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名不符實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嘉謀。
點閱率:772

十二年國教政策上路後的首次會考成績公布,二十多萬名國中應屆畢業生被趕鴨子上架,在這場大考中分出七個等級,加上作文分數,各種組合皆有。接下來就是填志願和第一階段免試分發。「免試」升學分發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
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統籌考題設計與計算成績,實際上是一次基本能力測驗,只是不像以往馬上可分發確定,孩子與家長還得飽受煎熬,許多九年級應屆畢業國中學生基於以往的明星高中情結,顯然還要報名參加七月間的個別明星高中特色招生,考完國英數才能確定各校菁英錄取名單,接著才是二次免試分發。程序如此繁瑣,除了擾民外無以名之。
教育的根本就是因材施教,特別是在學生的差異性上著力,讓弱勢與低成就學生程度得以提升,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這次作文六級分學生有四千四百五十三人,占全體考生百分之一點六七,和往年基測高分群平均都有百分之二以上對比,顯然少了許多。而五千五百七十六名學生作文零分。這數據背後代表什麼意義呢?
作文成績乃是否能進入明星學校的關鍵,令許多家長怨聲載道,是因孩子沒法分發第一志願。可是,有誰關心那五千五百七十六名作文拿零分的學生?他們不正是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最需要投注心力加以挽救的學生嗎?
好學生的成績與能力可再提升,但後段班的學生呢?試想這些學生進入高中之後,和特招生一起學習,最後成績又將會如何呢?
十二年國教課綱將數學課程學分減半,好學生照舊可選修其他有關數理課程,或上補習班學到更多數理能力,弱勢學生不見得能在外補習,三年後大學招生考試,如何發展可想而知。國英數基本學力相關課程大幅減少,卻塞了一堆其他未必有必要性的奇怪科目,等於逼下一代往補習班跑,變相圖利補習業者。
顯然,教育部只知埋頭苦幹閉門造車搞自己的十二年國教,卻對來自考生、家長和專家學者的質疑置若罔聞,會考結束後,先前質疑的問題陸續出現,如何補救調整?顯然教育部該全面檢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