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教育萬能?

發布日期:
作者: 小草。
點閱率:1,073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覺到如今的學生不太好教,家裡的孩子不太聽話?在有聲音指向「學測」成績低落的同時,不知道有沒有警覺到我們的下一代品性「有點」偏差了,體適能走下坡了,那又是怎麼了呢?

當那一年我們的教改列車啟動的那一刻,所有的老師、學生是不是又是一隻白老鼠?教改的成敗當真在我們的手上嗎?看看時下的孩子,他們的痛苦指數高嗎?不快樂的情緒多嗎?壓力重嗎?而身肩重任的老師呢?上級大概離得太遠,聽不到他們的心聲,或者是因為已經叫不出聲了呢!

有一種聲音說:台省某縣某校把其他「不重要」的科目拿來上「學測」要考的,所以學測成績才會提高,那麼我們的能力指標僅指向這一部份?其他科目真的就一點份量也沒有嗎?又有聲音說:某校是留學生下來晚自習,所以成績才會好,小學生就要晚自習,我們到底要教學生什麼,何以要學生在學校這麼長的時間,那結果呢?他們真的都學進去了嗎?他們來得及「消化」嗎?他們有自己的時間嗎?

有人為教改的失敗道歉了,可是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大家一直把矛頭指向教育界,那麼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功能又何在?仔細點想,說不定這二個層面的影響更大呢!放了學之後的學生是不是該在家裡?可是有沒有仍在外遊蕩的?是不是家裡的溫暖吸引不了他們?

說是要學生學得的是「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立意良好,可是事實呢?好像不然,不少學生下課後,又要上課,補習班的課,家長、學生都不放心,總覺得要跟上潮流,到底孩子的「童年」在哪裡?

曾經有人大談「教育萬能」,有人駁斥的說「教育無用」,各有立場,各有道理,網際網路的誘惑遠超過書本吧!虛擬世界的想像空間遠遠勝過真實世界,他們可能語文、數理能力下降、但是他們的主觀意識上揚,他們寧可花時間在他們認為值得花的事情上頭,在大人的眼裡,就是成天在玩、不讀書,看來他們也可能無所謂吧!

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而我們常說的卻是「百年樹人」,到底孩子們有多大的定力不受外界的影響?那天餐會上聽到這樣的聲音:某教授說「不管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失敗,至少有那麼一點是進步了,常常會在美術館、畫展上看到學生大批來看,以前像服裝發表會這樣冷門的場合是極少人來的,結果那天竟然看到不少學生,真是難得!」即使學生是半強迫去看的,但畢竟是欣賞到了。

大家都好好想一想吧、好好的對話一下吧!到底該如何做才會是利多於弊,如果老師教得不愉快,學生學得不快樂,家長也帶得壓力大,那麼沒有辦法補救了嗎?「補救」千萬不要又是加重大家的壓力,當一方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那就糟糕了,不是嗎?

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都重在「眼前」,適應當前的生活,而外國的教育是重在「未來」,以備日後可以生活。上位者可曾下鄉走走,聽聽基層的聲音?校園裡的上層可曾坐下來好好聽聽老師的情緒?或者大家都可以找個空閒和小朋友聊聊,不以「權」壓人,他們不是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嗎?我們一再的以大人的角度來設想他們「應該」要學的,他們是學以致用了,還是考完就還了呢?

以前就對某些教授的教課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在大學校園裡,他們極少和「真的」小朋友接觸,他們憑想像來為小朋友的學習做反應,他們不是站在第一線,他們無法知道學生也是「人」,「人」對「人」的教學,情況可多了呢!尤其我猜想不少主管、教授,甚至是老師可能一路走來成績都是「頂尖」的,他們可能認為「就這麼簡單,怎麼可能不會呢?」應該有人會覺得是學生「學」的問題,可是有沒有可能是老師「教」的問題呢?

上頭交辦事項何其多,各方要學校配合的地方又何其雜,不知道有沒有考慮到老師也會負荷不了,學生也會應接不暇呢?何時才能看到老師快樂的教、學生快樂的學的畫面呢?到底教育有沒有用呢?杜威說「從做中學」,福祿貝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那麼上自教育部、教育局長官、一校之長、主任、老師都是示範者,上自總統、各行各業、下至一家之長、兄姐也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所以「教育成敗,人人有責」,只是掌舵者千萬帶著我們走向光明的未來才是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