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全民防災意識從「重視防災教育推動」作起
近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或是人為因素,造成天災人禍頻傳,每次的人命傷亡僅能短暫的喚起公、私部門及民眾的警惕,從食安到公安甚至到國安議題,民眾總是健忘的,民眾總喜歡觀賞具有噱頭的新聞畫面,之前因為一連串黑心油事件吵得沸沸揚揚的,可是食安的問題並不是第一次被揭露,只是過去發生,後來因為有更勁爆的新聞話題,而讓媒體、民眾轉移了焦點,讓黑心業者甚至政府部門喘了一口氣,但是問題仍舊是存在,只因焦點暫時被移轉,可是你會希望成為下一次事件的主角嗎?
103年7月31日晚上23時56分許高雄市前鎮區與苓雅區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爆案,共造成340人傷亡,其中32名罹難者中包含5名警消及2名義消,並造成22名警義消輕重傷,氣爆造成當地供電設備、通訊線路、自來水管和天然氣管線嚴重受損,並造成多戶停電、停氣、停水、停話等災情。當全國正處於一片哀戚,各部門全力搶救重建及慰問,所有報章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整起事件,卻在8月15日中午12時許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永保安康社區大樓」民宅發生的天然氣外洩爆炸事件,共造成15人傷亡,本案因為高雄氣爆事件使得大家對氣體外洩增添了敏感度,因此,該大樓住戶在爆炸前即聞到不尋常濃厚瓦斯味道,也立刻向瓦斯公司反映,而瓦斯公司卻只用「鼻子偵測簡單處理」,並回應是沼氣問題,終究引發嚴重氣爆,造成重大傷亡。原本可以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卻因為業者的輕忽而造成人命傷亡,業者再多彎腰鞠躬道歉也換不回寶貴的性命。在短短半個月內發生2起同質性高的氣爆事件,均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在在顯示業者本身對公安的輕忽以及事不關己的心態,在新北市安康案件中,看出民眾因高雄氣爆對危險氣體外洩能夠提高警覺,無奈業者的心態,導致可以避免的悲劇仍舊發生了。
近來天災人禍頻傳,造成無數家庭的悲劇,而筆者在推動防災教育的過程當中,發現有部分的民眾對災害有一種迷思,認為災害不會發生,就算發生災難也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這是一種僥倖與輕敵的態度;另外還有對災害的常態偏見,會以過去的經驗來決定面對災害的態度,例如,認為我們這裡多年來並沒發生大災害,所以假設所處的區域是安全的。以上兩種都會影響防災教育的接受度,當防災意識薄弱的時候,就有可能遭受災害嚴重的侵襲甚至重蹈覆轍。因此,筆者深深覺得民眾的防災意識是需要重視而且有待提昇的,提出幾點淺見以供防災教育者作為推動參考:
一、防災教育生活化:所有的民眾連同幼稚班的小朋友都知道走路要靠右邊,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因為交通安全從小就開始學習,爸媽牽著小baby過馬路一定會邊走邊提醒,走路要靠右邊哦,過馬路要看清楚紅綠燈,沒有車才能過……等,每天講每天聽,交通安全常識就容易深植於小朋友心中,可是,當我們問小朋友說你知道火災發生報案應該打幾號報警呢?絕對不會全部的小朋友都知道是119,更不用接續問滅火器、CPR如何操作等進階版問題。會有這樣的落差,就是因為小朋友從小就接觸交通安全常識,而家長也是從以前就這樣被教育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鮮少有家長會主動教育小朋友消防常識,因為或許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或是不知從何教起。因此,若能將消防常識落實到生活中,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啟蒙者,爸媽也可以從各種管道習得正確的常識,讓防災教育成為生活當中的一環,自然而然融入生活當中,即可從小就灌輸,讓防災教育生活化深根化。
二、防災教育立法化:94年國防部制定「全民國防教育法」、99年行政院制定「環境教育法」,讓推行及編列預算於法有據,並且能將課程納入學校及社會教育課程中,每年並辦理輔導與獎勵措施,環境教育法更訂有「拒不接受或時數不足者處以罰鍰的處罰」,如此將可強制要求各級單位必須嚴格重視該項教育。故若將防災教育法制化,將可名正言順推行,學校、機關團體就必須「不得不」的辦理各項防災教育課程的推動而且不會被其他課程所排擠,可以擴及更大的層面。
三、防災教育正確化: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發生過以後,國內即開始要求從中央到地方必須辦理防震教育宣導,而突如其來的政策,中央也辦了種子教官班,希望藉由種子的生根發芽,讓更多層級的宣教人員能有最正確的防災教育訊息提供給民眾,筆者亦參與其中並負責地區的種子教官訓練,然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參與學習訓練的各單位受派人員,還有對於曾經接受學校防震演練的學童,甚至專業的消防人員,對於地震發生的初期選擇躲避的方式,仍有部分的人選擇「生命黃金三角」,而捨棄躲在堅固的桌子底下,為了導正這項觀念,筆者也分別從消防署下載「地震黃金三角澄清新聞稿」、日本東京都-池袋防災館地震體驗參訪指導的避難方式、日本之學校防災教育的方式及美國地震防護手冊:「在室內的做法是蹲下、藏身和抓牢」等資訊,讓民眾瞭解正確的避難方式,否則當教育者提供了錯誤的訊息將比不教育還嚴重,防災教育資訊正確與否攸關能否活著離開,因此,防災教育除了要廣為宣導,推廣者其所提供的內容更要正確。
四、防災教育分級化:不同年齡層應接受不同的防災教育,例如學齡前你不能教他如何操作滅火器、室內消防栓去滅火或是跳入水中去作救溺動作,你反而應該教育他使他瞭解水火的可怕和危險,在家中不可以把玩打火機或是跑到廚房使用瓦斯爐等,遇到火災、奇怪的起火情形或是有人掉到水裡去時,應該立即告訴大人並且迅速離開該處,避免自身發生危險。而隨著年齡層及不同的認知發展階段,應編排不同等級的防災教育課程以及相對應的教學方式,讓每一個人可以從小即循序漸進的接受各種程度的防災教育。
五、防災教育時令化:防災教育的種類非常繁雜,無法在同一時間教授全部的課程,因此在學校的防災教育建議依不同的時節來編排適當的課程,例如,在寒假農曆春節前夕,可以編排有關防治一氧化碳中毒、燃放爆竹煙火安全注意事項等,而在暑假前夕則應該著重在防溺的宣導,甚至可以加入颱風等天然災害的相關資訊,不同的時節有不同教育的重點,可以讓民眾瞭解課程中所提到的即是他即將會面臨到的,如此將可以加深民眾的印象。
推動防災教育是一條辛苦而且漫長的路,綜觀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澳洲等對防災教育均極高度重視,除了藉由科技運用在災害管理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個階段上,在防災教育推動面亦已制度化,因為以人的力量很難去改變大自然的變化,除了顯示惟有藉由防災教育的推行,讓民眾瞭解災害發生的背景及特性、災前如何防範整備、災時如何應變及災後如何有效快速復原等,始可有效提升全民抗災能力,將災害所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