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呼籲推行無毒農業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金城鎮民。
點閱率:1,811
字型大小:

一、什麼是「無毒農業」?

科技的發展,造成農業運用許多化學肥料和農藥,固然農作物看起來生長壯碩,而且沒有蟲咬的痕跡,然而往往蔬果只是水分多,礦物質成分低,營養價值也就不高,加上有化學藥劑和農藥殘留,更成為健康的殺手。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要求吃得健康,於是產生了「有機農業」的概念,在種植農作時,強調以關懷自然生態的方式,從環境、空氣、水、土壤的改善做起,拒絕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讓農作在乾淨無毒的環境中成長,如此產生的蔬菜水果糧食,才是對人體有益的。

發展有機農業,以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認可的國內有機農場約三、四十家為例,依照申請時間,分為「登錄期間」、「自然農法換作期間」(農地不使用農藥三年後)與「自然農法」(再經過三年)三個等級,所有種植的蔬果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和農藥,以自然方式栽種收成。

然而這種有機農業認證制度,對原本就污染較少的地方,並不適當。因為有的農地,或者是尚未開發或休耕已久,也有早就是用自然有機方式耕種,沒有污染,卻要經過多年才獲得認證,頗不公平,畢竟無污染的農產品質是最重要的,不應該拘泥於認證時間,延遲標章認可,而錯失商機,造成農民損失。基於此種認識,花蓮縣政府從九十二年起,縣府力挺農業局推展「無毒農業」,強化生產管理及抽檢驗證,確實做到無污染、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和農藥。

由於有機農業必須使用未受污染的有機肥,及自然法防治病蟲害,相對於使用化學藥劑的無機農業,成本較高,產品價格也必然較高。因此,要使消費者購買時,確知物有所值,是真正的有機農業產品,而願意付較高的價錢購買,除了健康觀念的倡導,對有機農業產品有公信力的認證,也是必要的。

關於有機標章,農委會目前將認證權力下放給五個單位,分別是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及中華有機農業協會(COAA)等。但是嚴格來說,只有MOA、TOAF和TOPA三個團體正式通過審查作業,其餘還在輔導階段。更令消費者混淆的是,這五個認證單位,各有一個合格標章。農產品種類多少有差異,每個認證單位認證標章因而還可細分出二至三款。因此,時下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標章,共有十五個。

認證單位多、標章多,使消費者難以辨識,加上有不肖業者,出現標榜「有機」卻驗出農藥殘留的情形,使得公信力受損,讓人難以信任。這時,花蓮縣自創「無毒農業」品牌,花蓮縣政府為農友及本地生產的農特產品做保證,進行銷售網路的規劃。有縣政府做保證,並有嚴格完善的品質管理,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和青睞。另外,無毒農業更擴大範圍,包括農產品,以及漁、牧產品,全部都堅持在不使用化學藥劑的零污染環境下生產,為生產高品質產品,提供消費者安全飲食,提供了優良的示範。

二、為什麼金門應該發展無毒農業?

在全球講究健康飲食的趨勢下,有機農業成為未來的方向,我們想要「吃健康、吃得安心」,以自然方法,採取有機栽培法種植作物,是必然的路徑。然而有機農業雖然方向正確,但是台灣發展的現狀,如前所述,在先天條件、商標認證及品質管理上出現問題,因此花蓮縣政府提倡無毒農業,利用先天上受工業污染較少的的優勢,打出自己的品牌,並由縣政府出面輔導,採嚴格的品質管制與檢驗,得到消費者的信賴。

金門的農業,也到轉型的時刻,所以在九十四年金門縣政府輔導農村創業人員的小組中,有「有機蔬菜」一組,訓練從事有機蔬菜耕作的人才,這是值得讚賞的遠見與作為。然而,鑒於金門農業在條件上與花蓮縣的狀況有頗多相似之處,因此我認為,學習花蓮縣的農業模式,進行無毒農業的發展,應該更為可行,因為無毒農業在保留了有機農業的方法與價值外,能適應地方特色。就環境的乾淨來看,金門縣由於工業的不發達,相對的污染較少,與花蓮縣的狀況相似,用有機農業的認證方式曠日費時,並不適當,採無毒農業的認證方法,仍保持高品質標準,卻能較早獲得認證,方便打出自己的品牌。

而且,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各國的農產品可以進入金門市場,本地的農產唯有在高品質的保證下,才能與之競爭。固然也可以開發高經濟農作,以及轉型休閒農業增加附加價值,然而就現狀而言,金門縣百分之八十的農地生產糧食作物,其中一半以上種植小麥和高粱,以保價收購方式,供應金門酒廠原料,其餘多為甘藷和花生;蔬菜類佔園藝作物的多數,以葉菜類為主,包括包心菜、花椰菜、白菜、甘藍菜、蒜及蔥;另有根菜類之蘿蔔、馬鈴薯及芋頭,這些傳統農作已經種植多年,並且生產得很好,只是和別處一般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就不能獲得無毒農業認證,提高產品的市場價值,這時候,如果金門縣政府能倣效花蓮縣的做法,輔導與推展無毒農業,以有機栽培法耕作,就能為這些傳統作物提供商機,因為無毒農產在市場的價格是無機農產的數倍,而保證無污染、無農藥殘留,是重視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所願意接受的。

況且,使農業永續經營,維護良好的環境,更是我們當做的。無機農業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泥土中的微生物和昆蟲都被毒死,礦物質無法被分解供植物吸收,且下雨後土壤養分流失,結成硬塊,不利永續耕作。無毒農業的栽培主要是充分使用腐熟堆肥,或有相當肥份且經發酵之其他有機質資材,進行肥培管理,同時採行物理、生物及自然的非農藥綜合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為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之生產方式,這樣不但不會破壞環境,而且能培養良好的土壤,土壤內涵有豐富的微生物和有機質,充足的養分讓作物吸收,所以作物飽含有益的礦物質,對人體有好處。因此,有機栽培的農作,能夠養生,甚至治病,難怪先進國家皆趨之若鶩了。

三、發展無毒農業之具體方法。

執行無毒農業,必須引進食品衛生管理HACCP的制度及標準生產規範(SOP),以約束並管理第一線的農業生產者,因此花蓮縣農業局建立了一套無毒農業標準作業程序,並訂定相關生產管理計劃,根據花蓮縣農業局長杜麗華於︽無毒農業起跑,經營友善花蓮︾一文,其標準作業程序包括:

珣無毒農業生產標準作業設計:召集無毒、有機農業產官學專家,設計無毒農業生產標準作業,以輔導有意願之農民生產無毒農業產品。

珩生產技術與設施輔導:為推展無毒農業生產,聘請相關專家至現場輔導農民生產作業及設施,並由生產技術認證輔導資金補助其所需經費。

珜產品認證:為認證無毒農業農產品,除針對產品進行殘毒檢測外,並從生產面著手,聘請專家至現場進行認證輔導,補助農民通過無毒農業生產認證,以確保無毒農業農產品品質。

珒形象包裝與產品品牌建立:為使大眾認識並獲得花蓮縣無毒農業農產品相關資訊,需藉由專業行銷企劃及點子公司,設計、包裝無毒農業農產品,並透過本縣(花蓮縣)所生產之高品質無毒產品,建立消費者信心,逐步確立無毒產品品牌。

珛物流中心之設立與產品行銷:為銷售無毒農業農產品,設立物流中心以辦理集運、銷售工作,並配合專業行銷公司之規劃,進行產品之推銷。

珔無毒農產品區隔:藉由高品質、無毒農業產品之品牌建立、消費者認定,與市售農產品進行區隔。

從以上的程序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花蓮縣政府推行無毒農業,介入農作之生產、認證、行銷各方面既廣且深,然而也只有如此的魄力和作為,才能照顧農民,且提高農產品質,加惠於社會大眾。金門縣若要推行無毒農業,縣政府也要有遠大的眼光和執行的方法才行。雖然說結合地方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是對的,但是政府的輔導具有關鍵性的地位,因為凡是資金的補助、生產方法、產品檢驗與認證、產品行銷等,皆需要整體的規劃,大規模的進行,這不是靠少數農民自己做得起來的。

金門縣的農會、農業試驗所、動植物防疫所等相關機構,對農民的貸款、種苗培育與提供、病蟲害防治等,皆有所貢獻,對農民的照顧是不容否認的,然而,農民所得依然偏低,根據民國九十三年的資料,平均農戶每人每年所得約新台幣十二萬五千元,實在少得可憐。究其原因,農業生產缺乏整體的規劃,無法大量生產高經濟作物以降低成本,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銷售困難,都是農業蕭條的原因,改善的辦法,必須要為農民規劃長遠的方向,並輔導執行才是。現在,花蓮縣無毒農業的推行,有目標、有方法與步驟,且是經過實踐證明確實可行的,金門在環境低污染的條件與之相似,正可以學習無毒農業的推行方式,在金門縣實施,建立無毒農業的金門品牌,完善生產與銷售管道,才能真正改善農民生活,並提高農產品品質。

四、現在不做,將來就要後悔。

任何一項政策要實施,除了條件適合,掌握時機亦是重要的,有機農業或無毒農業,是世界潮流所趨。先進國家,皆倡導有機栽培,生產健康的飲食,且維護環境生態;高生活品質的人,都追求有機飲食,以增進身體健康。既然如此,金門推行無毒農業方向是正確的,及早去做,在別的地方尚未普遍時,大量生產無毒農產品,在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兩岸小三通實施的現況下,農產品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否則持續生產無機農產,面對品質相似卻價格低廉的外國農產品傾銷,勢必逐漸喪失掉所有的市場。由於農民所得偏低,耕作意願不高,金門的農地如今已經有一半以上廢耕,問題不可謂不嚴重。

金門縣好山好水的低污染環境,具有發展無毒農業的條件。無毒農產品的高品質,可以引來商機,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耕作意願,使地盡其用;可吸引無污染的食品加工業進駐,使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提高,創造相關產業就業機會,讓人才回流;金門縣政府以觀光為發展的主軸,無毒農業有無污染、自然健康的形象,結合地區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區環境,或是成立休閒農場,都能吸引觀光客前來;更重要的是,無毒農業在生產農產品外,同時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維持土壤肥沃、空氣與水質清潔,讓農業永續經營,而且飲食健康、安全,使大眾身體健康。

綜觀以上總總好處,我在此呼籲縣政府為改善農業問題,趁早實施無毒農業的輔導及推行,最好徹底改變傳統的無機農業耕作法,完全運用有機農業栽培技術,讓金門縣的農產品都是高品質的無毒農業產品,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後金門生產的農作,是優良品質的保證,如此才能全面改變現狀,重新恢復農業發展生機。經國先生在推行十大建設時,面對質詢說了:「現在不做,將來就要後悔。」事後證明每一項建設,都真的對經濟起飛發揮了作用,可見對的政策,掌握時機,及早去做,才能夠成功。我相信金門縣縣政府對農業是關心的,也了解農業已經遇到了瓶頸,促使傳統農業轉型,已經刻不容緩,如今花蓮縣政府推行無毒農業的成就,可以作為參考的對象,再聘請無毒、有機農業產官學專家,研擬具體可行的辦法,下定決心去做,金門品牌的無毒農業之建立,也就指日可待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