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老師?考學生?
考慮了好久,想了好久,反省了好久,重要的是也觀察了好久,但此刻不得不言也,因為真的有話要說!
日前學生抽測的結果照例是由教育局的長官親手交到各校校長手上,成績一下來,不知各校開始做總檢討了沒有?然而,檢討的同時,我們卻必須回過頭來檢視整個過程,從一開始的「下馬威」開始,真的造成一股緊張氣氛,對某些人而言,「聽說」教育當局放話若是學生成績太怎麼樣,不能保證校長的考績甲等,而什麼教學成敗教導主任、教務組長要負責等,看起來讓人覺得壓力又加重!
再來,今年有別於去年,不說何時考、考何科別,更別想像去年一樣公佈題型了,到未了還傳出要公佈任課老師的姓名,彷彿是要清查什麼似的,所以校園一陣危言,好像不留學生下來惡補一番是不對的,但是學生該被各「領域」壓得喘不過氣來嗎?還是老師們平常「務實」的教學對當局來說其實是不夠的?懷疑到底是不是要讓大部份老師都成了「不快樂」的老師再來教一群「不快樂」的學生?
很多時候立意雖美,但是總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變質、變得無法掌控,近來的抽測就是如此!公佈縣平均、鄉鎮平均、各校平均、各校排名、個人成績,那些考不好的學生成了罪魁禍首,但是他們如果不夠努力也罷,如果已然努力了呢?還須要一關一關的接受指責嗎?有點殘忍,不是嗎?
接著,要問的是:這到底在考老師還是考學生?去年發現不少老師是把命題光碟捧在手上,不停的出題,一而再、再而三的「苦」練,學生只能面有難色,卻不敢反彈,因為老師以「利誘」、以威脅,誰敢不從?但這考出來的是「實力」還是「臨陣磨槍」的光?今年,真的可以考出「基本能力」嗎?看來也不然!
出考卷最怕出到「爭議」性的題目,而我們要考的是學生「活用的能力」還是「死背的才能」呢?如果類似「重組題」可以有不同答案的時候,我們硬要限定學生的答案嗎?平常教學,我就要求學生多方思考,但真正在考試時, 又豈能打破自己的教法?句子有「順理成章」的,當然也有倒裝的,只要不成問題,何苦要標準答案?所以,有問題的題目還是不出的好!
老師教學總有個極限,感覺上命題者是在考老師,考老師有沒有「多」教一些,而應該多到哪裡才打住呢?「走『投』無路」、「『初』生之犢不畏虎」真的就沒有教到,這回考出來了,對學生而言我自覺不好意思,只能稍加解套的說:「不是考出來的我們都教過,沒教的就看你們平常懂的多不多了」,有點冒險的說詞,因為我們不知命題者出的程度要到哪裡!
誇飾法和摹寫法有時候似乎是難以清楚劃分,如果一篇文章或童詩二者都用了,偏偏為難人的題目又出現,那又何以結尾,我們究竟要小朋友學到的是什麼,是讓他們因此學得更模糊嗎?不會吧!
記得小時候,我們也在「抽考」,可是壓力沒有現在的大啊!是不是時代進步了,壓力也必然要跟著大起來才不落伍,否則,怪怪!做小學生時沒有感到壓力,反倒是做了老師之後倍感壓力,現在的老師、學生恐怕有「兩把刷子」都不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