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榮民榮眷的辛酸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如明。
點閱率:1,009

近日以來,軍公教退休者之福利,被炒得沸沸揚揚,筆者帶團時,有多位軍眷含淚說出她們當年之心酸,希望筆者能把她們的心情寫出來,但願能寫出其心酸於萬一。
 如果你是生活在離島的居民,尤其是在最前線的金門或馬祖群島,你一定親身感受過職業軍人日以繼夜戍守在天之涯、海之濱,陪伴其渡過每一個漫漫長夜者僅有殘月、寒星、刺風、苦雨,還有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思親之苦矣。
 在上古之「詩經」裡曾有一詩篇曰:「伯兮」,寫婦人思念遠征的丈夫,婦人雖受相思之苦,卻心甘情願、無怨無尤,此見夫妻情深,使婦人勞思而不怨,亦可見婦人之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強忍兒女私情而無怨尤。這個婦人的心情寫照,不也是所有職業軍人妻子的心情嗎?苦苦的思念不也是遠在天之涯、海之濱日以繼夜戍守的軍人丈夫嗎?她們的心情有誰能真正了解?她們心中的苦有誰能體會?當家人急難時,有誰能感同身受其無奈?妻子懷孕時的無助、生產時的無依,孩子的成長、教育,公婆的侍奉照顧,一切的一切是誰在支撐維持的?在遠方的丈夫除了心急如焚,彼此內心的煎熬有誰能體會箇中之悲苦、無奈、辛酸、焦急與惆悵?有誰願意放棄家中的溫暖與溫馨?誰甘願流離顛沛?又有誰甘願離開心愛的家人?君不知相思之苦最是侵噬彼此之心?誰能將心比心?誰能擁有一絲同理心?
 秋葉飄零,寒冬蕭瑟,營外三更雨,營內孤燈淚,寂寞心深處,思親在千里。
這是描寫軍人的心境,在後方享受美滿生活的同胞們是無法感受其內心於萬一的,而如今卻要刪減他們應得之福利,天啊,這是什麼世道?
空庭落葉,床冷被涼,輾轉又難眠,寂寞最難耐,思君君不在,無人可纏綿,若尋得萱草,不教我心痗。隻身無助,家冷無依,日日以繼夜,春去秋又來,期待君歸期,甜蜜恨苦短。
這不是身為職業軍人的眷屬,內心最深沉的寫照嗎?如今,卻不見容於太平盛世,讓政客譁眾取寵淹沒了漫漫長夜之惆悵。
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職業軍人除了休假,回到部隊之後,必須全天候在營中,以軍中為家、以天為幕、以地為床,遊走於天之涯、海之濱,無有定所,每天必須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同袍。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無有變化,既要承受來自上級的壓力,又要承受來自同儕的競爭或下屬的過失,封閉的迷彩裝也封閉了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周遭相處的人來人往,無法覓得知己傾寂寞,內心深處的無奈與辛酸,日積月累,長達十數年以至二十年的苦澀歲月,挫折重重,陷入迷惑和惶恐,不知所以。曾有「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的徬徨。心有鬱結又不得通其道,對人生、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產生許多疑問。多少學長學弟在無限空虛和極端苦痛之中,頓生後悔之心而離開軍旅生涯;但絕大部份職業軍人,強忍思念、孤獨與寂寞之苦,毅然在捍衛著我們的家園不讓敵人越雷池一步,不分晝夜,在後方每天過著和樂幸福的國人,你們可曾體會他們的心酸?他們無私的付出?你們全家在唱「生日快樂」之時,可曾想到軍人家人的生日時,為人子、為人父的他們,誰要幫他們唱「生日快樂」的歌呢?你們為孩子的出世而忙碌時,可曾想到軍人的孩子要出世時,誰來幫軍人之妻呢?你們可以很快樂的陪孩子成長,可曾想到軍人的孩子誰來陪他們成長?這一切的一切你們怎能毫無同理心?你們怎能刪除軍人的付出?你們用什麼話語去教育你們的孩子?你們的自私如何比得軍人的無私?
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的老兵們,有大部分是未婚的壯丁,來台後根本沒有結婚計劃,以為不久可以返回大陸,在大陸已結婚者,更是寄望回家團聚,三年、五年、十年後反攻大陸無望,再回頭想要結婚者,當時,本省人不太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外省老兵,因此,絕大部份老兵只好孤獨過一生,在役時,還有同袍長官相伴,退伍後,雖有榮服處得以安排其住宿,但其內心深處之孤獨、落寞、思親之苦一直在腐蝕、侵噬蒼老又疲憊的心。一生戎馬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動亂裡,曾經不停地輾轉於天涯海角,倉皇流徙,顛沛於砲火、飢寒且危難之中,難得一夕之安,承受了人生最不幸的憂患和痛苦,也默默咀嚼了苦澀的歲月。晚年之末,卻讓政客懷疑、否定了他們的存在價值。對於老榮民們一生為這個國家付出了青春、血淚、生命,晚年之期卻遭此侮辱。再者,部份老兵在台結婚,當時,風雨飄盪,歲月轗軻,憂患重重,無一日之安。老兵之妻子經歷了苦澀又漫長的歲月,獨守空閨,寂寞難耐,團聚無期。有些兵種還須面對嚴峻的生存環境與敵人的威脅,朝不保夕,老兵之妻子也隨時要有心理上的準備,聚少離多的老公為國犧牲了,往後將無以為靠,亦無團聚之時,人世間之不幸,莫此為甚。
民國78年政府開放老兵回鄉,老兵偕妻返回故里,多少老兵哭斷愁腸,多少老兵歸鄉不見了每天最思念的親人,只能淚灑墳土。多少老兵雙親辭世,妻子改嫁,家不成家,半生戎馬,一生悔恨。誰奏悲歡離合曲,誰演天涯斷腸人?可憐百萬老兵,同演世紀大悲劇!老兵之妻子也陪老兵傷心淚流,哭斷愁腸,弔念翁姑於墳土,屋破瓦落,斷腸人在故里,人世間之哀,莫此為甚。
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劇,個人的恩怨情仇,爭奪江山,殺戮於家園,血流成河,人世間之悲,莫此為甚。
生長在這個動盪的世代,爭奪權位者視人命如蟻,隨時流逝於洪流之中。生活在這個動盪世代的老兵之妻子,漫長無依如活寡婦,人世間之痛,莫此為甚。
晚年之期,卻遭政客侮辱,否定其為國無私之奉獻,其妻為家守空閨之辛酸,人世間之恨,莫此為甚。
位卑人微,無權無勢,含悲受辱,無以為訴,含辛茹苦,忍辱偷生,人世間之苦,莫此為甚。
含淚書寫本文,恨無辭彙能表達淋漓盡致,榮民苦、榮眷更苦之心啊,無人同情榮民榮眷,卻恨他們擁有18趴?無人憐憫遭遇,卻辱其人格與忠貞!人們與生俱來的仁慈之心,已不復見矣。
生長在前線的金門人,我們深深感動他們的付出,我們了解他們心中的苦,我們知道他們的無奈與惆悵,但在後方的同胞們是無法體會他們的苦,卻在他們無私的奉獻裡過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你們的快樂幸福是建立在職業軍人們犧牲他們的快樂幸福所得到的,你們怎能刪除他們的福利?你們怎能將他們與其他公教人員相比?是誰付出最多?公教人員可以上下班,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陪家人守歲過新春,職業軍人可以嗎?
韓國詩人「崔志遠」在唐朝時,寫了一首「秋夜雨中」的詩:秋風唯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寫出遊子思念故鄉親人的心境,卻也是職業軍人內心心情的寫照。尤其一般軍人都戍守在天之涯、海之角,生活條件極差的環境,民國68年之前駐紮在前線的軍人,還必須承受大陸方面的生命威脅,每天必須戰戰兢兢地生活,沒想到當年他們的付出,今天卻換來眾矢之的。天啊!這公平嗎?這仁義嗎?誰來為他們的犧牲仗義執言啊?璀璨的陽光下,人性的光輝、仁慈與善良,都被政客抹滅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虧欠榮民與榮眷太多太多了。政客侮辱了老兵的犧牲,官員侮辱了老兵的榮譽,部份媒體推波助瀾侮辱老兵貪圖榮華富貴,沈默的大眾亦侮辱了老兵的無私,無言的老兵將懷抱著屈辱走向生命盡頭,結束一生的從戎軍旅,不再顛沛流離,不必要再接受各界的侮辱。
榮民與榮眷們,你們是有權利生氣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