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讀「籃賽過後」有感

發布日期:
作者: 亞孟/金城鎮民。
點閱率:881

在副刊上,讀著洪榮利先生的「籃賽過後」,心中有很多感觸。文中所言之四樣憂心事,其實也正是目前島上青少年所面臨的環境,而變質的環境是誰製造的?說實在的,他們只是延續著環境給予的條件與品質,反映於自身的表達吧。而洪先生的省思,想必定引起許多家長,甚至教育者的心聲或反彈吧!

第一樣:說話的藝術。這是一門大學問,始於家庭教育,舉個人例子:家母在非常吵雜的工作環境裡工作了二十多年,是個標準的大嗓門,很多時候,她明明只想表達一下關心,出了口卻是用吼的,甚至外人會以為是在罵人,雖然小孩子懂,但偶然也難免在情緒下小爆發,摩擦便容易因此衍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者其實也該想想聽者的感受,語調的用法及用詞的修飾,都可能會影響話的本意,而說話態度與用語的影響,則是始自環境教育,但說實在的,仍有許多家長將其責推給學校或同儕的影響,而不自覺多半是來自於自身的示範。

其二,洪先生所說之情形在金門相當普遍,個人常見的情況多半是因為索取者與服務者熟識,儘管數量不是很重要,但是旁者若看到,難免也會想多要求,小孩子都看在眼裡,當他意識下,認為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時候,才會如此做吧。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能拿就多拿,能A就A,其實這也是教育小孩的一個環節,當你要求孩子要有禮貌,自己卻對長輩無禮;當你教導孩子要誠實,又多少次當著孩子的面,做著違背心意的反應,教育者或家長應該要有警覺心,至少不要讓孩子認為你虛偽。(父母們,您真懂得孩子心裡感受嗎?)

第三樣則是關於環保教育,我想大多是因為未成習慣,然要成為文化之縣,其實這方面的教育真的有待加強,少一丟,清潔的人員便能省三秒以上,無法幫助別人減輕負擔,至少不要造成他人麻煩才是,不過相信會犯這一點錯誤的,應該不只是孩子們而已,大家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囉。

最後這一項,我想讀者應該都常看到這般景象,像是大型演奏晚會,突然響起的哭鬧聲,或者是具有身分地位的來賓演講,也會有小孩子的打鬧聲串場,我想,限制年齡層的進場,將來是必須執行的,這不僅是對表演者演講者的尊重,亦是對其他聽眾的尊重,在提升個人文化的同時,得發揮一下對他人的禮貌,也才不會讓台上的來賓覺得難受。像球賽,狀況難以預料,我們不該去怪小孩子調皮,家長們應該先教育孩子,等會要去的場所是什麼性質的,如果孩子無法配合,也就無須勉強,倘若坐不住,您又無法當下照顧到,勢必會造成他人困擾的。

個人雖僅為無名小卒,但挺贊同洪先生這篇言論,在此延伸洪先生的文章表達個人觀點,或許很多人會對此回應感到反感,但是若大家明知道這些現象之惡化,卻無人做壞人,社會怎麼能更好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