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軍備競賽無異慢性自殺

發布日期:
作者: 浯江滄浪生。
點閱率:909
字型大小:

──兩岸和平區的崛起

  民國七十六年,蔣經國總統宣布中華民國解嚴,開放大陸探親,開放黨禁、報禁,台灣正式跨出自由與民主的一大步,在這解嚴後的十八年裡,社會價值觀的快速變遷、社會運動的萌芽與蓬勃發展,中華民國逐漸邁向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從警備司令部的廢除、禁止黨政干預校務,以及軍訓教官的文職化,顯示出中華民國從極權邁向民主的里程。兩岸局勢方面,民國38年的古寧頭大捷,民國47年的八二三砲戰,爾後的單打雙不打,一直到民國66年中美斷交,兩岸才結束戰爭。在這將近50年的歲月中,兩岸局勢從軍事對抗、互相接觸、到相互瞭解,也許交流過程中有摩擦,但是體認出戰爭的可怕與和平的重要性,卻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聲。

拜讀金門日報言論廣場九月四號刊登的︽一隻熱鍋青蛙的啟示︾,國防固然重要,但是4800億軍購帶給國人的影響,不應該只從國防安全的觀點來論述。

去年國防部(作戰次長室)聯合防空處處長常四偉少將曾表示,如果全台灣每人每星期少喝一杯珍珠奶茶,累積下來一年大約有三百多億,十五年就有五千多億。照此推論,民眾只要少喝一杯珍珠奶茶,就能省下軍購經費,換來國家安全。三項特別預算軍購(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長程定翼反潛機、柴電潛艦)合計支出為新台幣4800億(不包括後續費用),愛國者三型飛彈獲得期程為八年(民國94至101年);系統長程定翼反潛機獲得期程為七年,前七架於98年交機,餘五架於100年全數交機;柴電潛艦獲得期程為十五年,第一艘預於102年交艦,第八艘108年交艦。暫且不論其花費百姓公帑之鉅,其獲得時間要拖上七至十五年,能否保家衛國還值得商榷。但是支出4800億是人民的血汗納稅錢,不能單單從國防支出的角度來審視,還需檢視我國的財政是否能夠承擔如此巨大的鉅額花費,教育政策是否有效教導人民「國家社稷」的重要性,以及兩岸緊張之中的和平,能否靠兩岸有智慧的領導者解決。茲從我國財政與經濟面、教育面,以及政治與外交面來分析軍購案是否確實需要。

1、︽財政與經濟面分析︾

軍備競賽加速財政惡化

中華民國至今累積的債務已經超過11兆(包括中央政府負債、各級地方政府負債、公教保及勞保缺口),94年的年度預算已經是連續第六年赤字,財政的赤字勢必拖累經濟。根據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估計的數據,中共這幾年軍購預算不斷攀升,民國84年時,中共軍費支出為1511.56億新台幣(432.48億人民幣),台灣為2722億新台幣;民國92年,中共大幅成長三倍為5040億元新台幣(1410.05億人民幣),台灣則為2629億元新台幣。雖說中國大陸這八年來軍費支出比例大幅攀升,但是光看「絕對金額」必定失焦,也扭曲了國防實際支出的比例。如果我們將民國92年的兩岸軍費數據經過修正後比較,中共軍費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比例12.80%,而台灣軍費支出卻占國家總預算比例16.73%。

軍事採購特別預算案沒有正當性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幾乎接近兩位數,反觀台灣,這幾年的經濟發展乏善可陳,如果兩岸領導者發動軍事競賽,相信受害的必是兩岸人民,得利的必然是武器輸出給兩岸的國家。況且去年的320諮詢性公投也否決了軍購案,如果強行實施軍購,缺乏人民支持的正當性。

排擠經常性支出

除了軍購沒有正當性外,三項軍購還會排擠經常支出,因為政府預算有限,國防支出一旦增加,會排擠其他經常性支出,譬如教育經費的刪減、福利政策的延緩落實,如此會造成一個國家資源分配的不均,影響一國長期的經濟發展,殷鑑不遠的蘇聯及北韓足供我們借鏡。

加重人民租稅的負擔

我國近年來財務吃緊,赤字年年,如果軍購案一過,勢必加重老百姓的負擔,尤其我國的租稅負擔率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屬偏低,政府減稅的可能性低。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時候買單的還是一般百姓,從最近財政部研擬的最低賦稅制,美其名為社會公義,實質上卻是政府財政上的窘迫。

帶來「債留子孫」或「貧富差距的拉大」

況且舉債不管是外債或是內債,都一定程度的對國人造成影響。如果是舉外債買軍購(公債持有人為外國人),就有「債留子孫」的問題,將龐大的債務留給下一代,未來子孫必定要償還外債的利息及本金;如果是舉內債的話(公債持有者為國人),通常有能力買公債者是高所得階層,加上我國稅賦負擔集中於授薪階級(中產階級或低所得者),政府為了還債,將來必定加稅償還債務,因此這個現象如同對中低所得者課稅,將所得移轉給高所得階層,如此一來,勢必更加深所得之差距,「貧富差距的拉大」必引發社會公義的爭紛。

2、︽教育面分析︾

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自強運動,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宣告失敗。回顧滿清自強運動發展的過程,倡導者的見識有限,自強運動的領導者如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認為西方的富強,完全在於西方的船堅砲利,因此自強運動就以軍事國防為重心,反觀我國的軍購,不也是多少有此心態,如認為購買高科技武器就可以高枕無憂,甚至可以與中共分庭抗禮,無異於井中之蛙。最好的國防利器應該是教育,從小教育學童「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國就沒有家」的觀念。主政者也應當從大眾的意見中,取得人民認同國家的最大公約數,不要在中華民國與台灣國之間搖擺,造成內部的紛爭。

3、︽政治與外交面分析︾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作戰的最高指導原則,反觀兩岸局勢的緊張,往往都出於兩岸高層的隔空放話,有些人是為了取得島內的政權而為之,有些人是為了安撫軍方鷹派勢力而為之,儘管兩岸人民交流互動的情誼深厚,但是兩岸高層的關係惡化卻傷害了兩岸交流的發展。日前中共高層胡錦濤對台策略的改變,表現的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硬的是為台獨畫上一條紅線;軟的是台生在大陸讀書學費的調降,及台灣農產品輸入中國大陸。儘管這些優惠措施有統戰的意味存在,但是只要兩岸人民過得更好,永遠不再戰爭,為兩岸人民創造最大福祉,這樣就是有智慧的政治家。

台灣的存在是捍衛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樞紐,是反共的前線,這些論點已經過時。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思想會逐漸「質」變,民主與自由的真諦也會慢慢的深入民心。亞洲這百年來一直是日本獨占鼇頭,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崛起,而日本經濟的一蹶不振,在在顯示日本懼怕中國大陸的崛起,但是台灣不需要緊抱美國與日本人的大腿,應該在美中台日之間取得一個重要的制衡點,而非全面傾向美國與日本,「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相信台北當局有智慧的政治人物,應知妥善處理美中台日的關係。

︽結論︾

三項軍購總共花費四千多億,但是這只是頭期款,相關的後續費用還需花費人民大約一兆的經費,當代製造出來的兩岸紛爭,卻要後代子孫概括承擔,不如先從解決兩岸問題著手,將這些軍購經費拿來改善兩岸關係,比如金門成立和平區,將台灣所有跟大陸有關的中央機關遷來金門,如陸委會、海基會及蒙藏委員會等,一來台北官員可以更瞭解大陸人民的思維,減少彼此誤解的機會;二來可以就近跟大陸涉台單位接洽,協商兩岸問題的解決之道,加速彼此的瞭解,進而創造雙贏的局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