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考制度之我見─以金門考區為例
103年地方特種公務人員考試於103年12月15日剛結束,這次考試金門考區總共要錄取三等四十五名、四等三十一名與五等七名,合計八十三名,今年的開缺人數比照歷年來算是蠻高的,這些開缺的有部分就是台籍在金門服務的公職員工服務滿六年離職後所開出的缺額,而這樣結果反映出以下事實:
先從公務人力角度來看,公務人力資源是政府賴以行政的依據,因為透過人力的運作,才能使各項建設目標得以進行,過去金門縣政府的組織靠的是戰地政務,公務人員的選才以在地人才銓敘為主,而今日公務人員係依法必需經過國家考試才能任用,在考試制度一體適用的競爭之下,對在地參與公職人員造成衝擊,其原因就是公務人員台籍的人數越來越多,而金門地區相對於澎湖而言離台灣較遠,存在著環境、生活的不適應,台籍在金門的工作有許多人只不過是短暫停留而已,這也造成許多台籍公務人員一旦服務滿六年即主動申請離職請調之現象,對金門地區公務體系業務之銜接不可謂毫無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影響:
一、公務上師徒關係好不容易建立,因環境與個人生活圈因素,無法長期留下。
行政經驗需要傳承,同時也需要帶領和培養。組織文化靠的是師徒關係的經驗法則來維繫,短暫停留的台籍員工,在沒有充分教導辦理業務經驗情況之前,就準備遞補新的人員重新培訓,機關有些單位常常重複教導培訓新成員,這是機關中很遺憾的事情。
二、縣府變相成為訓練中心,為他人訓練人才的踏板。
短暫停留的台籍員工,造成機關單位為他人訓練之踏板,人才的培訓無法真正應用到機關本身。
三、排擠當地人晉升與開缺錄取之機會
台籍員工在金門服務之後使得在地的公務人員職缺減少,無形中也排擠了晉升的機會。
四、造成行政與技術類工作斷層,工作情緒低落。
縣府所屬機關在陷入人才招募與空缺遞補時,因為無法專職分派,工作無法順利推動,於是士氣受挫,使得機關員工產生無力感與厭倦感。
五、組織氣候不易建立,人力資源浪費。
組織氣候的建立需要組織員工的互相關懷提攜,願意奉獻投入,但如果人員異動頻繁,員工受到風氣的影響,變得也嚮往更換工作環境,這對團隊凝聚力而言是傷害的,見異思遷無益於公務人力資源的發展。
基於以上之原因與理由,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難題,最主要還是希望中央主管業務機關(考試院考選部與銓敘部)能體恤金門公務體系的特殊性(環境面與風俗和地方差異性),能給予金門在地考生有加分的優惠措施、保障名額或限制台籍考生應考金門,才能讓金門的人才為金門人所用,公共事務的推行才會更為有效,如此方能締造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