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談「無毒農業」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金城鎮民。
點閱率:1,834
字型大小:

自從五月三十一日於金門日報言論廣場刊登︽呼籲推行無毒農業︾一文,朋友及關心此事的鄉親彼此交換意見,多是對於無毒農業的性質、推行的方法、及在金門的可行性提出質疑,並將目前縣政府正在執行的,把傳統農村配合觀光轉型為休閒農場的政策,討論本末緩急。個人以為,這些討論對於無毒農業的推行,皆十分重要,特別是鄉親們尚未形成共識,有機無毒農業是否有機會在金門推行,還是個未知數;而金門的農業發展在近期,又必然要有大幅度的轉型,朝向哪個方向,現在正是關鍵時刻。金門農業一向深受政府領導影響,這次也不例外,可是政策仍來自於民意,金門的未來,需要更多的鄉親參與構想。所以有此︽再論「無毒農業」︾,期盼引起更多的討論,並補述一些想法。

一、無毒農業的性質

無毒農業是花蓮縣近來推行的重要農業政策,其做法其實是有機農業的因地制宜。在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堅持在無污染的環境,使用有機栽培法,以及嚴格的檢驗,確實保證無農藥殘留等方面,與有機農業同樣嚴格,最大的差異在有機農業的認證,必須在申請後休耕三年,才能耕作並接受檢驗,而無毒農業則認為,原本就無污染的土地,經過科學鑑定無污染,可以不必休耕,直接進行有機栽培,並發給證照。

這樣的不同,在實施上有其必要性。有機農業的標準,對那些長期使用無機耕作的土地是正確的,因為長久以來,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土地,不僅是昆蟲和小動物死亡,微生物也死亡了,土地是死的,對植物來說,只是植株固定的介質,無法分解養分供植物吸收,因此只能不斷添加化學肥料,來促使植物成長,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要轉型為有機農業,必須休耕,重新培養與改善土壤,讓野草幫忙恢復土地的生機,微生物讓已受污染的土地排除毒素,如此自然恢復時間,至少要三年,才有轉型為有機農業的條件,也才有資格取得認證;然而,如果是在花蓮縣和金門縣,有尚未受污染的土地,這樣的標準無疑太苛,且不符實際。有三種情形應該免除休耕的要求,其一是這土地本來就尚未開發,有待開墾,裡面只有自然的樹木雜草,沒有任何人為的污染,如此的土地經過整地耕種,直接使用有機栽培技術,就該能取得認證;其二是雖然曾經耕種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廢耕超過三年以上的土地,如此雖然沒有事先登記要從事有機農業,卻事實上形同休耕三年以上,原來土地的污染已經改好,通過檢驗確實無污染,也該獲准認證;其三是早就使用有機栽培技術,只是遲遲沒有向該管單位申請認證,這種情形,經過檢測後,只要符合要求,亦不必再休耕。

以上三種情形,在金門縣應該會有,特別是廢耕的情形,由於長期以來農民所得偏低,不易維生,耕作意願低落,轉向其他行業,以及人口大量外流,土地荒廢情形十分嚴重,目前超過一半的農地是廢耕狀態。無毒農業以生產健康安全的有機農產,保障良好的品質,增加市場競爭力,提供商機,吸引農民重新投入耕作,首先應該利用的就是這大量的廢耕土地,就我所知,豈止是三年,廢耕十幾年的土地都所見多有,這些土地由政府輔導實施有機栽培,發給無毒農業認證,正是好時機。反而是目前仍從事農耕的土地,由於長期施用化學肥料,使土壤結構被破壞、土壤劣化,不當的施用農藥更造成農藥殘留、危害人體或動物,並打破整個生態系的平衡。土地受到污染,化學成分殘留,需要一段時間轉型,用有機栽培技術,至少三年以上,檢驗確實符合無毒無污染的嚴格標準,才能給與認證。為維持高品質標準,檢驗有無農藥殘留要非常嚴格,一定要零污染才行,如此才能使品質有保障,使創製的標章有公信力,大家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另外,無毒農業和一般有機農業不同之處,尚有它包括了漁業和畜牧業的產品,也就是漁業養殖時要有清潔的水、乾淨的飼料、無污染的捕獲及處理方法,從生產到銷售,堅持衛生與安全;畜牧業也是一樣,在無污染的環境下飼養,牧草都是有機培植生產,飼料和飲水都不加生長激素,生產自然健康的牲畜。該管機關以嚴謹的驗證規範檢驗,負責任的態度,保證優良的品質,期許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肯定。

二、關於無毒農業標章

我一再提及認證和標章品牌的建立,事實上這是有機農業或無毒農業推行所必要的,因為有機栽培技術排除了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方法,以成本較高的方法耕作。具體說來,可以用一九八零年美國農部提出的有機農業的三個架構來說明:(一)為維持土壤的生產力及易耕性,施用作物殘渣、家畜糞尿、綠肥、有機性廢棄物及無機礦物於土壤中,以求充分供給作物生長所需之養分並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性。(二)以輪作、間作等耕作方式來生產多樣的作物並維持地力。(三)以機耕法、生物防治法來防治雜草及病蟲害,期望農業永續經營。

這種耕作方法,既衛生安全,也有利於生態環境的維護,農業的永續經營,然而相較於無機農業耕作法,是較為複雜且費成本的,為了有利潤,銷貨價格較為昂貴,也是合理的。因此消費對象也以重視健康,要求高生活品質的族群為主,與大量生產的較廉價無機農產訴求的對象有所區隔,在一般民眾消費行為改變之前,有機栽培生產的農產品通常並不在一般菜市場販售。

有機蔬菜銷售方式分為三類,第一類以「超級市場」之有機專櫃;第二類以「宅配」方式,即每週送貨到府的服務,大多採用會員制。每個月有固定金額的費用繳給供應有機蔬菜的農友,農友依據生產種類及會員喜好配給送到會員手上。第三類僅在農場內販賣,通常兼營餐飲及住宿,此種農場多以「休閒」活動為導向,多分佈於旅遊勝地。

因為有機農產的無污染、營養價值高、品質良好,生產成本也較高,因此即使種的是普通的農作物,賣出的價格都要比傳統無機農產高個四倍左右(看農產的種類和種植成本有差異),有機農業事實上即是一種精緻農業。一些人認為有機栽培技術下生產的作物一定是又小、又有蟲蛀,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事實上,有機農業在保證不施化學肥料和農藥外,也一樣要給人沒有蟲蛀,且又大又健康的作物。

台灣的有機農業,因為管理認證的單位太多,標章又多達十五個,民眾容易混淆,給與不肖商人有機可趁,偽造標章。加上有的農民沒有政府輔助,本來以為有機農業有利可圖,所以才投入,結果技術上能力不足,或者不當使用有機肥料,遇到植株生長不佳;或者蟲害難以克服,遭到蟲蛀危害,便違禁使用化學肥料或化學農藥,如此進一步退兩步,農產檢驗結果,仍然有藥物殘留,等於是欺騙消費者,被發現了,也壞了有機農產給人的信賴感。

無毒農業可以說部分是因應有機農業推行時產生的弊端而產生。有機標章,農委會目前將認證權力下放給五個單位,分別是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及中華有機農業協會(COAA)等民間團體,而無毒農業將檢驗的任務收為縣政府負責,政府的公信力更能讓消費者信賴,而且無毒農業的推行,包括無毒農業生產標準作業設計、生產技術與設施輔導、產品認證、形象包裝與產品品牌建立、物流中心之設立與產品行銷、無毒農產品區隔,採取合理的方法與步驟,面面俱到地協助農民,這才能保證推行能夠成功。

在滕淑芬寫的︽為外銷掛保證-生產履歷制度︾中,講述台灣在實施生產履歷制度和安全農業時農會的角色,有一段說:「有些老農不下田耕作會很難過,但為了維持作物品質,我們會先幫農友栽種後,再交給他們管理,但只讓他們負責除草、灌溉,粗重而攸關安全及品質的施肥、用藥仍然由農會一肩扛起……」農會要幫助農民學習新的耕作技術,是要如此的實際示範,甚至代勞,讓農民看到整個過程,從中學習,以後再照著做,如此才有成效。無毒農業的有機栽培技術,與傳統無機農業技術相差甚大,要推行也必須投入人力輔導,可以先聘用專門技術人才,來金門培訓輔導員,在執行無毒農業政策時,全程輔助農民實施農業技術轉型,政府嚴格檢驗,合標準才發給認證,先保證了農產品質,建立品牌的信譽,才能在市場具有商機。

三、無毒農業在金門的發展策略

無毒農業是花蓮縣政府推行的農業政策,自九二年推行,已有相當成效,自然健康的農業為花蓮縣帶來新的活力,廢耕的土地重新再耕作,外流的人才返回家鄉耕作,自豪地宣稱要成為「農業大縣」,不但農產可以銷售到台北等大城市,而且擁有自然健康的農村,經營休閒農場,吸引大量的觀光客。

但是是否花蓮縣全縣都同時實施無毒農業耕作呢?並非如此,剛開始時,必然先從少數已經在摸索有機耕作的農戶開始,並對有興趣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加以訓練,才能推廣。花蓮縣無毒農業行銷物流網在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十五日一篇︽推動有機無毒農業政策︾中有言:「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徐永滿表示,無毒農業是花蓮縣政府提出的重大政策,農民很多沒有觀念,要如何建立農民觀念,首重教育,所以吉安鄉農會主動向縣政府提出舉辦此次有機無毒農民教育訓練。吉安鄉蔬菜產量居全縣之冠,目前有機栽培的農戶只有5~6戶,且都在自行摸索階段,尚有許多農友對有機栽培興趣濃厚,但對病蟲害之防治、雜草之控制均無概念,為推動這項政策,急需加強農民教育訓練,灌輸正確經營方式。」我們看到實施無毒農業,需要再教育農民,特別是觀念的宣導,及技術的訓練。先讓農民從示範農場看到收成,並有好的銷售,建立信心,自然願意投入,而且主管單位是層層負責的,吉安鄉農會配合花蓮縣無毒農業政策的推行即是例子。金門縣若是推行無毒農業,也要由縣政府倡導,建立完善配套措施,各鄉鎮也要配合,並調查與結合地方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才行。

無毒農業在金門的推行策略,應該先對無毒農業的優點做廣泛的宣傳,然後引進無毒農業採取的有機農法,輔導農民採用,建立示範農場,進而可以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和穩定農村。成立檢測農作化學殘留的單位,務使通過檢驗的產品真正是無污染,才發給認證,提供標章。這些應由政府策劃執行,另外,也要善用地方資源,運用鄉村的內生發展策略來輔助無毒農業的推行。

鄉村的內生發展策略包括三項內容:地方參與、地方資源利用,以及建構地方認同。即使是縣政府大力推行無毒農業,其性質仍是行政指導,並不具有強制力,所以地方人士的配合參與,具有其重要性。各鄉鎮公所可成立推行無毒農業的專案小組,宣導對無毒農業的正確觀念,特別重要的是教育民眾無毒農業採用的有機農法,所生產的農作物,包括蔬菜水果、五榖雜糧等,都是在自然有機的環境下生長,依著適合當季生產的種類種植,使用有機肥料,並以健康的土壤,自然分解養分供植物吸收,所以作物長得好,並飽含豐富的礦物質和有益人體的元素。一個有機農產品的營養價值,比起重量較重,卻僅是多水分的農產品,營養要高得多,所以吃有機食品可以改善體質,甚至醫治疾病。有了正確觀念後,才能動員地方資源,特別是號召成立有機無毒農業的示範農場,這些農場了解無毒農業產品的優良品質,並且有政府建立的流通銷售管道,以金門來說,除了本地銷售外,必須打開銷往台灣和廈門的外銷管道,使得種出來的作物出售有利潤,如此會吸引觀望的農民跟進,認同政府推行無毒農業的政策,給予行動上的支持,再擴大推行就容易了。

四、當前縣府政策與無毒農業

九十二年度金門農業建設計畫期末檢討暨九十三年度農建計畫籌編會議,在農試所舉行,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要求農、林、畜三所的休閒設施與週邊生態環境整合串連成一線後,全力朝農業轉型推動休閒農漁牧業發展,以帶動觀光經濟,並開發成為金門農業的一大特色。針對金門未來整體農業轉型發展,李增財強調,金門是以發展觀光為主軸,所以農業發展政策必須要改弦易轍。

與會各單位主管同時研商九十三年度農建計畫籌編事宜,以及研討通過兩項臨時建議案:

第一案:本縣農藥殘留監測管制、吉園圃標章推行、清潔蔬菜推廣等業務委由相關業務單位辦理案。

第二案:有關本縣大型農機具申請核發農業機械使用證與農機號牌案。

從以上資料來看,縣政府希望「農業轉型推動休閒農漁牧業發展,以帶動觀光經濟,並開發成為金門農業的一大特色。」這樣的目標,誠然是正確的,只是要使這政策實現,農業本身的振興,仍然是實現目標的基礎,休閒農場和觀光事業只能在農村發展成功後,才可能實現。

我呼籲金門縣推行無毒農業,實際上是藉鑑於花蓮縣實施的經驗,許多兩縣共有的弱點,藉由無毒農業的推行,可以得到部分的改善。這些弱點包括:農民所得偏低、農村人口因為失業而被迫離鄉、田地大量廢耕、農產品市場小、銷路差,以及耕地因為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濫用的結果,土地污染而鹽化、硬化,逐漸貧瘠,以及生態破壞、原生物種消失……。

如果推行無毒農業,生產健康且高品質的農作,產品就能外銷,獲取利潤改善農民生活。花蓮縣可以銷售到台北和台灣西部都市,金門縣的農產,如果品質優良的話,除了內銷之外,至少可以銷售到廈門。廈門離我們金門那麼近,而且工商業發達,實際上已經是個大都市,購買高價位的農作並不是不可能。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十一日,中央社一篇報導︽台灣水果進入廈門賣場︾:「新華社報導,有廈門民眾買了台灣來的鳳梨,雖然每公斤售為二十六元人民幣,但還是有人買。另外,小小一個台灣來的蓮霧也要十元人民幣,還是有人為了嚐鮮而花錢買。據說,廈門民眾認為台灣水果雖然貴,但是其味道與大陸水果不同。報導引述廈門新華都購物廣場總經理劉國川說,這次共展銷鳳梨、芒果、香蕉、蓮霧、番石榴、木瓜等七種台灣水果,都是在六日經由漳州港運來的。這些水果於八日在漳州新華都購物廣場和橋南水果大市場上市。劉國川指出,台灣水果的技術水準比較高,味道獨特,推出來之後很受歡迎。這次從漳州港進來的十多噸台灣水果,到目前為止已經銷售得差不多。」可見得廈門的購買能力,早就足以消費高品質的農產,只是看自己有沒有好的農作物生產而已,不能再說金門的農產品擔憂沒有市場銷售了,台灣距離廈門比金門遠得的多,運費成本較高都可以銷售水果,如果金門有好的產品,成本應該較低,銷售應該更容易,獲利也更大才對。

耕種田地有收益,農民所得增加,生活獲得改善,自然有人願意回鄉耕種,農村能恢復生機,廢耕的土地重新恢復耕作,這些在花蓮縣都有成效,若在金門縣實施無毒農業,也會有相似的效果。否則持續舊的農業政策,以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廢耕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多的事實看,情形會越來越不堪,難道我們要到處處是空屋棄土,農村子弟多因失業被迫離鄉,才打算進行大規模的農業轉型嗎?

然而休閒農場可行嗎?首先,我們沒有足夠的都市人口到休閒農場消費,通常休閒農場都設在鄉間,都市人平常在高樓大廈,假日想親近大自然,享受田園趣味,才到休閒農場採果摘菜,休憩娛樂,金門縣處處是田園,本地人對在農場休閒的興趣恐怕還不及去都市看看來得大。那麼,就是想吸引外來觀光客了,如果農村蕭條,沒有具有特殊風味的農村景觀,要拿什麼給別人看?而無毒農業採有機耕作技術,不但產品好,銷售佳,可以使農村恢復,而且有機耕作改良土壤,使農業能永續經營,維護生態,使鳥飛魚躍,自然生趣引人欣賞,有了這樣的基礎,再經營休閒農場才能成功。

所以,花蓮縣同樣想發展觀光,卻把推行無毒農業當做農業發展的主軸,至於農業對觀光的幫助,除了鼓勵與宣傳正在經營的幾個較具規模的休閒農場外,更注重農村社區的營造。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十五日一篇︽營造綠建築,花蓮將推特色農宅︾,說到:『花蓮縣政府為落實「洄瀾夢土」施政理念,下月起將委託建築業者針對花蓮農業及風景特色,設計出具花蓮特色的農宅式樣,明年起補助獎勵農民興建特色農宅,營造屬於花蓮的建築風格。縣府農業局長杜麗華表示,有鑒於健康及知性旅遊已成為廿一世紀新趨勢,在縣長謝深山指示下,今年農業政策以「無毒農業」為發展主軸,同時結合觀光旅遊,積極推廣「休閒農漁園區計畫」,讓到花蓮的遊客不僅吃得健康、安心,還能玩得知性、開心。她說,縣府雙管齊下推動「無毒農業」政策及「休閒農漁園計畫」,目前已有不錯成效……杜麗華強調,推出花蓮特色農宅方案,除了是打造田園景觀關鍵的一環,同時也可提高農民的居住環境,讓花蓮成為名副其實最健康、知性、適宜居住的家園,一併提升花蓮整體的休閒遊憩品質。』我們可以見到花蓮縣政府推行無毒農業,並且輔助提高農民的居住環境,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認為能提升整體的休閒遊憩品質。同樣的,只有在把金門的農業振興,農村建設好,使金門成為居住的樂土的時候,觀光客才願意來,看看這美麗的小島,上面有安居樂業的農民,微笑著介紹自己的家鄉。

至於「本縣農藥殘留監測管制、吉園圃標章推行、清潔蔬菜推廣等業務委由相關業務單位辦理案。」我認為吉園圃的耕作法雖然宣稱是「使用最合乎自然的耕作條件來種植農作物,減少因為農業而帶來對自然環境的傷害,適時適地適種就能合理的使用農業資材,如肥料及農藥來達到保護農作物,提高農產品品質之目的。」但是既然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對生態仍有傷害,作物多少也吸收了化學物質,留有殘留物,即使在不傷害人體的範圍內,長期食用累積下來,對人體仍不是最健康的。

近三十到四十年來,許多先進國家的人士,察覺到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濫用之可怕,紛紛提倡有機農法。化學肥料方面,他們最擔心的是氮素化肥的大量使用,所造成人畜飲用水和蔬菜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之大量累積,對飲用該水或食用該蔬果對人畜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因為飲用水中硝酸鹽含量超過45mg/l時,可使飲用該水婦人所生之嬰兒,產生藍嬰症或發生呼吸困難等問題,而亞硝酸鹽則為一般公認的致癌物質。

  目前農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已經達到了濫用之程度。一般蔬果中農藥殘留問題也引起許多有識之士非常關心。許多疾病,特別是肝病和癌症顯然與吸取過多農藥和一些化學物質有密切關係,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近年來都開始對有機農業之研究發展特別熱心的主要原因之一。既然如此,我們要提倡種植健康無污染的作物,就應該採用有機農法,而非吉園圃的耕作法,吉園圃只能保證化學殘留在人體可以承受的範圍,並不是無毒,無毒農業採用有機農法,卻是生產過程與產品皆完全無毒,這才是注重健康生活的人的第一選擇。

五、農業有機化,大家一起來

當人反省到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危害後,有機農業成為未來的趨勢,目前歐美等先進國家的有機農業佔其農業比例皆超過百分之二十,惟台灣僅佔百分之一,可以說還待努力。至於金門縣的有機農業,我曾請教過農試所農創班的張美枝小姐,她對有機農業和健康飲食素有研究,並致力於有機農場的經營,目前金門縣尚在觀念與技術引進的階段,零星的試種或許有,但是並沒有申請和通過認證,以致於並沒有示範農場足以參照。不過有心從事有機農業的人是有的,她自己就經營了一個有機的草莓園,並認為一些農戶不灑農藥、使用天然肥料,雖然是早先的耕作技術,規模也不大,產品主要是供自己使用或市場零售,也算有機耕作的一種。

只要政府推行無毒農業,就可以輔導對有機農法有興趣的農民,建立示範農場,及早推行,可以使金門農業走在時代之先,生產健康安全的農產,這不必改變作物的種類,經由改變耕作方式,有機農作使產品成為高品質,與高經濟價值的作物。

舉個例子:常景國際健康事業取得立石和博士授權配方及製作,養生蔬菜湯和發芽糙米茶,取材自日本有「山谷中的山谷」之稱的長野縣有機蔬菜,為經過日本政府農林廳嚴格檢測,評定為優良的有機園地,絕無農藥,絕對純有機。蘿蔔、蘿蔔葉、胡蘿蔔、牛蒡、香菇等原料生長於乾淨大地,吸取肥沃大地中蘊藏的礦物質,轉化成各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營養,補充現代人因飲食污染與失調帶來的不健康。這就是有機農產品的健康功效,營養成分充足,是最佳日常保健品。普通的農作物,用有機農法栽培,營養成分會更完全,對人的健康有良好的幫助。

花蓮縣壽豐鄉的志學農場,是花蓮縣無毒農業的示範戶,用有機農法,生產各種草藥和蔬菜,並開發加工產品,如目前發展的「刺五加」茶,就具有不錯的保健養生效果。金門的一條根和山藥,都有生產並製作加工品,算是本地較著名的養生農產,如果種植時採用無毒農業的有機栽培技術,相信效果會更好,也更能取得消費者的信賴。高粱的種植也是一樣,有機栽培可以使高粱更乾淨,製作金門高粱酒也讓人喝得更安心。

無毒農業雖然需要縣政府在經費、設施、技術輔助、建立銷售管道……等多方推行,但是也要地方上的農家,對有機栽培的熱心參與,才能使政策成功,所以需要社區凝聚共識,共謀推動施行的方法,努力去做。期望有機無毒的農業早日在金門成立與發展,那將會使農業得以永續發展,並為後代留下一片健康自然的好環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