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廈機場共建共營可行性概述

發布日期:
作者: 范志旻。
點閱率:901

筆者拜讀 貴報七月二十八日頭版頭條的標題:『金廈共營機場 達成初步共識』之後,深深覺得李縣長所帶領的縣政團隊對於金門的規劃深有遠見,也超乎一般人的思維格局,能夠抓住廈門機場發展的契機為金門的未來做長遠的考量,實是縣民的福氣,也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有預期很大程度的邁進。由於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的把『海上看金門』的這些遊客有機會帶上岸來觀光與消費,一直忽略了從交通層面上把金門徹底的改善,故此,當筆者看到這樣的契機之後,深深覺得若是全縣上下一心爭取金廈機場共建共營,將重新改寫金門的歷史。筆者針對可行性,列舉概述如下:
一、區域的發展,交通至為關鍵,長期以來由於金門的地位特殊性(位在大陸地區的最前緣)但隸屬中華民國台灣政府管轄,在其漸漸退去軍事神秘的色彩後,成為台灣的離島,也成為台商或赴台觀光陸客的中轉跳板。雖然金門也是當初與大陸協商對台直航點之一,但至今為止卻也是唯一沒有大陸飛機直航的機場。我們可以比對一下對岸的廈門機場,現有1條長寬為3400米×45米的跑道、1條長3.300米的平行滑行道及7條聯絡道,飛行區等級為4E級,停機坪面積25萬平方米,可同時停靠40架大型飛機。候機室面積14.9萬公尺,為中國大陸十大繁忙機場之一。但金門的尚義機場僅有一條跑道,長度為3,007米,雖說是台灣所有離島中最長的跑道,比澎湖馬公機場(跑道3,000米)、馬祖南竿機場(跑道1,579米)或馬祖北竿機場(跑道1,150米)長,可是起降條件經常受濃霧影響,常常關場。
二、在海上交通上,由於金門特殊的沙洲地形,導致與僅有一水之隔的廈門有著天壤之別的航運狀況。廈門有天然的港口,進港航道全長約40.3公里,水深達到-14米,10萬噸級船舶可乘潮出港。但金門卻沒有這樣的條件,金門主要有三個港區:
1.料羅港區:目前金門對台的海上交通主要為貨運運輸,但是其水深太淺,港池水深滿潮9公尺低潮4公尺(新碼頭滿潮11公尺低潮6公尺)潮差約5公尺,原有舊碼頭(一至五號船席)可供總噸位3000噸以下船舶五艘同時靠泊作業;新碼頭(六、七號船席)可供總噸位5000噸以下船舶2艘同時靠泊作業,合計僅有七個船席。除特定節假日包船外,幾乎沒有客運船舶行駛。
2.水頭港區:主要運作對廈門五通碼頭小三通客運任務。
3.九宮港區:全面浚挖水深至負2.5-負5公尺深,可供1,000噸籍船舶滿載時候潮靠泊。
三、該文中提到『依規劃進度,預計2018年完成14平方公里海埔新生地,航廈與靠近金門的2條跑道也完成,最外線跑道供金門使用;隨後再繼續填海造陸到26平方公里,並建設另2條跑道及相關設施。』……或許有機會可延伸討論為:
1.轉機區域共用:以國際機場無國境的理論而言,可以實現一個機場兩個地區共用的概念,具備有中華民國合格入境資格者可以逕行入境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具備有大陸地區入境資格者可以直接入境廈門。
2.個別跑道專用:不同航站樓,不同跑道各自獨立。
四、金門發展的問題主要在於交通的不便,故難以跟世界接軌,拋開政治議題而言,台北離金門太遠,又有天然的地理條件屏障,若是能與鄰居好好相處共建共營機場,則金門的門戶將大開,真正的走向世界,金門可發展特色觀光或休憩旅遊、免稅店模式等。倘若有進一步的機會亦或可借重廈門港的天然優勢,結合金廈同城,或真正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也是指日可待。以經濟發展角度而言,若是著眼於交通的改善實在比『海上看金門』的觀光議題更能發揮經營面的範圍,讓金門不只面對大陸的觀光客,也面向全球的市場,發展不再被邊緣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