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僑社老化問題之我見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5,176

第二位是現任柔佛州的金同廈會館的郭明發會長,他也曾任該會青年團團長,茲將他的經驗和看法分享如下: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是金門、同安、廈門共同組織的鄉團組織。我加入的時間大約是2000年,那時是在一次鄉親出殯的場合,由蘇榮成秘書紹介加入。那時青年團已成立,陳期惠出任團長,我就在青年團擔任二屆的副秘書(一屆二年),之後接青年團團長。接任青年團團長時,剛好遇到母會籌建大廈,青年團決定要出一點力,籌一些錢,來幫助母會。我就辦了一個歌唱比賽活動,用來籌款,我們找人贊助,然後通過剪彩、打鑼、打鼓等儀式,讓一些地方仕紳及企業家主動捐助款項,或出一千,或出二千。節目的主軸是卡拉OK歌唱比賽,我們採用宴會的方式,鼓勵大家認養宴會桌數,我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籌錢。那一次辦很成功,扣除開銷,總共籌了30多千,我們捐給母會25千,剩下的就做為青年團的基金。
此外,我任青年團團長時,張迎煌擔任康樂組組長,他是舉辦活動的主要負責人,那時我們就合作訂下來整年度的活動,訂下來之後,就知道什麼時間要舉辦什麼活動,要做哪些事情。現在張迎煌接任青年團團長,大體是根據我當時的模式。
青年團舉辦的活動有中秋晚會、新春團拜、家庭日等,這是每年舉辦最主要的三個活動,特別是家庭日,只要是會員,都可以帶他的子女來,他們只要付一些費用,可以帶全家來參加,我們設計一些遊戲讓他們玩,因此吸引了很多人來,「家庭日」參加的人潮把會館都擠的滿滿的。
第三位是現任青年團團長張迎煌。張團長個性豪爽、活力四射、幹勁十足,既有親和力,又有領導力,茲將其參與青年團的組織、對青年團的看法和作為、人才的吸納和培育等待三個部分,茲摘錄如下:
參與青年團的組織
我1997年參加金同廈會館的青年團。事實上,早在1996年6月3日我在一位同鄉的引介之下,已參加了金同廈會館的組織。後來金門的鄉親陳期惠要成立金同廈館會館的青年團,依照章程,合格的會員在45歲以下者均納歸青年團管轄,我自然而然的成為青年團的一名團員。
青年團是隸屬於母會金同廈會館的次級團體,首屆團長係由金同廈會館會長委任籌組,以後則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依章程二年一屆,不過依慣例,正團長係由十五位理事提名,若沒有人挑戰就順利過關,其他的職位就由正團長來委派(票選理事除外),若有競爭者,再以投票解決。
青年團的組織設有正、副團長;正、副秘書;正財政;查帳;正、副教育;正、副康樂;正、副福利。上述幹部都是當然理事,另有三名理事係由票選產生,即由青年團全體團員普選產生三位,合計十五位理事;此外,團長有權委任四位,總計十九位理事,構成青年團的骨幹。
首屆青年團,我擔任副福利,二至四屆擔任正康樂,五屆擔任副團長,六屆至八屆擔任團長。我個性比較外放,在讀書時就曾參與很多的課外活動,例如籃球隊、醒獅隊,所以參與社團並沒有恐懼感,我一直抱著學習的心態。擔任副福利時,一直追隨福利組主任所策劃的活動。擔任正康樂的時期,我積極的推展一些活動,包括籃球比賽、新春團拜和捐血活動。擔任副團長時期,剛好遇到興建金同廈會館大廈,大廈的落成、開幕啟用都在那時期,所以我們就忙於策劃開幕的工作。
對青年團的看法和作為
第六屆以後,我開始擔任團長。首先我的作法是凝聚全團會員的共識,以增加其凝聚力。一個團體需要領頭的人去激勵他們,讓全體的團員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團結合作,朝一致目標和方向前進;共識凝聚的好,才有辦法發揮團體的效能。
事實上,我剛接手會務時,內部還有一些雜音,有些問題尚待處理,所以接手的初期有一定的壓力,原本我想要花費二年的時間來處理,但很幸運的我們青年團的理事,只花了八個月就把內部的共識凝聚好。我認為要增加青年團的凝聚力,領導人的修養就很重要,他待人必須要真誠,態度要真確。一個領頭的人不能沒有公信力,更不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必須態度堅定,想法和主張要一致,而且要讓所有的團員感受到,領導人的所有的規劃、所有的執行,都是為了整個青年團及團務的未來發展方向,要讓團員直接感受到我們所做所為是為了這個團體,而不是為了個人。
其次是擬訂每一年的活動,我們青年團每一年的活動大約通常是十五個到二十個。除了每年例行性的活動,例如傳性的春節團拜、雙親節、中秋節、籃球比賽以外,在我任內我還增加了繪畫比賽、學術性的座談會、家庭日和訪鄉活動。每項活動舉辦之前會先召開聯席會議,分配工作事項,需要各單位配合者,也在聯席會議上請求協助配合。
財政為庶政之母,舉辦任何活動,都需要經費的支援,儘管母會針對每項活動,都有一些贊助性的款項,特別是祭祖大典、中秋節活動,這些活動比較花錢,母會慣例會贊助經費。但更多活動也需要更多的經費,所謂「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所以經費的籌措是重要的課題。
2007年我接手時,青年團有一筆儲備金,大約是二千多元的馬幣。以這樣的財政似乎不足以支持全年度所舉辦的活動,因此我在2007年9月份辦了一場籌募捐款活動,10月15日我們就籌募了三萬五仟元馬幣,作為青年團的基金。但我的想法儘量不要動用到青年團的基金,很多活動都由參與者自費參加,因為大部分的會員在事業上都有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都是自願參加。會館與會館之間時常舉辦交流活動,在我任內時常舉辦鄉團的互訪活動,我們時常與巴生同安會館、巴生廈門會館、巴生的金門會館及沙勞越金門會館等進行互訪活動,這些活動原則性的設定在馬來西亞,所需的花費也不會太多,有些活動則由參與的團員自行負責,以自費的方式參加。
這幾年活動的預算都超出,母會是想贊助的更多,但我們反對,我們是想留一些空間讓我們的團員去發揮,由我們的團員去自籌。目前青年團舉辦活動的經費,除了董事部每年給的三千元,那是會館給的錢,其餘的經費,多數是團員樂捐和自籌的錢,也就是我們自己找錢。
在變革方面,我任內的改革,是增加二名票選理事。目前合格的會員在35歲以下的有121位團員,最近參與競選的理事倍增,所以今年我們特別增加了二位票選的理事,今年4月15日經會員大會通過,明年開始青年團的理事會就由21位理事組成。
人才的吸納和培育
目前年輕人的刻板印象,他們總認為鄉團組織是年紀大的人參與的,基本上他們對於參加鄉團組織沒有興趣。可是如果他們曾參與青年團的活動,他們會瞭解到青年團不是一個很老的鄉團團體。
對於新成員的招收,我們最主要的考核是品性和道德,吸收入團者必須具備有良好的品性和道德。為了增加新血,增加青年團的成員,我們規定每一位青年團的理事,每一年要帶一位新會員加入,年齡是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從這一管道每一年至少有將近二十名新成員,不過我們還會再加以篩選,其中有一些會自動淘汰,例如入團之後,來了一、二次就不再來,就會被自動汰除,通常每一年會有五、六位通過甄選。雖然青年團每年新增加的人數不是很多,但我們要求的是素質,留下來的都是菁英中的菁英。
入團的第二條管道是透過青年團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年輕鄉親來參與,從中篩選適合的團員。第三條管道是透過金門縣政府舉辦的尋根活動,來吸引年輕朋友對故鄉的瞭解,進而強化對鄉團團體的認識,進而吸引年輕朋友入團。從去年參加金門縣政府舉辦的尋根活動的三位朋友,他們回來之後,積極的參與鄉團活動,也證實了這一條管道確實有效。尋根團的成果非常顯著,也希望金門縣政府多多舉辦類似的活動。
對於入團的青年朋友,我們會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團務,並積極培養他成為接班梯隊中的人才。在舉辦的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並盡情的發揮創意和想法,讓他們有揮灑的空間和舞台。為了提升新幹部的工作能力,我們在青年團的內部建立了交流平台,例如時常舉辦政策會和交流會,讓這些新的理事去認識我們,也讓既有的理事去認識他們,讓交流和交往中,達到經驗傳承,達到提升幹部的工作能力。
就人才的養成來說,其實要花費滿長的一段時間。不但要自我提升能力,也要經過各種職務的歷練,像我32歲就能當到團長算是非常幸運的,但並不是每個人有這樣的運氣。就我個人的看法,一位青年從加入到一個組織,到成為一位可用的人才,最少要有六年的時間,首先要瞭解組織的運作及我們發揮的空間,然後才有資格去談領導這個組織。
在我任內,我們給人的印象是青年團辦了很多的活動,其實在舉辦每項活動之前,我們都會從青年團的理事中,先選出該項活動的籌委會主席和籌委會副主席來負責整個活動的籌辦。我們希望選出這些理事後,有很大的空間讓他們去發揮,也希望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新概念能呈現在活動上,讓整個活動辦得有聲有色。然而更深層的意義,是我們想透過舉辦這些活動可以培育一些新的人才。我們希望培育更年輕的一代來接手我們的青年團,更長遠的目的是想讓我們金同廈會館董事部的董事能夠年輕化。
以上所述,是南洋三大金門會館對於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做法,很值得海外其他金門會館作為參考,就是國內旅台金門同鄉會或島內的各種社團亦可作為參考,甚至國民黨組織再造,培育青年幹部都可以作為範例,參酌變通採行。
(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