的場所,為此還招惹了一些貓啊狗的有樣學樣,自是熱鬧許多。當然,因為異味逼人,臨近的住家就不樂意了,大人每會出聲驅趕,但到底也無法二十四小時值守,況乎此舉更引發了毛孩們的噁趣味;你愈趕我就愈興奮,但為免失風被逮,終是小號者居多。
金門少雨且村辦人力有限,要靠雨水或出工定時清理溝渠是沒指望的,為此咱娘特別將每日洗濯截流下來的餘水,收集在一個大盆裡,定時地沖洗水溝,再時不時的用水管沖洗汙泥,不想一段小小的水溝竟也成為一片生態淨土;不多時,在淺淺的積水處,小蝌蚪、小青蛙都冒出來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然,噁趣味的毛小孩依舊不時地的往裡頭加料,所幸咱家主動擔起環境平衡的責任,倒也成了小村裡一窪別緻的風景。
沒多久,村幹事、副村長,還有幾位軍中長官都來了。說是小溝不利通行、有礙觀瞻,必須加蓋。沒多久,留有圓圓小孔的水泥溝蓋就安排上了,美觀是美觀了,便利是便利了,但,溝沒人清啊?何況孩子們也不會因為加蓋就不在這裡撒尿,反而還多了比準頭的樂趣,就這樣,小水溝一天臭過一天,甚至因為長期淤積,大雨時漫溢到了路面,大夥這才理解,「還是以前的水溝好用」。
經由民意反饋,一票官員又來了,結論是小溝太窄太淺,要擴建才行。再之後水溝變寬變深了,問題也似乎有效改善了,但不知那個大聰明決定:「反正水量尚稀,足有餘裕,配合管線下地,一舉多得」。於是水溝蓋被掀了起來,入住了許多新物件,一直到水溝再次又臭又滿的一天,大家才發現,「歷史再次重演!」。
水溝的功能就該是排水,任何華麗的包裝及需求,必須先滿足這項基本功能,縱然它可以被擴充為「共同管溝」,但前提是滿足條件與規制,如果任由長官拍腦袋決定,註定不會有好結果。但為何時至今日,地面地下仍多得是樂此不疲的糟心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然咱以認,如果不能服膺專業,就該回過頭想想:「初心是什麼?如果不清楚或沒把握,就不要幹那捨本逐末的事」,畢竟絢麗只是死亡的別名,好心幹成壞事的,所在多有。
遙想那流水潺潺、蛙叫蟲鳴,如今求而不得的生態秘境,早被我們堂而皇之的埋在水溝蓋裡。那款躍動的鮮活與怡然,巳然扼殺在現代化的旗幟之下,然後再莫名其妙的搞一些「生態工法」,回到那土砌、石壘的掉渣水溝;之後,依舊是水不流、溝不通,長官再來拍腦袋決定:「還是天然ㄟ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