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經濟發展的政策探討

發布日期:
作者: 學海無涯。
點閱率:1,516
字型大小:

金門的經濟一直以來都是靠觀光和軍方消費在支撐,觀光立縣是當今執政者的施政訴求,而軍方消費則是以往金門基本內需市場的一環,由於軍方大量撤軍造成消費大量減少,由於金門的商業環境變差,更導致人口加速外流,所以,內需市場的急速萎縮,衝擊許多的店家與傳統產業,形成市場的惡性循環,留不住人才與資源,所以,將金門的『僑鄉』定位搬出來,似乎大家心理面會比較舒服些,反正,從以前一直都是這樣子,或許這也是一種合理的觀點,畢竟它延續了以往的歷史,也確實有許多先天的環境限制,但是經濟環境比以前差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成『退步』那真的是太沉重,不過很多地方至少是不求進步,也沒有成長的,這就像在學校考試一樣,不論是成績好壞,低空飛過還是可以及格畢業一樣,最近大家看到金門學子的基測成績,也好像是金門的產業發展一樣,在在突顯出很多握有資源的人在做事心態的退步與落後,教育失敗說學生不乖,經濟發展不利說地方小、人才不夠、資源更少,推託責任時理由很多,堂而皇之,但就我所知,其實目前金門的教育資源和品質應該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既有資源應該還未充分利用,而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也一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空間就還有進步和改善的機會,不應一味的沉浸在過去的失敗痛苦中,當我們發現問題就要去解決問題是基本的做事心態,養成良好的態度才能不斷的改善做事的品質。

本文重點不在於探討教育問題,這個機會應該讓給其他對金門教育發展政策有深入研究的人去發表意見,筆者就不在此越俎代庖了。本文只是想拋磚引玉,針對金門的產業政策提出個人的看法讓讀者參考,讓大家做更廣泛的思考,在未形成政策之前,廣納建言多元思考絕對是正面且良性的。我也不怕個人的看法過於主觀,因為很多的客觀看法正是用很多人的主觀意見歸納所得出來的結論,主觀與客觀正是一體的兩面,互為表裡,筆者個人的主觀意見很可能是各位讀者或官方學者將來進行客觀思考的部分參考依據,您說不是嗎?

現階段應採計劃型經濟

何以提到計劃型經濟的觀念,隨著台灣與中國先後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對兩岸的影響層面將擴及政治、經濟及各產業。譬如縣內很多種植高粱的農家靠的是農試所的統一收購給金酒做生產事業之用,如果以縣內種植高粱的產能成本而言,要去和其他大規模栽種農作的國家比生產規模和成本,絕對比不過,然而WTO的開放指日可待,如果不能保護這些農民的生計,透過金酒公司做一些採購配額的控管,或者預期這些農民完全的生產力完全無法符合金酒的成本效益,那就必須要輔導轉業或種植其他的農作物,譬如,之前金門日報有談到的無毒農業、精緻農業等發展方向,才能在WTO開放之前思考如何留給縣內農業一線生機,也就是面對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競爭之下,如何保護島內民眾的民生事業非常的重要,其實這部分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金酒事業的行銷能力恐不足以因應將來的市場變局,影響所及的是縣內基礎建設發產的財源問題,必需從長計議。

目前島內民間經濟力量是相對薄弱的,若想一下子以民間力量參與自由經濟市場來發展經濟,勢必阻礙重重,策略性扶植並保護重點產業是必要的做法,暫且排除掉金酒這個公營事業不看,目前縣府將民間經濟發展的重心明顯擺在觀光產業,因為現有的資源較多,各種既有的觀光資源要進一步開發來做加值利用的空間也還很大,這樣的產業政策有其脈絡與淵源,筆者也能了解地方政府的施政心態與難處,後續的章節也會針對觀光產業的利弊得失和相關政策提出個人的看法,此處不再贅述。

計劃型經濟很重要的一塊是土地開發的問題,金門很多私人土地的徵收不易,無法像大陸的計劃經濟一樣進行大規模的土地重劃開發,而且我們又不像大陸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用強制的方法徵收私人土地,然後再進行整體的規劃開發,加上很多公有土地受限於國家公園的影響,有些是屬於國有財產局的土地,有些地主遠在他鄉,在土地取得不易和環保生態考量下要進行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計劃比較困難,所以,縣府能做的多是小型局部的土地重劃工作,做不到大規模開發可以考慮採用小而美的精緻化方式,不過還是要注意到開發建設的格局,最好能達到產業的群聚效應。

既然島內不易從事大規模的土地開發,不妨將之視為自身的優點,尋找既有或自己開創一些獨特性的產業規劃開發方式,你如何能和現在大陸地區的漳州和蘇州一樣,整片土地重新大規模規劃開發,大量的吸引財團進駐開發,搞得工廠林立,這部分是絕對無法和對岸相比擬的,既然島內的生態環境和各種行政技術面無法克服種種的難題,那就要和其他都市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小而美精緻且富有創意的高附加價值產業來作為縣內經濟發展的主軸,勞力密集的行業,肯定比不過別人,在政策上或許可以考慮知識密集的創意型產業,才能突破自然環境與歷史傳統的先天限制,當然目前島內勞動結構的體質還很差,事實上很多金門子弟的才華頗高且潛力極佳,也不是不想回鄉發展,或許有些商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經驗不太夠,但不至於找不到人才參與經營,只有資源整合的技術性問題需要去克服而已,不過筆者也不諱言,縣府政務官目前最弱的部分也是資源整合的能力。

人口結構與勞動政策出現問題

人口結構與勞動政策是計劃經濟裡面最重要的一環,現階段金門老年人口的逐漸凋零,青壯年人口外流,造成勞動結構的嚴重失衡,而流動性人口如果沒有觀光客不斷進來,數字恐怕會更難看,沒有良好的產業政策就沒有足夠的優秀人才留駐,未來將沒有充足的人才可以參與建設金門,金門文化需要更多優秀的知識青年來傳承發揚,才足以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而另一方面,相對應的內需市場也會因為人口的減少,經濟面更是雪上加霜,客觀因素是來自於軍方大量撤軍,所造成既有內需市場的萎縮蕭條,但更重要的是那操之在我的部分要好好掌握,而影響將來縣政永續經營的絕對是官方抱持的觀念與態度。

火車頭效應

『大地方賺大錢,小地方賺小錢』是聽來非常合理的觀念,筆者也能體會這種感受與觀點,但是事實上經濟發展的策略思考是這樣在做思考的嗎?

如果沒有一些優秀不斷追求進步的產業,一個地方的人才與資源是很難凝聚的,所以,因為執行困難就不去用心發展經濟,沒有像樣的產業政策,最後造成的是人才與當地資源不斷流失,當要建設金門時才苦於找不到人才,連很多基礎工程品質都做不好,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官員認為金門的水準就是這樣子,所以,將工程品質不良視為理所當然,而施政成果績效不佳也不去檢討,久之就會造成民怨積累,工程想要順利結案當然就得靠些不當的關係和手段,這是因為基本觀念不對,造成的做事態度變差,相關人員沒有意願再去充實專業知識與相關技能,又如何能提昇做事效率與施政品質呢?成長進步是一種方向,既要追求進步,就不能有放任退步而導致鬆懈的餘地,隨時要戒慎恐懼,而各種資源是需要長期不斷的累積凝聚,而不是散漫的放任它逐漸流失的,由於基本的觀念與態度錯誤,政府施政越來越散漫,民間越來越沒有信心,最後就會營造出地方上的低迷氛圍,形成自卑和自我放棄的心態,不但影響各種政策的推動與發展,更讓地方上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所以,因為地方小就不積極追求進步與成長,絕對是錯誤的施政觀念與態度。為政者要懂得『火車頭效應』,由優秀的人才與優質的產業來產生經濟發展的推升動力,才能有效凝聚資源,留住人才,因為種種施政困難就沒有願景和前瞻性,這在經濟發展政策上是絕對錯誤的心態,其影響的不單是經濟層面,整個社會的基本做事態度都會受到影響,而慢慢的讓社會和政府機能走向退化的道路,難道這就是民選政務官希望的結果嗎?我想維持現狀應該是最差的經濟發展策略,因為其他地方都在追求進步,你維持現狀就是相對性的落後,資源更將流向有前景的地方,而最後帶來的將會是地方上實質的落後,進而導致地區產業空洞化與邊緣化的結果。

政府是否該圖利財團?

一個地方要發展如果沒有資金挹注,大概是很難有成長性的,而光靠政府財政挹注支撐地方經濟發展更是杯水車薪,政府能負責的是政策上的輔導與推廣,但是地區上的民間經濟薄弱,需要採用計劃型經濟發展策略,漫無目標的由民間自己來做也不可行,所以,適度有效引進財團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通常是許多政府視為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很多人可能會問是否會有圖利財團的可能,個人認為圖利財團是必須的,因為政府圖利的目的是要讓財團有利可圖,財團才會來,更重要的是最終要讓人民有利可圖,你這個地方如果無利可圖,那別人又何必大老遠的來此投資發展事業呢?筆者比較不喜歡去探討苛責政府貪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古往今來能不貪污的政府太少了,人性如此多說無益,三令五申亦是枉然,但是如果你敢拿政府和人民的血汗錢,就請你做出績效來,否則你沒資格領這些額外的『績效獎金』,多拿不該拿的錢又做不好,人民不吭聲不代表沒意見,而政策錯誤與施政無能也往往比貪污更為可怕,如果讓政府這台機器終日空轉,浪費的錢可能更多,所以,在合理的圖利財團之餘,也要圖利百姓以嘉惠萬民,才能掩眾人之口,當然這樣說,不是說貪污的問題不嚴重,有些貪污的影響也很深遠,因為人心趨邪終難教化,只是為何歷來官商勾結會這麼頻繁緊密,我想很多生意人喜歡把某些特殊關係當作自己和企業價值的一部份,簡言之就是公關能力,然而有智慧的施政者著眼於促進人民的福祉,故知其性以借力使力,善拿捏而知進退,需有一定的分寸,但無德無能者敗亂綱紀,禍害萬民,遺臭萬年,利弊得失繫乎一念,雖言大是大非的為政者無一定的是非標準,但規矩就在於方寸之間,公道自在人心,只便往內心求即是。以上只是一種基於現實環境和利益掛勾問題的感想抒發,我想具有良知良能的人們,依然會衷心企盼擁有一個廉能、有效率且施政品質有保障的公部門來為人民服務,並積極為人民創造福祉。

觀光業與景氣連動性過高

觀光是與景氣連動非常高的產業,常會受到景氣低迷通貨緊縮的干擾,金門旅遊業的體質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傷,觀光立縣的政策最怕的是碰到長期低迷的景氣循環時期,對許多體質較差的旅遊業者往往造成虧損倒閉,景氣起伏常常有,對各行各業多多少少都會有影響,但觀光業是非民生必需的消費性產業,受到景氣的連動影響尤鉅,發展觀光產業必須要有承受景氣循環的耐受力。而像SARS期間除了是景氣谷底,也因為特殊的重大傳染病,導致很多旅遊業者都遭受重大的打擊,體質好肯堅持到底的終會通過景氣谷底與特殊事件的嚴厲考驗,體質差者可能關門大吉,但是,大陸地區的傳染病何其多,防疫工作如果有任何漏洞,類似事件也可能捲土重來,大環境的景氣循環也總是起落不定,不知什麼時候會再度對地方上的觀光業造成傷害。

不過金門觀光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範疇的開展度還不太夠,如果能從行銷面去擴大經濟規模,提昇觀光旅遊的商品內涵與服務品質來著眼,相信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也是比較積極正向的思考,加大經濟規模與業者體質的提昇,或可沖淡景氣面對觀光業負面影響的程度。

戰地特色是觀光業的強勢品牌

純就行銷的考量上,有些時候金門人其實不必急著把軍裝脫下變成賞鳥裝,創造出很大的形象落差,在許多遊客的眼中金門曾經是兩岸戰爭中屹立不搖的海上巨人,但因為對戰爭的恐懼和戰地悲情,或基於政治面的考量,更有著為了提昇心目中期待的文化水準,讓許多推動金門文化觀光的人,會急著想把戰地色彩的觀光成分降低,突顯其他較為軟性的部分,但我覺得『戰鬥金門』比『文化金門』更有號召力,就像我看到有報導訪問到台灣來的訪客說:『他本來以為金門應該到處是阿兵哥,但是到金門以後感覺這裡就像是台灣的鄉下』,這就是顧客對該品牌產生所謂的文化斷層現象,個人也很認同具有深度的閩南文化和自然生態等主題,不過這僅止於個人情感上的自我認同,自我認同不等於是市場上的認同度,兩者應分開來看,觀光主軸上可以用『戰鬥金門』為標題來行銷,文化教育的施政持續以『文化金門』為口號也無妨,完全切割開來,對外喊『文化金門』和台南市與台中市的訴求有什麼差別?能具有市場滲透力的應是戰地文化,其實戰地文化也是金門文化的一部份,也有很多人物、故事和題材可以發揮,在戰地陰影下的金門人在物力維艱的時代,軍民同心一面捍衛金門,一面建設金門,這種堅苦卓絕的奮鬥意志力,應該將它發揚光大,讓世人知道金門曾是海上的巨人,創造了不可能的軍事奇蹟,也通過造林植樹來重建了金門的生態環境,故所謂的戰鬥金門非僅是軍事上保鄉衛土的戰鬥精神,更可貴的是在那兩岸對峙的歲月中,軍民建設了海上公園,這是光榮的歷史,也是值得後代子孫學習發揚的堅毅精神,更值得後代文學的盛讚。

接下來還是拉回現實的角度來看其他觀光主題,如果以生態景觀來看,金門只是這個地球上很小的一個島嶼,其獨特性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明顯,不過我認為金門生態和戰地歷史的生態保育工作是有關連的,而自然生態主題應會有特定族群的市場需求,也值得對這方面有心有經驗的人士去積極開發。若以閩南文化來講,一般真正看得懂門道的不多,閩南文化在對岸大陸地區何其多?其據點規模又更大得多,歷史更悠久,只有戰地特殊歷史定位的光環能讓金門多增添一分神秘感與獨特性,這在觀光市場的區隔上是有競爭優勢的,足以建立強勢的行銷品牌,應多加強突顯,一廂情願的褪去戰地風情,淡化戰地色彩,只會讓模糊了市場的焦點與觀光客的印象,反而會讓許多旅客無法認同這種文化形象上的斷層與落差,可能海上巨人的形象一下子不見了,其他的部分和許多外地的觀光市場是重疊的,這裡變成了普通的鄉下地方,根本很難打出強勢品牌而產生聚焦效果,放著現成好用的戰地風光和特色不好好發揮運用,就行銷角度而言,那真的是暴殄天物了。自然生態景觀和閩南文化仍可以成為金門觀光的一部份,只是這兩方面不太容易成為具有規模經濟的強勢品牌,而戰地的歷史與文化也是金門文化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我們應以身為海上的巨人為榮,而盡量拋棄悲情的歷史情結,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種觀光客的觀點過於膚淺,筆者認為觀光是服務業,應該以客為尊,況且出來旅遊心情放輕鬆,有很多事本來就有點感觀上的直覺行為,就像到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一樣,這也是某種形式的感觀,對於遊客的文化素養有時也無需過度強求,做好消費族群的市場切割即可順其自然的發展。

另外,在很多聚落的建設和自然景觀上的人為開發要適度,有些可以讓它持續呈現完整原貌以保留原始的美感,只需加強建築與相關文物的維護工作即可,聚落的特色在於建築與人文生態的軟硬體兼具,試問自然村不自然,怎麼能吸引愛好傳統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優質觀光族群駐足流連尋幽訪勝呢?

目前來金門觀光的年輕人比例較少,筆者在金城這邊看到的多是年紀稍長的遊客居多,這雖然代表著客戶群受到一些限制,但卻也透露出其他的商機,我想做這些『熟年旅遊』的觀光也不錯,可以從旅遊品質去提昇對『熟年』遊客的服務,行程上往『舒適、貼心、安全』的全方位照護方向去建立旅遊品質的口碑,讓來金門旅遊的老人家感到金門旅遊的溫暖貼心,有些遊客不是不願意掏錢出來,只是服務品質低,尤其老人家要出門好好享受一下人生暮年的歡樂,要讓人家從旅行社的貼心導遊和旅館的住房品質去值回票價,產生賓至如歸的感受,從旅遊行程中的點點滴滴去贏得顧客對於金門旅遊服務的舒適與質感,業者或政府可以去看看其他推動優質旅遊的國家,如何做好本身的服務品質去迎接所謂的『熟年商機』。

公共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品質

金門的公共建設品質一直以來都為大家所詬病,尤其是環島北路的問題,網路上常常有人陳情,媒體上也常提出來公評,像這種問題最好是讓固定的養護單位來做道路的維護工作,因為管線施工單位和縣府權責單位的本位主義心態才是問題的重點,這需要統一的事權單位來建立資訊交換與作業流程的平台和機制,其實管線和道路工程並非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來管理,只是國內公家機關的本位主義心態,不能彼此交換和共享資訊,加上各單位採用的管理系統與測量技術不同,各單位的圖面有時候可能會有很大的誤差而無法套疊相容,本地客制化的管理流程可能又要修改相關的軟體系統或標準作業流程,讓許多公家機關裹足不前,當然這些都是技術性問題,有心要做還是可以改善,最重要的還是行政作業往返時的溝通協調問題,一直是很多公家機關做不好的地方,也導致浪費了很多的作業成本,初期只有做好跨組織的橫向聯繫和資源整合,找各單位的承辦單位來討論建立作業平台與溝通機制的解決方案和配套性做法,還要加強教育相關承辦人員的在職訓練和業績考核,才有可能突破既有的作業習慣和本位主義心態。

關於規劃設計的部分,主要是有的公務人員缺乏工程的實務經驗和專業知識,光有規劃書和設計圖根本無法去憑空想像來預期實際上可能會碰到的問題,所以,有的做不到就被廠商唬弄過去,只要該廠商能讓承辦人員順利交差就草草了事,其實很多問題知道了不敢講,有的是怕擔責任,或是該廠商的背景關係好,不敢得罪,更有可能是不肖承辦或其主管收了廠商的回扣,拿人手軟而已。

譬如文化建設的部分是現任縣府團隊極力推動的,有心開發一個演藝廳總要做得有點格局,眼光要放遠,要讓人從外觀就能引起藝術美感的共鳴,以文化為主題的建設也要有很多的軟體來提昇其豐富性與完整性,還需要有組織的整理使其系統化,以增強它的附加價值和可維護性。試想在偏遠鄉間設一個孤門獨市的重點文化建設,如果硬體建設沒有特色,軟體內容也不夠充足,誰會肯大老遠的跑去參加那邊的文藝活動呢?豈不白白糟蹋了好不容易從中央政府爭取到的補助和預算。

基礎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金門因為沒有具體的方向和政策支持,導致很多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不足,沒有足夠的水電供應,不用說是要發展工業,就算是供應商業區也可能不敷使用,沒有大型的港口,又如何從外地進口大量的原料或產品,交通路網不夠發達,基礎的物流業根本無法運作順暢,以目前縣內的道路等級要讓經常讓大貨車或聯結車載運通行,相信光是路寬就會造成很大的困擾,當然這牽涉到道路土地徵收的問題,也不是想做就能馬上做的,徵收補助和道路建設的預算可能很高,做得不好更會導致交通事故直線上升影響生活品質,所以,在縣內基礎建設不足情況下要促進物流等基礎事業的蓬勃發展將窒礙難行,一種可能的方案是捨棄技術與勞力密集的生產事業,朝著知識密集的高附加價值產業來尋求出路,才能突破自然環境的先天限制,否則筆者也很擔憂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態浩劫,這可能包含了自然環境的生態,也可能是人文相關的既有文物遺跡之破壞。

另一個影響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金融環境的問題,我想金門的金融機構的數量和金融活動的品質仍然有待提昇,想要促進商業發展沒有良好的金融環境是絕對不可行的,大家看看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環境,我真的認為金門還沒準備好要提昇商業水準,但是有心發展經濟的未來執政者應該要開始注意了,我深信時局是會轉變的,良好的發展契機可能即將到來,在我們探討經濟蕭條而過度悲觀的同時,應該要知道可能幾年後兩岸關係就可能會有所改變,以台灣的環境和競爭實力的衰退,確實也不能不變,但兩岸關係應該會往著良性發展的角度來走,但如果一味的著眼於目前現實環境的無力感,將因為沒有做好準備而再度讓發展良機錯失,希望有心角逐執政的參政者要細心體會思量。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