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組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必要性與適當性之探討──解讀金門同鄉會南北不同調之意涵──
報載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於二月一日在台北召開『中華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發起人會議、決議積極籌組總會』,並通過總會章程草案。依章程草案,將來總會的任務除整合辦理聯繫、服務各旅台金門同鄉會與大陸及海外金門同鄉會接待訪問事宜,並將協助金門縣政府推動各項政務與金門各項公共建設建言並扮演推動公益與『監督』縣府角色。最重要的是總會也將代表旅台三、四十萬名金門鄉親,在中央政府研訂有關金門政策時,集結金門人的力量向中央政府,立法院等機關發聲,適時扮演遊說與督促或民意施壓的角色,讓金門人的聲音與意見傳達台灣社會。洋洋灑灑的大篇幅論調,充份顯出凝聚家鄉情,團結力量大的氣勢。
另外金門日報於二月四日在第二版金門要聞以『金門同鄉會南北不同調』為題,報導南部四個縣市六個同鄉會也在台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在辦年終尾牙餐敘中,六位理事長對台北市部分理事長召開中華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發起人會議並通過章程草案表達出不同看法。他們一致認為此重大議題必須經過其所屬地之金門同鄉會會員大會通過,所以他們刻意避開二月一日在台北舉行的發起人會議,同時也決定自二月一日起,暫時退出『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蔡忠盼理事長彙整南部理事長意見發表聲明,強調理事長一人不能決定是否加入總會,必須經會員大會由全體會員表決,也要有共識,將來才能避免爭議,造成內部自己不和諧的內鬨,也希望總會發起人成立總會的理念,能說服南部金門鄉親同時先將各同鄉會把自己基本會務作好,再來談總會,可能會獲得更多金門鄉親的敬佩與認同。但被某發起人評擊為破壞金門人團結的言論。
除了南部四縣市六個同鄉會對台北成立總會有不同意見外,在二月一日台北市英雄館召開的中華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發起人會議上也有部分參與的彰化、新竹及花蓮同鄉會理事長持不同反對意見。
綜觀此次未能事先溝通,整合的總會有諸多不得體的層面與失疏考量,讓其他理事長難以認同,如:
一、成立總會的基本宗旨與目的,與發起成立的動機與作用,讓人起疑竇。
二、既是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為何還參雜非地域性同鄉會性的宗親會、協會在其中。
三、旅台金門同鄉會接受金門縣政府的補助與配售酒種種利益,在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論點下,如何能大言不慚扮演『監督』縣政角色。
四、加上參加總會的各同鄉會人員五-十人,並不能完全代表該會的角色。
五、另外總會章程將各旅台同鄉會納入『團體會員』但在各同鄉會尚未取得全體會員認同前,必定會產生『不認同危機』,而產生內鬨,影響各同鄉會內部和諧。
六、在諸多未經充份溝通、整合完成時機如此不臻成熟之際,如此草率成立總會實不合其適時與適當性。
七、總會與各縣市同鄉會並無隸屬統領關係,對不配合不聽指令的各地同鄉會也無強制力,徒具『總會』虛名。
但最為關鍵點在由於自1966-2010年全台灣只成立13個旅台社團,可是從2010-2012這一年多已增加到25個,到103(2014)年全台旅台社團自嘉義同鄉會成立後已有29個,金門縣政府屢屢接獲民眾反映,如此快速成立增加,只是為了要得那些不公不義的配售酒利益,況且還發生協會宗親會員重疊在同鄉會會員中。另外從一月七日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交接報導,竟然有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是該會的理事,更是離譜得可笑。
在金門鄉親如此觀感不佳的情況下,又增加一個什麼『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更讓金門在地鄉親產生更大的反感。因此呼籲這些積極發起籌組中華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的宗親會、協會同鄉會理事長們應先且擱置,待時機成熟,水到渠成時,才能順理成章,形成正果。何況以目前定期集會的旅台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與餐敘,不僅可聯絡情誼外更可將各會意見與對金門公共議題、建言在定期聯誼會上討論,其作用就已足夠。另外在聯誼中若有涉及與鄉親事務,由各該理事長直接對該同鄉會員作溝通,意見整合,更可免去像此次籌組總會的諸多困擾及金門在地鄉親的撻伐聲。
職是之故,這個旅台同鄉會總會成立的必要性、適當性以及條件上並不能那麼強而有力作為支撐的理由,以目前此種成立動機與原因條件及時機不啻難獲得全台同鄉會理事長及其在台鄉親的支持、認同,更讓金門在地鄉親增強其反感聲浪實屬不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