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漫談金門農業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國勝。
點閱率:1,395
字型大小:

民國四、五十年代金門地區處於戰備的戒嚴時期,全島封閉,人口外流台灣極少,除了青年學子赴台就讀外,再者就是從軍保衛家園。而在金門生活的百姓,除了從事小型商業、兼工及公教員工外,幾乎家家戶戶皆以務農為主要生活收入。全縣務農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80%,可耕地約6,000公頃,每年耕種面積約3,000公頃,每戶平均耕種面積約100公畝,投入勞動人力數約3-4人。種植作物以雜糧為主,包括高粱、大小麥、花生、地瓜及蔬菜等,除保價作物外,因市場狹小之故,小部份供應市場之需,其餘則為自食及供應家禽、家畜餵食。農業所得偏低,全家終年勞累辛苦,所得僅圖溫飽而已。

所以在六十年代金門人口遷徙政策較為放寬時,居民明顯紛紛遷台另謀他就,離農他就形成風潮,農村勞力因此大量流失,形成務農人口下降及老化現象,地區耕地開始逐漸拋荒,雜草叢生蔓延,以往整潔的莊稼田園美景不再。至八十年代初期耕種面積已下滑到1,000公頃左右。雖經政府不斷提高保價收購價格,由最初每公斤23元到目前高粱38元、小麥41.75元,但仍然喚不回農民務農的興趣及意願。

究其原因,地區農業發展受限於天然條件及農業環境因素影響至巨。天然條件有土地貧瘠、降雨量短少水源缺乏,以致產量不豐。農業環境因素為種植經營面積規模狹小、農村勞力缺乏及老化、務農過於勞累辛苦、農業市場需求小、農業所得偏低等。如何使地區農業蓬勃發展,提昇農民務農之興趣及意願,則其主客觀條件及因素皆應全面考量改善。

民國69年在政府大力提倡及補助下、成立了民間農機代耕中心10處,投資曳引機、中耕機、播種機、病蟲害防治機械、灌溉機械、收穫機及乾燥機等,以從事代耕業為主要收入來源。民國84年是金門農業生態轉變的一個重要時期,因為時值解除戰地政務,開放金門觀光,在務農所得偏低及工作辛勞下,離農人口暴增,耕地任其荒蕪,拋荒面積年年增多,農機代耕業者在代耕工作機會減少之下,為求增加收入及充分有效運用所投資的農機,只有擴大自己的耕種面積,開墾他人不種的拋荒耕地,以圖生存,慢慢的形成了二、三十戶經營面積在30公頃以上的大農戶,因此,也延生出許多農業問題,這是時勢造成,政府不能一味的責怪農民,更應檢討本身的農業政策是否合乎時宜,合乎農民需求,應以政策誘導農民是為上策。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使用農業機械以代替傳統農具,應用機械動力以代替人、畜力,是社會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後必然的趨勢與現象。在工商及服務業經濟尚未發展前,因市場人力需求空間小,勞力大部份都留在農村一級產業上,此時農村勞力充沛,農業機械毫無發展空間。待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後,因市場人力需求量增加,所得又較農業收入高出許多,工作輕鬆,故而吸收農村大量勞力,形成農村勞力缺乏及老化現象。此時使用農業機械,以代替農業生產過程中各項工作已是必然的趨勢。使用農業機械不僅可解決農村勞力缺乏及老化之問題,尚可擴大耕種經營面積,增加農民收入,減少工作辛勞,提高農村青年務農興趣及意願。

小農經營無法圖得一家溫飽,縱使在地區高價保價收購之下。僅舉例分析如下。假設純以人力一人配合畜力從事農業生產工作,其工作能力約在一公頃左右,工作範圍包括整地、施基肥、播種、中耕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灌溉、收穫、搬運、乾燥處理及出售等,工作期間須配合農時而作,從早到晚,日曬雨淋倍極辛勞。一年所得如以種植高粱計,地區平均公頃產量約為3,000公斤,每公斤保價38元,每年種植二期,則其總產值為228,000元,扣除生產成本每公頃計有:珣化學肥料1號10包×297元/包×二期作=5,940元

珩特1號有機肥10包×435元/包×二期作=8,700元

珜種仔10包×1.5公斤×135元/公斤×二期作=4,050元

珒農藥拉草除草劑3罐×165元/包×二期作=990元、萬靈2包×140元× 二期作=560元、抗蟲得10包×175元×二期作=3,500元

珛中耕施肥化學肥料1號10包×297元/包×二期作=5,940元

珔工資及生產資材耗損不計生產成本合計為29,680元。

總產值228,000元減去生產成本29,680元,則其純獲利為198,320元。每月所得為16,527元,這還要感謝老天爺保祐風調雨順,才能如此豐收,如稍有天災、雨水失調則情況可想而知。在如此微薄收入,又工作繁雜勞累之狀況下,難怪乎農村青年紛紛離農他就,耕地任其荒蕪。

如以一人之力配合農業機械來從事各項農業生產工作,其工作能力約在10公頃左右,一年所得亦以種植高粱計,取其平均公頃產量約為2,500公斤(因栽培面積大,故經營較為粗放,產量較一般略低),每公斤保價38元,每年種植二期,則其總產值為1,900,000元,扣除生產成本每公頃計有:珣化學肥料1號10公頃×10包×297元/包×二期作=59,400元

珩特1號有機肥10公頃×10包×435元/包×二期作=87,000元。

珜種仔10公頃×10包×1.5公斤×135元/公斤×二期作=40,500元。

珒農藥拉草除草劑10公頃×3罐×165元/包×二期作=9,900元、萬靈10公頃×2包×140元×二期作=5,600元、抗蟲得10公頃×10包×175元×二期作=35,000元

珛中耕施肥化學肥料1號10公頃×10包×297元/包×二期作=59,400元。

珔整地10公頃×3,000元/公頃×2遍×二期作=120,000元

珝播種10公頃×3,000元/公頃×1遍×二期作=60,000元

珚收穫10公頃×9,000元/公頃×1遍×二期作=180,000元

珗乾燥25,000公斤×1元/公斤=25,000元

???工資及生產資材耗損不計(一般機械以10年為耗損期)

生產成本合計為681,800元。總產值1,900,000元減去生產成本681,800元,則其純獲利為1,218,200元,每月所得為101,517元,其收入約為人力耕種的6倍。但如碰到天災或歹年冬,有可能血本無歸。

綜觀以上分析,小農經營實難生存,試問在如此繁雜勞累之下,每月所得僅16,527元,還有誰願意從事農業經營。大農經營其農機投資成本過巨,約在新台幣1仟萬元左右,在投資成本報酬率影響之下,其耕種面積一定要超過10公頃以上,才能符合投資成本。所以不能一味指責大農戶瓜分金門三億農業經費。為政者應考量現實、農業時勢潮流、農民需求擬訂合宜的農業政策,以誘導農民步入正軌方為上策。

金門古稱海上仙洲,但因歷經人為破壞,樹木被砍伐殆盡,國軍進駐後,在軍民胼手胝足下,才再造就了現在金門的鬱鬱蒼山,更因有暸雜糧集團栽培經營班的耕作,才再重現了田園景緻。

人是善忘的,記得在民國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後,農村青壯人口紛紛轉業,朝向服務業及營造業方面發展,當時滿山遍野銀膠菊及豬草,造成花粉熱盛行,病人痛苦不堪,經統計約有二千餘病例,另經國防醫學院調查鼠蚤密度高,有造成鼠疫的可能,造成來金旅遊人數的減少,影響了金門地區整體收益,並造成了龐大的社會成本的支出。但因政府輔導雜糧集團栽培班的業務成功,荒地減少,產生疾病的感染源相對的減少,農民管理農地,每年可替政府創造了何止五億以上的財富,政府每年僅花費二億餘元在保價收購方面,收支相扺到底何者獲利較大,不言可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