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銀髮族的美麗與哀愁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明團。
點閱率:5,548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老化速度逐漸加劇,2025年以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會超過20%,將成為最老國家;快速邁向高齡社會,因此樂齡學習,更顯重要。
當然,我們若越早正視「人皆會老」的事實,老後就越可能過得健康且快樂,老得優雅而自在;在社會保障越來越不可靠的時代,每個人都得思索面對,想想自己的未來。獨居,是未來的趨勢,雖保有住處、儲蓄,但仍深具風險,在未來只是一個人在陰冷的公寓裡喝茶、看電視,真有點虛微,而且健康稍有差池,很容易喪失生存意志。
至2006年止,國人平均退休年齡已降至55.2歲,根據教育部委託調查報告顯示,有約33%的退休族群並沒有退休養老計畫,可見退休族群的退休生涯議題非常值得重視,退休準備教育已成為退休族群必須面對的學習議題。
以往國人退休前,不但沒有接受足夠的退休準備教育,甚至連自身的退休規劃都付之闕如,以致當年華漸漸老去時,許多老化所可預防或減緩的問題,卻因準備不足而問題叢生。
例如,缺乏理財規劃,將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缺乏健康規劃,將導致身體逐漸惡化;缺乏參與規劃,將導致生活日漸封閉;缺乏學習規劃,將導致與社會逐漸脫節。樂齡學習與過去老人教育最大不同之一,就是將教育對象延伸至55歲以上的中高齡,亦即提供至少十年以上的退休準備期(魏惠娟2012) 。
2011年是人類歷史刻度上的重要印記,這一年,誕生於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世代,正式邁入65歲,陸續屆退,湧入第三年齡,啟動「人口老化潮」;這一年,許多國家因退休人口遽增,造成社會經濟衝擊,將逐步關閉「人口紅利」(Population dividend)機會;這一年,地球第70億寶寶出生在這充滿矛盾的世界,有逾10億以上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這一年,充斥者經濟不景氣與天災不斷,但是這些內外在因素正為逐漸攀達人口主流的嬰兒潮世代,開啟一扇嶄新視窗,面臨嚴肅思考,將一生豐富經驗聚焦在(後五十歲的選擇);綻放精彩晚年生活的優雅,如何能走出「人過中年,棋到中盤」的困惑?如何重新開機,啟動創造性的老年生活,的確,這些問題的關鍵之鑰就是要經營人生第二生涯(Second careers),有願景、有目標、有順序、有步驟的去選擇,去創造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迎接老年生命的春天(朱芬郁2012)。
高齡友善環境一直是當務之急,但社會文化因素對銀髮族認知功能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像,自1988年Byrne和Whiten提出「社會腦」的假設,學者對於「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的詮釋不僅有更廣闊的的空間,也將社會認知的概念,從青少年文化學習,社會化的探究,延伸為生命全程的概念研究;人體的心智能力、工作記憶,的確會隨年齡增加而逐年下降,日常生活中例如泡茶、和家人閒聊、逛街購物等各種記憶,我們都視為理所當然,而這些確是延緩高齡者認知功能的重要社會性活動。
高齡者的學習在心理層次的特性,尤為顯著,一般而言:自尊心強、自信心低、注意力與記憶力降低,在學習中不喜歡有太大壓力的學習活動;學習動機主要在於認知興趣及社交關係,學習內容與發展任務互為關聯。
學習內容宜注重有趣、有用、有效,才能帶動學習動機,高齡教師的角色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而非上下的關係,教師同時兼具學習者、朋友與協助者等角色。
成人學習情境,在心理層面著重互相尊重,合作互助,相互信賴,支持體諒,開啟真實,輕鬆愉快,尤其更需人性化、生活化;若配置燈光美,氣氛佳的場地,尤為相得益彰。
從歷史文獻研究,學習共同體有三種面貌呈現;第一代學習共同體以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面貌出現,將教育與學習視為基本人權,政府應提供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並且營造一個適合全民終身學習的環境。第二代學習共同體以知識經濟和創意經濟的面貌呈現,強化人力資本的素養,培育具高度創意產業能力的人才,以提昇學習共同體的社會繁榮指數。第三代學習共同體以公民社會和幸福社會的面貌呈現,將教育與社會視為營造公民社會與促進人類幸福的重要措施,政府必須考慮人民的幸福感,作為施政的核心理念,並且以建設公民社會作為維護人民幸福感的最佳保證。
我們似宜以幸福社會做為樂齡學習共同體的願景,營造一個具有創意、溫馨、良善、和諧、公益、宜居且深富學習機能的環境氛圍,以滿足銀髮族群身心靈健康,醫療照顧,社會安全,社會參與,休閒娛樂,藝術美感,教育學習等各方面的需求;開創一個優質的,適合長者及其家人朋友共同生活的環境,不斷的更新與型塑老人的意識形態與生命價值觀。
以目前而言,國人失智人口24萬人,認知障礙人口約60萬人,若加上樂齡人口總計約占總人口25%,這確是一個龐大的比例,也是國家財政的一大負擔,教育部從2008年開始,在各鄉鎮市區設置樂齡學習中心,並持續獲得熱烈迴響,受到參與者的相當肯定,而在鄰國馬來西亞,樂齡並沒有規劃年齡,換言之,人人可學,老少咸宜,已讓學習變成一種處方。
樂齡學習如果推展成功,將可延緩中高齡者的健康老化時間,縮短需要長期照顧的時間。樂齡學習的價值不僅對中高齡者本身有益,對國家資源整體的應用,也將有所助益;樂齡學習的永續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中高齡者的學習活絡,更可以提昇其生活品質,打造一個幸福快樂又有尊嚴的晚年。樂齡學習不僅需要長期深耕,更需要隨時創新深耕,才能使樂齡永續進步(魏惠娟2012)。
更令人關注的是,平均餘命持續延長,退休後將有長達二、三十年的歲月。這個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應怎麼做呢?既牽動社會發展的脈動與量能,也攸關新高齡者生活品質及生涯經營內涵,自應予重視。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慢性病並非伴隨年老而來的必然現象,生活方式對身體影響更大;整體而言,百歲人瑞較樂觀、熱情,有強烈的宗教信仰,擇善固執,富進取心且對生活很滿意。
能了解老化的深意,並正面面對老化,積極從心理、情緒、態度、行為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妥適因應。
日本人稱60歲為「還曆之年」,88歲為「米壽之年」,99歲為「白壽之年」,對銀髮族相當尊重,年長者很願意用一生所學貢獻給下一代,只要有獨特專長,也會竭盡所能,以追求「精神與靈性」生活為目標。
專家學者強調:樂齡學習的黃金十年,已調降為45歲,一般而言(一)55-64歲-強身期,從快走慢慢訓練自己心肺力,肌耐力,柔軟度,享受優閒自在快樂時光。(二)65-74歲-學習期,透過不斷學習,認識新朋友,互相激勵,發揮所長,讓人生下半場豐盛有餘,輕鬆學習,快樂度日。(三)75-84歲-安養期,習慣獨來獨往,更重要學會獨處,可選擇去安養院住,不僅有醫護,社工人員,還有不同年齡層的銀髮族,只要耳聰目明,頭腦還靈光,可寫回憶錄,或訪問老人寫出精彩故事。(四) 85-94歲-回饋期,可以繼續擔任志工,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心靈喜樂身體才會健康,持續做到不能做為止。(五)95-104歲-感恩期,百歲人瑞不稀奇,只要有心學習,心境常保年輕,所有的夢想都會實現的,這段期間,重要的人生階段是感恩、道歉、道別,讓這一生最後一個華麗轉身,圓滿退場(朱芬郁2012)。
學無止境,退休後的生活,仍應繼續以學習型的生活方式,去營造自己幸福的人生,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活得好,知識令人成長;讓我們都能在樂齡的課程中,共同透過終身教育,成功老化。
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圈,在與他人的討論中,相互學習,並以引導的方式,帶領探索學習,實際深入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經由對於知識的討論及探索,體會學習的快樂,並積極讓每一位長者都能受到重視,並塑造賓至如歸的學習氛圍。
教育部推動高齡學習體系,係以「在地學習」、「深耕發展」為主軸,運用在地化的組織及資源,提供基礎、健康、休閒、藝術教育等課程,更結合推動交通安全、用藥安全等宣教,已發展出本土化的樂齡學習模式,讓全國的長者因為學習,生活更充實;因為學習,晚年生活更精采。
樂齡學習中心的願景是希望能成為「成功老化的高齡社會」,使長者身心靈都能獲得滿足。其核心價值為:1.以高齡者為中心:依高齡者的不同特性來規劃設計,以提供其所需的學習內容和活動。2.課程以深耕、創新為主;樂齡學習中心的課程要能不斷創新並深化其內容,以吸引高齡者能持續參加學習。3.促進高齡者學習、改變、增能;藉由學習中心的課程,使學員能夠學得新知識、新技能、新觀點與價值,並進而改變自己,增強能力,將自己所學貢獻社會服務他人。
樂齡學習政策甚佳,廣受歡迎,未來政策若要深化,則必須加強課程與教學。並建立經營與課程教學模式、標竿或示範,使樂齡學習方案能源源不絕,由下而上的創新;此外有七個層面應持續加強:永續經營、課程標竿、創新學習、專業培訓、加強督導、獎勵措施、資源應用等。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艾希維爾分校於1987年成立創造性退休學習中心,該中心的標誌為鸚鵡螺,象徵不斷擴展的精神,持續學習激發自我的創造力。
加州戴維斯的高齡中心,位於北加州戴維斯城,是一具備多元目標的高齡中心,係由戴維斯公園城及社區服務部門(City of Davis Parks and Community Services Department)來經營,這個中心專為50歲以上的人士提供學習課程與相關服務。該中心的簡介寫著:A place of possibilities,這句話就說明了中心的願景,就是在開拓高齡者的新視野與新領域,是很積極正面的期許。
東京世田谷老人大學(生涯大學),位於東京西南方,學員程度好,學習意願也很高,是日本最早推動高齡教育的大學,其構想為高齡者所要的不只是福利與教育政策,最重要的是要自覺,並且思考如何在老年時仍能自力更生過日子。因此,他們的構想為要結合教育與社會參與的精神,透過學習,希望挖掘老人家未知的自我,能以自我啟發的方式來學習,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世田谷老人大學,上課以教師的講義為主,以講述及座談的方式進行,修業期限為2年。必修課程為體育,每年舉辦一次一天的社區戶外研習活動,每兩年選擇距離世田谷區150公里的史蹟,辦理一次參訪活動。
世田谷生涯大學,在學習課程設計的精神與內容方面,注重喚醒高齡者的自我意識,探索未來能自主獨立生活及參與社會的途徑,這樣的設計精神,在我國的高齡教育實施上實屬不多見。從國外的經驗看來,高齡教育的經營能夠突破創新,持續吸引高齡者前來,關鍵在於有品質的學習內涵,以及有趣的學習方式(魏惠娟2012)。
我國目前的樂齡學習,在鄉下而言,素質參差不齊,部份高齡長者甚至不識字,若能以文化素養來區分學習課程,進行分別授課,效果應會更佳。
課程中,希望也有參訪行程,如此有助擴大視野;尋幽訪勝或解說古蹟,或文化產業,異地學習,較會提高學習興致,以達到「活躍老化」,並避免過多的靜態學習,成立自由學習社團,讓有興趣的樂齡族,自組學習社團,或自行規劃學習活動,自行尋找學習資源,以進行深化學習活動。
總之,活化課程,然後透過學習、改變、增能;期待中高齡者,能從樂齡學習中,得到健康、快樂、自主尊嚴。
此外,亦可採用問卷調查或訪談方式,以了解課程設計者的目標或思維邏輯,或直接透過課程內容分析的方式,探究各類課程所蘊含的價值信念與內涵,以發展出屬於台灣高齡教育的課程目標與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及引用資料
魏惠娟編著(2012),台灣的樂齡學習,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台灣師大社會教育系及中華民國社會教育學會主編(2014),創意樂齡與社區學主編,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朱芬郁(2012),退休生涯經營,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