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議定方略須要知本

發布日期:
作者: 北方朔/金湖鎮民。
點閱率:953

─為金門建設進言之三

說起『建島方略』的議定,其最最重要的核心點,端在於建設理想『終極標的』的選定。也就是全體島民想把自己居住的島嶼,建設成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也許就是行政院長謝長廷口中的「定位」,不過,他所指的是,金門觀光發展途徑,是選擇軍事觀光區?還是博奕觀光區?但在議定金門『建島方略』的定位,則是要就『文化立縣』與『觀光立縣』兩大目標作一抉擇。

人們都知道,一個地方的建設發展,和一個家長培育子女一樣。人才的培育,必須先瞭解他的天資和性向,不能看到別人家孩子小提琴拉得好、鋼琴彈得棒,就硬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才藝班去接受填鴨式學習,硬趕鴨子上架。結果必然是,孩子學得很苦,家長財力精力浪費很多,最後仍然毫無所獲。倒不如,聽任性向好動的孩子,自然發展,還可能出現另一個「飛躍的羚羊」,或者在「職棒」、「跆拳道」等國際比賽中封后稱王。地方建設發展則必須要先看,該地區是否擁有充足的資源和具備可能達成的力量,如果,這些基本的條件均呈缺乏,則除非逢到特別的際遇,否則難求有成。

  就島嶼建設而言,規畫者必須清楚知道,這個島區擁有多少什麼資源?以及具有多大的發展潛力;更應該認識到「島嶼就是島嶼」,它不是平原或鄉野,也就不會發展成都市或商業重鎮。因為它是孤懸海中,天然環境特殊,島民特性多趨保守,不能與一般陸地同日而語。據筆者多年觀察及體認,大部分偏遠小島,都是有天候不良、地質不佳、資源不豐、交通不便等不利經濟發展的因素存在。因而,青年及壯者難以留住,長住人口難以增加,生產力及消費力難以成長,工商經濟必然難以繁榮。這是許多離島地區,所遭遇大自然環境的侷限,而衍生的惡性循環,非人力所能克服。

  只可惜,金門地方許多人士,並未真正認識到海島本身的嚴重天然缺憾,而誤以為只要戰地政務解除,各種建設就能夠蓬勃發展,特別是經濟繁榮方面。於是,有些人大喊著要設立加工區,但別人卻看不出,他要加什麼工?原料從哪裡來?工作人員從哪裡找?做好的成品又怎樣地運出去?工資成本能和大陸比嗎?又有些人大喊著要爭取華僑前來投資,但別人看不出,金門有什麼行業可投資?是開發海洋嗎?還是建工廠?更有些人豪氣干雲地,說是要建設金門成為第二個香港,他可能沒想到,香港或者新加坡,之所以能夠繁榮發展,是各有其歷史背景上的巧遇。其實金門也曾有過這種特殊的際遇,那就是兩岸炮戰,實施戰地政務的期間。如果不是大量駐軍,成立軍事防衛區,並實施戰地政務,則可能不會試種高粱成功,設立了酒廠,充裕地方了財源,及增加就業機會。倘若沒有軍民一體合作,就無法完成綠化、美化環境,及整建道路市容等,獲致民裕民利的傲人成果。

相對地,鄰縣澎湖雖然也劃為防衛區,但未實施戰地政務,儘管也是在軍民合作下,其績效就與金門截然不同。縱然是先總統蔣公親命當時副總統陳誠,會同農業復興委員會主委蔣夢麟博士,率領中美農漁專家沈宗瀚、張寶樹、孫運璿、李國鼎等鑽石般的陣容,親自到澎湖實地規劃「農漁林牧綜合開發專案」,並負責予以指導,更由中央撥發鉅款及美援經費,全力支援。但因該縣一年之中,卻有七、八個月的季風,總落雨量僅有一千公厘上下,加以連年的人口外流,也夾雜著人才的大量外流,留下來的都是老農老漁,所以形成了老人社會。於是生產力嚴重缺乏,因而推行為期長達十年,所試驗的淺海養殖牡蠣、淡水養殖斑節蝦、箱網式養殖及試種的洋香瓜等,均皆成效不佳,勞而無功。連同造林方面,雖然完全仿照金門所實施的,交由軍方負責,並以官兵認養方式,培植維護。在初獲成果時,即因一場「鹹雨」、一夜蟲害,蒼鬱的林木均受嚴重損害,而告功敗垂成。由以上金澎兩地之建設實例對照,可以知道島嶼地區,各有其不可克服之天然困境,既不能與陸地城鄉比擬,即使同是島嶼,也因本體條件,和機會際遇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規劃島嶼建設,應先弄清楚其本體的情況,以免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流入浪費或空耗。也許正因為如此,目前大多數金門島民,希望以發展觀光事業來繁榮地方的想法,若以澎湖縣之觀光建設發展過程來看,在一個水源供應不甚寬裕,及特種娛樂場所極少的離島,其發展前景也不會太樂觀。

  因而,若就選定金門『終極標的』而言,已有深厚基礎,及光榮歷史的文化教育建設,似乎比較允當。

綜括『建島方略』的特優點,在於它是掌握全體島民整體的需求,把全島資源及能力,作整體瞭解和整體考量,而議定出長遠性整體建設的發展藍圖。它是竭力避免頭痛談頭,腳痛論腳,用瞎子摸象的方式,去畫一頭象,自顧局部而不顧整體。當然,想要擬議出完善的『建島方略』,並能維繫永為地方鄉親造福,還有賴於地方有識人士一起來,站上高處,眼光放遠,胸襟放寬,放下私心私念,拿出良知良能,竭誠地貢獻智慧,毫無保留地,提供力量,堅強支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