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門地區高粱及大小麥保價收購價格的迷思
金門高粱酒名揚國際,每年為金門縣政府賺進數十億元,金酒公司成為金門地區財政收入的金雞母,其行情炙手可熱,其氣勢如日中天,在國內的大企業排名中算是名列前茅的。這在當年胡璉將軍創辦金門酒廠時應該是始料未及的,但這並不是他最初創辦的原意,他創辦酒廠的最主要目的,是要讓金門地區農民種植的高粱有出路,以糙米折價兌換高粱及大小麥,藉以鼓勵農民種植高粱及大小麥,提高農民所得改善其生活品質。
數十年來農民辛勤勞累的種植高粱,提供酒廠製酒所需原料,並與金酒公司相互扶持共創品牌與聲譽,如今金酒成長茁壯享譽國內外,成為製酒界的大巨人,工商界的大企業。而農民依然是一介布衣的小農民,依然是為了生活而辛勞的種植高粱及小麥。所以說,農民是陪著金酒公司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患難朋友,金酒公司在每年盈餘的情況下理應給農民適當的照顧及回饋,更應不離不棄的對待這位窮朋友,也才符合胡璉將軍當初創辦金門酒廠的原意。
有人說,金酒公司從國外進口高粱價格每公斤才9元上下,而本地保價收購價格每公斤卻要38元,其價格落差竟然有4倍以上之多,所以金酒公司背負的包袱太沉重。在不及細細品味之下,聞之似有道理,但如確實推敲實則不然,理由為,高價收購之高粱乃本地農民所產,本地農民應受本地農業政策所保護,以求地區農業之永續經營,非國外農民可相比擬,此其一。金門縣政府保價收購高粱雖然每公斤是38元的價格,但金酒公司每公斤高粱的製酒產值是在38元以上,所以金酒公司還是賺錢的,也就是說,保價收購地區的高粱賺得比較少,進口的高粱賺得比較多而已,此其二。更何況本地產之高粱數量不及金酒公司進口高粱數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保價收購之數量在金酒公司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此其三。所以,在金酒公司每年高額盈餘的情況之下,縣政府照顧農民,提高其所得,改善其生活是無可推辭的,更不可輕言草率的想要去調降收購價格。
農產品價格政策關係農民的生產所得至鉅,在各國的農業政策中,都被認為是農業政策的主軸。此乃因農產品之生產量與市場價格是決定個別農戶的農業所得,而生產量與市場價格都是事前無法確知的,尤其生產量是受到天候的影響,人類尚無法控制,而市場價格則受自由市場供需之影響,變動無常。所以,農戶之農業所得不但不確定,而且也不安定。這即表示只有在價格方面透過政策力量穩住,方能使農業所得維持在某一水準,農業也因而得以永續發展。
金門的農業目前的狀況是小農戶多數離農他就,青年子弟或根本就待業家中也不願意務農,數年下來,形成三、四十戶耕種30公頃以上的中、大農戶,這在農業理論上來說,正是一種良好的農業經營結構,因為大農經營不論是在經營效率或者農業所得方面都優於小農經營,而把剩餘的農村勞力投向工商業界。但是君不見6月份金酒公司招考15名員工,竟有高達700多人應試,可見金門青年子弟失業有多麼嚴重。如果能讓這其中的100人迴流農村務農,那就可以解決100人的失業問題,農業又可多出1000個生力軍。但如何「創造誘因促使優秀農村青年留農的意願」,這是一個複雜又大的題目,筆者想留待下次再專題討論。
但金門的農業如果不思小農戶棄農的原因所在,而一味的責怪大農戶把持地區農業資源的話,那就失去了問題的重心所在。如果再以調降保價收購價格來制衡大農戶的話,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作法,試想,小農戶已經棄農不種了,大農戶如果再被為政者制衡也離農了,那金門的農地誰來耕種,屆時不就成為整片荒蕪了嗎?金門農業的問題重心不在保價收購的價格上,而是在執政者的農業政策上,政策方向對了,農業上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所以,為政者不要再浪費時間在保價收購的路途上迷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