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後回顧臺灣民主發展的鬥士們
今年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筆者負責擔任監票員的工作,在看著許許多多前來投票的選民們,不管性別、年齡、階級,學歷甚至身體狀況等,都享有平等行使投票的權利,這是多麼寶貴而難能的民主價值啊。而回顧臺灣的歷史發展,能走向今天這般多元、成熟的民主社會,是多少前人努力與付出的成果。因此,筆者願分享以下幾位在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民主鬥士,讓大家能在感受民主自由的同時,學習感恩、飲水思源,他們分別是:蔣渭水、謝雪紅與雷震。
蔣渭水、謝雪紅,是兩位生長於不同時代、擁有不同政治理念與抱負,卻同樣有股不畏懼強權及挑戰現有制度的人物。所謂時勢造英雄,非常時代常常塑造出非常人物的性格,如同蔣渭水是生長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一個飽受異族高壓統治而無法落實民族意識與民族自決的環境裡,在受了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的激勵下,使他決然奉獻一生追尋心中的理想與抱負│那就是實現台灣民族自決及反帝反殖民地的台灣民族解放;而謝雪紅則是生長在一個經濟貧困,又相繼失去最愛親人的環境裡,她在受了洪家的百般凌辱後,毅然放棄一切並找回屬於自己的自由,從此走上革命一途。雖然他們一是選擇建立象徵民主的台灣民眾黨,一則是建立代表社會主義的台灣共產黨,但他們同樣都為當下所處的環境,藉由自身的能力建構出最完善、最符合人民福祉的方針,雖然最後他們都壯志未酬,但那堅持到底與不屈服於威權或命運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
雷震則是在我國早期宣佈戒嚴時期時提倡民主及自由主義改革的先軀人物。過去他曾為蔣中正底下的重要官員,卻甘願為了民主犧牲一切,甚至落得鋃鐺入獄,但直至病逝為止,他都從未曾有過一句怨言。更令人注意的,是他其實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外省人,這不禁讓筆者聯想到所謂的省籍情結,仍是今天常被拿來做為有心政客操弄選舉的工具,但事實是,仍有不少外省人,或者是跟我們一樣一步一腳印的走過台灣社會與經濟的變遷發展,或者是在當時對台灣政治有顯著貢獻的,雷震即是一例,他在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時,便是和一群本省人共同為台灣的民主改革努力奮鬥。
臺灣目前的政治處境,最重要的不是兩大黨間的成敗與角力戰,而是如何維繫台灣社會的穩定發展。國民黨過去的政權固然可議,但是不應當使其延伸至不相干的後輩,更不當擴張為台灣社會的歧見與對立。因此,讓我們一同放下所有的成見與對錯,學習蔣渭水、謝雪紅與雷震等前人為民主無私的奉獻精神,更重要的,是不要辜負這些前人對我們這些後輩的付出與期許。最後,讓我們一起承襲前人的使命,共同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努力,讓她能夠像沐浴在陽光下的向日葵般欣欣向榮,呈現多元、民主、開放、包容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