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寂靜的海灘
上午九點的同安渡頭,潮水退得老遠,偌大一片遼闊的海灣,潔淨的沙灘上只剩空寂,沒了潮水,幾乎感受不到海的存在。海潮退到至遠至深處,甚至聽不見一絲絲潮浪的聲響,不禁要懷疑這兒真的是海嗎?
天空湛藍到極致,幾朵浮雲點綴其間,無風無浪,五月的島,尋常不過的一個晴朗上午。站在寂靜得彷如停滯的堤岸,遠眺海岸線,兩隻飛梭於海灣上空的海鳥,鼓動著羽翼悠閒翱翔,更遠處映射著白光的金門大橋像一道防線,以優美的弧線矗立海面。這橋,究竟是串連了兩座島嶼,或者毫不留情在海面上狠狠切劃了一刀?橋的彼端,廈門沿岸鱗次櫛比的摩登群樓,逕自展示著繁華與自傲,唯獨眼前退潮的海灣仍是一片靜默,沒有多餘的聲響,連個人影都不見。
向岸邊的民宿詢問是否提供咖啡,年輕的櫃檯小姐態度親切,她說原本只限服務住宿客人的,但這時段正好客人相繼出遊,稍有空檔,可以為您二位準備現沖咖啡,請任意找位置坐。妻子選擇了戶外臨海的露天藤椅,等待咖啡的空檔,她攀靠在欄杆上眺望,突然回頭喊我,快看!浪潮來了!
原本寂靜的沙灘,一波波海潮迅速向岸邊湧來,夾著清脆的潮浪聲響,約莫幾分鐘就已經佔據了大片原本乾涸的白色沙灘。速度之快,超乎想像,看似清澈溫柔的浪潮,潮起潮落竟如千軍萬馬之姿,聲勢驚人。海灣隨即回復了她該有的風采,妻子說這麼近距觀看漲潮的景觀氣勢,這還是第一次呢。
回想起前一晚,臨時起意,夜晚八點多驅車去建功嶼看夜景。暗黑的出口步道,只能藉著幾盞微弱的路燈,小心翼翼順著斜坡走下岸邊。漆黑的岸邊石階,不見人影,與原本的想像有些出入,看來島上的人們並不習慣夜遊海邊,是咱們這些遠行的歸鄉人,才會摸黑看海。應當也是正逢退潮時候,除了遠方的金門大橋以詭異的綠光橫列海面,更遠一方,無可閃避的廈門沿岸霓虹燈火輝映。納悶著每回來建功嶼總是踩著薄浪和海水爭道,趕在潮汐允許的時段,出入有著軍營遺址的小小孤島。妻子略感疑惑問:這真是上回來過,可以涉水穿越海面登島的那條石頭路嗎?怎麼變得這麼安靜,不但沒有海水,連海浪聲都聽不見?
夜晚的建功嶼,退潮的暗夜,只除了遠端的廈門夜霓虹,沒有潮浪也沒有聲響,安安靜靜的我們的島。
金門大橋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動線,以時速六十,只消五分鐘就來到烈嶼,便捷了也暢通了。但不禁懷念起從前搭車候船,再接受一程搖晃的海洋洗禮,然後才登上有著比金門更純樸、更保有原始風貌的小金門。船帆入港,多了一份漫旅的海線風情,也增添了旅行中的跳島樂趣,這是海島旅遊的獨特吸引力。特別繞到熟悉的九宮碼頭,轉了一圈,景物依舊,唯獨車喧汽笛、遊人旅客全都消失了,只剩強烈的近午驕陽,以及有著碧藍水色的美麗海面。
貓公石像是停歇在岸邊一群孤獨的獸,冷眼靜觀晨昏陰雨,默默承接夜以繼日、永不停歇的浪起潮歇,至於千瘡百孔的外表是記憶的刻痕,還是歲月冷酷的沖刷?烈嶼的貓公石海灣是我喜歡的角落,遊客不多,特別是日正當空的近午。幸好這裡還有茂密的海岸植披叢林,木麻黃、相思樹、大葉桉、牽牛花、仙人掌,以及善於等待的待宵花。貓公石錯落分散在三、四百米長的沙灘上,以各自舒坦的姿勢,張望或者停歇岸邊,為這小小的海灣妝點出一幅理想的風景。
雖說全世界的海洋都潮汐相連,沒什麼不同,但海水流淌到何處,連結了不同的海岸景致,便有了不同的風貌,各擁特色。即便同樣的海洋,也因地質、氣候、經緯度的差異呈現出不同層次的海天色澤。海水相連,但靠海為生與觀看海景的心情截然不同。就像此刻,我們頂著日午艷陽,在三十度高溫下,來到島嶼另一邊──有著楮紅、特殊紋理的玄武岩灘,面對純白潔淨到不行的綿長沙灘,顧不了高溫炙熱,向沙灘邁步走去。上林海灘,面對無垠的方向─臺灣海峽或南中國海,看不到盡頭的海才是海洋該有的樣子,這片海域難得閃開了福建廈門沿岸背影,自擁一片純淨與湛藍,還給了海洋開闊與視野無礙的坦然。
白沙綿延,晶亮潔淨得一點繁雜都沒有的沙灘,看不見一顆碎貝殼,只在每一陣湧浪時,從海洋推上幾顆晶瑩剔透的小石子,玄武岩、花崗石、如玉半透的紋石……美麗的海灘,純淨的島,只是,人們都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