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小三通對金門經濟之優勢與劣勢分析

發布日期:
作者: 冬之雪/烈嶼鄉民。
點閱率:1,907

一、前言

過去五十年以來,金門經歷過許許多多大小的戰役,曾經也是捍衛台澎金馬的最前線,但隨著時光的推移和政治型態的轉變,現在的金門是政府施行小三通的一個重要縣市,也是扁政府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一個重要標的,而由於金門過去多年來受到戰地政務和軍事管制之束縛,很多建設均以軍事設施為主要優先,相較於對於人民有關的民生問題頗為忽視,而更令金門經濟受到很大影響莫過於民國81年11月7 日戰地政務終止後,由於國軍施行「精實專案」,使得金門的經濟受到消費族群的減少而受到重大衝擊,更令金門頭痛的是大陸漁民因為兩岸局勢的減緩,更是常常在金門海域進行違法炸魚的行動,使得金門的經濟發展在當時受到一定的限制,好在政府於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及時在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並於同年四月五日公佈實施。該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的宣示:「為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健全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存文化特色,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居民福利,特製訂本條例。」其中的第十八條便規定:「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不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限制,其實施辦法,由行政院定之」。而金門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小三通,可以有很好和很不一樣的作為。因此本文就擬針對小三通過後對金門經濟優勢與劣勢作一個初步的分析。

二、金門地區之優勢分析

(一)絕佳之地理位置過去國共內戰之因素,使得金門成為兩岸分治兩岸對峙的最前線,當過去海峽兩岸從戰爭走向和平談判,金門自然就成為兩岸經貿發展和和平實驗的最好位置。金門隸屬於福建省,位於中國大陸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九龍江出口之廈門灣內,與對岸的廈門僅有數哩之遙,一直是福建省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尤其廈門為大陸沿海南北航運的重要位置。金門若能因兩岸「小三通」後能成為台灣與大陸沿海港市和內陸的中繼站,未來在經貿上必然會有很好的發展。

(二)離島免稅區域的特殊優惠根據現行的「離島建設條例」,已賦予金門例如營業稅、車輛牌照稅等很多免稅的優惠。事實上,由於金門大型工商企業有發展的限制,每年政府的稅收多賴金酒公司,若中央能配合兩岸「小三通」願意開放為免稅特區,不僅對政府的稅收有益,也必然對金門整體經濟發展的提昇,會有一定程度的效益。

(三)緊鄰正在開發中的大陸市場過去中國施行的是共產主義的計劃經濟,現在他們轉向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自由經濟市場,是一個正在開發的地方。而台灣由於台商近幾年快速外移到大陸,對台灣經濟形成相當嚴重的威脅,甚至有可能造成部分產業的空洞化。另外,外移大陸的台商,其成品或中間產品如需回流台灣,都可經由金門來中轉。因此對金門地區而言,兩岸「小三通」中轉功能必須要更為開放,才有可能帶給金門無限的商機。

(四)交通建設的逐步開展金門擁有不錯的機場和良好的導航系統,同時金門也擁有完善的碼頭,以現在和未來的條件絕對有能力應付未來的運量需求,只要中央政府願意完全開放,必能帶動金門經濟邁入另一個新的發展局面。

(五)值得探訪的戰地風光金門的地質是屬於特殊花崗岩的地形結構,在過去海峽兩岸處於緊張的時候,基於作戰任務需要所構建的各式坑道、防禦工事、戰備據點到今天仍處處可見。諸如翟山坑道、小金門坑道、小金門勝利門等等,不勝枚舉。這些都是金門景點的特色,較之一般台灣的旅遊景點是無法與其相比美的,未來好好開發仍深具觀光發展潛力。

三、金門地區之劣勢分析

(一)金門地區基礎經濟建設仍有限制過去金門的各項經濟基礎建設長期受到戰地政務的限制,很多層面遠落後於台灣。加以解除戰地政務金門正式回歸地方自治之後,各項費用支出增加,對公共工程建設經費多少產生排擠效應。同時金烈大橋,中央政府考量所投入的建設成本太高,而產生的效益又待評估,難免會有所保留。多少都會有限制。

(二)金門地區人口仍有成長空間金門全縣人口設籍有六萬八千多人,但相較之台灣一般鄉鎮,人口還是很少。又因地形為丘陵多山地形,欠缺平坦幅地,發展上難免受制於人口和土地不足等等不利的因素。

(三)中央與地方在政策上各唱各的調金門各項重大政策均由中央政府統籌主導,很難配合地方真正的需求來因地制宜。特別是「小三通」目前係由陸委會具有實質的權力、金門縣政府則是進行執行的工作,經多年的試行之後,地方政府雖提出各項建議改進的意見,但中央主管機關仍囿於意識型態的因素而採取相當保守策略,造成中央政策與地方政府所期待之間,仍存有大而明顯的落差。

(四)小三通政策過於保守限制太多金門「小三通」政策保守的作法,包括須具備設籍的條件,人、貨限制中轉台灣和大陸兩地,變成區域性質和地方性質,對於人和貨物的運行產生阻礙,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四、結論

金門正處於非常關鍵時刻,很多事務不是地方政府不做,是中央政府政策上太過保守,中央與地方政府如同手心和手背,是同屬一個實體,希望日後中央與地方政府能夠為大局拋棄前嫌,共同彼此締造雙贏的局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