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參平議─曾幾何時
一年容易又中秋,這是團圓的時候,綜觀中外,團圓總是免不了吃吃喝喝。不要以為吃是中國人的美食文化的專利,簡單看看老美,感恩節感恩團聚,烤隻火雞、佐上一堆配料、各式飲料,洋洋灑灑一大桌;到了聖誕節耶誕大團圓,換隻大火雞、塞進大堆配料、大瓶美酒、大包禮物,轟轟烈烈再一頓。再碰到其他節慶,只要人多料足、免不了又看到一隻火雞。火雞重量或有不同,配料廠牌容有差別,但最後端上桌的,總是大同小異,每次開動的時候行禮如儀,一刀下去,免不了一陣驚呼讚嘆。拍拍手、舉個杯,在鎂光燈中,又吃完一個節日。
老中可就不同,過年必須年糕、上元要吃元宵、端午得有粽子、中秋總是月餅…,再搭配時令蔬果、應景小點,這可大有講究,一點都不能亂。請問各位,過年吃月餅配荔枝的請舉手?但是也沒有什麼不行的,各地有各地的吃食風格,習慣就好,不久就成為約定成俗的做法。不信?來,我問你,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誰發明的?每到中秋,在台灣總見到烤肉這全民運動,有關單位辦的萬人烤肉大會不說,街頭也烤、巷尾也烤、騎樓底下還在烤,處處烤肉飄飄香,有誰考據過,在台灣過中秋為什麼要烤肉?誰發明的?為什麼要問呢?這不是已經成為我們習俗、文化的一部分?到谷歌上搜尋『中秋烤肉的由來』看看,零點一八秒搜到十六萬條,可卻莫衷一是。有這麼重要嗎?
中秋烤肉看似和BOT風馬牛不相及,可是當我們從非傳統的行為,進入到舉國投入的熱情,似乎中秋烤肉與BOT就有了交集。民國七十年代的時候,BOT在台灣逐漸萌芽,八十年代初期的月眉大行育樂區篳路藍縷的將BOT系統化奠基,之後資源回收垃圾焚化廠BOT/BOO顛顛跛跛的上了路,高速鐵路BOT衝得更猛,台北101大樓以地上權概念推動的BOT案拔地而起…。促參法施行後的十多年間,BOT從非傳統的行為演變成在大學研究所的顯學,多少學人的論文建構在BOT的永續推動,更多的公共建設架構在BOT的廣泛普及。
當一件事情愈來愈普及的時候,下一步通常就會朝向愈來愈精緻的方向邁進,以期待能去蕪存菁的永續發展。君不見,中秋烤肉現在愈來愈講究,不僅僅是拿肉去火上烤烤,就焦肉夾生肉、帶點煤煙炭屑的囫圇吞下肚。有人教你怎樣減少致癌的機會、有套裝食材訓練你為速成烤肉專家。BOT也不遑多讓,如何更有效的引進投資人、更合理的規劃特許權,使得BOT也從量變帶動質變。事實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就如同沒有絕對好吃的烤肉。《淮南子‧齊俗訓》說:「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為寬裕者,曰勿數撓,為刻削者,曰致其…」論古證今,更以今日的話來說「做BOT如中秋烤肉,…」要把BOT做好,需要很細膩的專業操作,每一個個案,都要能成為後繼者的範例,而不是如未識者所言的胡搞一通。同樣的,中秋烤肉烤了這麼多年,都成為民俗慶典的必要活動,當然也不能就隨便在騎樓下面、點把野火,把肉烤熟就算是大功告成。人在進步,社會也在進步,與其故步自封的等著被淘汰,不如勇於面對改變,始改變真正的成為進步的動力,不是嗎?唯有這樣,明年的中秋烤肉,肯定會比今年的更香、更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