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卻流行的BMI應該被淘汰了!
日前新聞報導,國軍官兵大約一萬人的BMI值偏高,引發國防部關注,研擬汰除「中度肥胖」的官兵。國防部副部長王信龍在立法院答詢時澄清,媒體報導參謀總長陳寶餘要以BMI值汰除官兵不是事實,BMI值對戰力沒有影響。立委王信龍表示,有些人BMI過高不代表身體不好,主要是健康要注意,每年都會追蹤管制。
BMI的計算十分容易,簡單來說就是某個身高的體重應該落在哪個範圍,超過就是「過重」或「肥胖」,反之就是「過輕」。校園的健康檢查也採用此標準,身為國中導師的筆者,每學期開學會拿到一張全班學生的健康檢查表,校護還會提醒要多「注意」那些BMI過重或過輕的學生。而放眼網路上的交友,許多徵友文都會有個條件,希望對方「BMI正常」,可見BMI對台灣社會來說,等同於「身體健康」、「沒有過胖或過瘦」。
但「BMI值正常」就等於健康嗎?稍有健身習慣的人都知道,鍛鍊肌肉對對抗老化和肌少症有多重要,當然也對身型曲線有莫大助益。一公斤的脂肪,體積是等重肌肉的三倍大,所以一樣身高和體重、不一樣的體脂率,會讓兩個人看起來差很多。與其追求BMI,不如追求高肌肉量、適量體脂肪才是真的健康!
另外,全民健康意識抬頭,政府更應善盡傳播正確觀念之責。舉例來說,教育部體育署公告的體適能檢測項目中,有一項「仰臥起坐」,為許多專家詬病。仰臥起坐已被證實,對腰椎和尾椎造成很大的負擔,此外許多人坐仰臥起坐時會雙手抱頭,容易拉傷脖子,傷害頸椎。真的要鍛鍊腹部有許多更安全的動作,這種危險的動作應盡速淘汰。
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樂見社會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不再只是「唯有讀書高」。如何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如何安全有效的運動?都還有賴政府的推動,以及個人的活到老學到老。