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上公園(金門)之建言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壽海。
點閱率:988
字型大小:

壹、前言
讓世界認識金門,帶領金門走向世界,打造「立足金門、面向台灣與海西、接軌世界」的願景,揭櫫金門成為「國際級觀光休閒慢活之幸福島嶼」。推動適宜金門總體建設發展,面對地區之社會、人文、經濟、地理、生態與環境等建設發展課題與對策,擘劃百年與永續發展大計,使金門喚回「海上公園」的美譽,是時勢所趨,相信亦是所有海內外「金門人」的共識。
貳、金門的特色
金門,位於台灣海峽的西側、九龍江出海口,緊鄰迅速發展建設中的廈門、海西經濟體,東距澎湖82海里、台灣約130海里,為一典型的島嶼環境,故既為島嶼就應具島嶼發展一切該有之特性及特色。
復國墩及浦邊,曾挖掘貝塚,證明數千年前的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在此活動。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主簿同安,金門深受影響,立書院於燕南山,島民知義理,競以氣節相尚。島上人文薈萃,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
清道光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通商,廈門闢為商埠,許多青壯人口借道廈門,遠渡重洋到異鄉奮鬥,憑藉著勤勞與機運,在南洋諸埠尋覓生機。省吃儉用的將所得寄回僑鄉,或貼補家用,或興修祖厝民宅。經商成功者,衣錦還鄉之際,創建學校,教育後進,捐助公共事務。在今日,洋樓已經成為金門重要的地方建築特色及文化資產。
國民政府退居台灣,金門與馬祖成為保衛台澎的前線。「古寧頭戰役」、「九三戰役」、「八二三炮戰」等戰役,戰地金門的形象因此深植世人的心中。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金門解除軍管,邁向新的紀元。戰地政務時期,由於嚴格管制及低度開發,意外的為金門保存了極具特色的生態資源與文化資產。
金門文化,涵蓋了三個時代空間:閩南傳統文化、僑鄉文化及戰地文化。
、未來發展建設展望
金門空間資源的優勢,在於人性化的環境品質,豐富多樣自然景觀,以及大量閩南文化保存,精彩的傳統聚落與建築。近二十幾年開放觀光,金門也逐漸出現台灣、全世界都市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帶動地方永續發展,並協助金門建立有特色的地域風貌與發展建設,身為金門子弟的我們已責無旁貸。
歷史、文化、政治等的因素,金門保存了豐富且完整的文化形貌,如:語言、文化習俗、信仰、庶民生活、聚落與建築等,實屬金門最有特色、發展潛力的基礎。隨著兩岸和平、開放的擴大,未來金廈、海西經濟圈、生活圈的成形已成必然。隨著人潮的湧入、市場的多元,商業及服務需求增加,建設發展事業也將蓬勃發展,屆時觀光休閒及建築專才的需求將更為殷切。唯有培養文化觀光休閒及建築專才,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才能有效滿足市場的需要。積極投入地方建設發展建言,發展參與式的設計方法,以維護金門良好的城鄉風貌與居住環境。
肆、結論與建議
以上的探討與分析,針對金門的特性,以及當前社會發展現況,環境、聚落變化與經濟發展建設之需要,強調未來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文化產業的維護保存及建立有特色的地域風貌與居住環境,個人建議未來金門發展建設應著重在以下幾點:
1、因應金門永續建設發展,鑑請成立「金門建設發展委員會」,成立「金門建設發展基金」,專責針對地區需求,經年持續不間斷推動、改善地方建設發展。
2、金門總體規劃設計,新定位、新發展,具國際觀、唯一性、前瞻性、創見性及綠生態建築,符合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居住環境的終極目標。
3、擘劃百年大計,縣府遷建核心區,全島基礎建設為本,集約發展的「海上公園」,在綠生態環境中創造會自然呼吸的公園城市。
4、積極推動「行政特區」,因地制宜、量身訂製,溯本根源、務實及前瞻,符合金門可執行、需要之自治法規。
5、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軍方應協力合作,強化行政實務能力;結合所有優秀、各領域及專業的島內、旅台及旅居世界金門人,相關智庫、各種專業人才整合,建立、培養及任用;導入發展參與式的設計方法,以貼近鄉親。(作者為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台中市金門同鄉會名譽理事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