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對金門農業產銷制度之建言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金城鎮民。
點閱率:1,276
字型大小:

對金門農業的發展現況越了解,越是覺得令人擔憂,自解除戰地任務,軍隊陸續撤軍以來,從十萬餘軍人到今日不到一萬駐軍,人數銳減造成市場規模萎縮,因為沒有市場,多生產農作物的結果是生產過剩,然後是價格大跌,農民被迫以不合成本的價格販賣,血本無歸,所以寧可廢耕也不願意種植。台灣的農產品以較高的品質和較低廉的價格,由本地的菜販訂購進口,由於同屬一國,並無法律依據限制數量;大陸的農產品可以用法令限制進口,然而價格低廉,不時有走私進口情形,也壓縮了金門本地農產品的市場。

這個時候,是政府規劃辦法,適時輔導農民的時刻,過去,農業主要透過政府部門的集團栽培、設施補助、種苗供應等的生產成本公有化,以及保價收購,以維持農產品供應金門本地消費的生產。如今政府試圖引進自由市場機制,減少政府財政負擔,然而在市場規模縮小的條件下,這種企圖是雪上加霜。因為顯然市場機制已經失靈,任其自然淘汰的話,金門縣的農業將會因為市場競爭失敗而蕭條,農村會因為經濟破產而衰敗。以金門縣的產業結構來看,第一級的農業和第三級的服務業居多,而第二級的工業反而少,深究所謂服務業,其實是金門開放觀光後,所產生的觀光服務業,包括旅館、旅行車、觀光商店…等,而觀光客的人數並不穩定,而且對大陸的政策變數很多,若是開放大三通,將失去中轉的利益。加工業如金門酒廠、貢糖,皆是農業加工。從這樣的產業結構看,金門不能讓農業繼續惡化下去,農業的失敗會是根基的消失,那將導致經濟的整體惡化,政府當擬定政策與作為,將農業振興起來,必須依靠積極的行政指導,改善生產與銷售環境,關鍵的工作,就是農產品產銷制度的建立,

(一)生產調整措施

一:調整種植面積

珣推動種植面積制度:縣政府依照各鄉鎮情形,規劃各地農作物種類的生產面積,以及生產數量,分配給各鄉鎮、地區農會,輔導產銷班農民登記申請及依照核配面積種植。如此可以在生產農作物之先,即避免了過度種植造成生產過剩,或者生產太少而供不應求,因為有縣政府的專業評估,使得農會的輔導能依據市場需求適當控制生產量。

珩輔導品質較差的地區休耕或轉作:部分農地產品品質較差,生產出來只是擾亂市場價格,農會應該提出建言,或許輔導休耕改善土壤肥力,也可以轉作別的適合作物,如此,我們希望能控制各地農作物生產種類,在適合的地方種植最適合的農產品,使生產出來的農作物皆是品質高的農作物。

二:建立產銷預警制度

縣政府可以召集主要產區鄉鎮農民團體召開會議,依據農作物產量、進口量、生產成本、產地價格、市價等資訊建立預警系統,因應市場狀況,協助農民採取適當因應措施,預防產銷失衡。農民過去經常因為資訊不足,見到上季市場價格好,這一季就大量種植,導致生產過多而滯銷;也有不知道市場需求已經擴大,種植太少導致不夠市場消費,平白讓進口的農作物佔得商機,有了產銷預警制度,就可以免除這些遺憾。

三:生產優質種苗與機械化作業以降低成本

面對進口農產品,金門本地農產品要有競爭力,首先是提高品質,再來是降低成本。在農作物優質種苗的推廣方面,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根據民國九十年的︽金門農業彙報︾,選育品種有金門早生球莖甘籃、中生種花椰菜、青梗蘿蔔、金門稜角絲瓜、檳榔芋等供應軍民所需新鮮蔬果,高經濟瓜類作物栽培推廣的有洋香瓜、哈密瓜、香瓜、西瓜等,其他如高粱品種的選育、保健植物如一條根、山藥、海芙蓉、爵床等,都研究出優良品種並繁殖推廣,深獲農民好評。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農業機械的使用是需要的,農試所積極引進國內外新型農機具,並辦理示範觀摩,引導農民採用,有效提高了地區農業機械化和生產效率。

(二)運銷調整措施

一:實施進口監視

對於金門縣以外進口的農產品加以監視,確實了解進口時期、進口量、農產品種類、價格等資訊,並評估對金門縣本地農產品市場的衝擊,可以採取SWOT分析法,即從優勢、弱點、機會、威脅等方面評估,正確了解競爭者的條件,想辦法在自己的具有優勢的項目上發展,以符合比較利益法則的方式生產農作物。

二:調整市場定位

過去農產品及相關的農業加工產品,以內銷供本島軍民消費為主,隨著解除戰地任務,與外地交往更頻繁,部分農產品應該要思考外銷的可能性,特別是內銷市場縮小之際,打開外銷市場成為應該發展的路線。如今金門高粱酒可以外銷台灣及大陸,即是個好例子。其他尚有具優良品質的農產品,例如金沙鎮生產蒜頭、白菜等,都有很好的品質,可惜僅止於傳統之產銷方式,未能加以推廣,如果進而予以加工製成如蒜精、蒜片、酸白菜等具更高價值之產品,加以宣傳推廣,可以為金沙農業發展注入新的農業發展契機,做得成效良好,或者亦有外銷的可能。

甚至,我們可以選擇具有外銷能力的農作物,仿效台灣的作法,建立「外銷供應區」,以保持產量和控制品質,專門供應外銷。

三:建立優良品牌形象及建立市場區隔

我們應加強品質檢驗及建立農作物的分級包裝制度。在品質檢驗方面,縣政府既然已經通過推廣吉園圃安全蔬菜的政策,應即時建立農藥及化學殘餘物的檢測機構,針對銷售的農產品進行檢測,若有殘留超過標準,對人身體有害,必須禁止販賣並處罰。

另外,分級包裝使得農產品依照性質分裝訂價,可以賣出較好的價格。依照重量、品質,分成不同等級的包裝看似複雜,其實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以外銷釋迦為例,新加坡、加拿大要的是特級小果,中國上海的消費者,喜歡果實大的鳳梨釋迦,指定的是特大規格。

有了優良農產品,要能建立品牌,才能為消費者認識,對之產生信賴,有助於穩定市場規模。可以在鄉鎮生產出地方名產,建立地方品牌形象,以與進口產品區隔市場。若是採取有機栽培法,亦可標榜無毒與高營養價值,取得有機商標認證,與採取其他耕作法的農產品區隔開來。這種市場區隔,能使特定的消費者了解自己想要的農產品要到哪裡去買,也使出售的市場較為穩定,有一定的消費群。

四:建立金門農產品的物流中心

其實有許多鄉親喜歡買金門本地生產的農產品,因為金門農作物生長在少污染的環境下,許多小規模耕作的菜農,使用天然肥料,不噴農藥,已經是接近有機耕作的產品,加上沒有從外地飄洋過海的旅程,較為新鮮,所以更能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因為大陸和台灣的農作物價格低,菜販為得到較多利潤,摒棄本地產品而選擇進口貨,因此外地農產品可以傾銷到金門,令人感嘆的是,菜販有將進口貨偽稱為金門產品的,如此非但是欺騙消費者,而且有損金門農產品的優良形象。

如果農會可以在各鄉鎮建立屬於金門農產品的物流中心,直接從金門各鄉鎮的農作物產地運來,以合理的價格收購販賣,加強促銷活動,就可以有效紓減盛產期產地庫存壓力,並與進口農產品加以區隔,重新獲得金門縣的內銷市場。而且物流中心向農民採購批發,農民可以專心種植,不必分心自己到市場做零售生意,產品品質也能提高。

五:組織產業策略聯盟

各種農產品可以依其性質,由農會輔導組織策略聯盟。農業生產者可以聯合運輸、銷售等異業,成立產業策略聯盟,計畫產銷、加工產品之開發、消費者宣導教育、行銷網之拓展、建立品牌等工作,連結分工來進行整合,擴大產業服務的層面,以降低產銷成本並提升競爭力。這可以說是以合作的方式取代單打獨鬥,在周詳的計畫下,這種聯盟能使成本降低,獲取更多的利益。舉例而言,雲南縣斗南鎮農會以契作方式,種植胡蘿蔔和馬鈴薯,結合同業,突破台灣農地破碎的限制,建立經濟規模,為農民賺取利潤,即是一個成功的事例。金門縣的農地由於本來就較為狹小,加上傳統繼承方法的緣故,土地分割破碎的情形也十分嚴重,影響大面積耕作方式的推行,可以採取聯盟方式,結合田地共同耕作,按土地比例收成,分配利潤,可以解決土地耕作面積狹小的成本問題。

(三)及早改善農業產銷制度

為因應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產生的對農業的衝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曾擬定各種對策,並印成系列手冊發行,我這篇文章的建言,主要內容即參考這些對策而提出,重要的是這些好的政策,應該真正實施才好,如果光是紙上談兵,仍舊於事無補。

在金門縣的情形,不待受到加入WTO的衝擊,早就因為撤軍導致市場規模縮小、台灣和大陸農產品進口的競爭,使得本地的農業面臨生存危機,我們應該把視界升高,看見金門縣農業產銷制度的全貌,那應該是一個整體,必須生產、運輸、宣傳、銷售等環節皆完備,才能改善農產品沒有地方銷售的困境,個別機關的良好表現,沒有相關機關的配合,有時候就是無法獲得良好的成果。例如農業試驗所推廣的稜角絲瓜,口感細緻,是絲瓜中的上品,而且推廣給農民栽種,也能生產出具有良好品質的稜角絲瓜,然而,產量大市場小的結果,使價格偏低,終究不符合經濟效益。這不是個別機關的問題,而是生產銷售沒有整體規劃造成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